烟雨江南醉千秋
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早已渐渐远去,是谁用若即若离的一笔,将回忆埋葬在烟雨江南里… …
江南的三月终于展现出她多雨的一面,雨丝飘飘洒洒,氤氲岚烟,为江南小镇平添了些许灵动。枕上初寒窗外雨,草阶寒露翠欲滴。燕归南浦喜泥润,谁知江南又一春。
江南如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曼妙容姿的江南留下了唱不尽的诗篇。荷花池畔,雨乱碧水,风动荷叶。你可以体味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清新。站在江南水乡古镇的石桥上,在潺潺流水声中,听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诉说。走在小镇斑驳的雨巷,撑一把古老的油纸伞,彳亍在寂寥的时空,感受江南这独有的淡淡忧愁。 江南如画,精致而不失典雅,她是一副浓墨淡染的中国画,只有写意的水墨才能描绘出江南的千年风华。雨中的江南,风轻轻卷起柳絮,撒满江南的每一寸肌肤。细雨打芭蕉,声声催天语,将江南的忧伤弥漫整个时空。炊烟袅袅,清风微抚,将江南的早春气息融入每份嫩芽柳青。
江南如歌,古老的秦淮河畔,至今还能听见百年前的低声呓语。江南应是一首清新质朴的古筝曲,你可以随着那优美的曲调,梦回千年前的江南,忘却这纷纷扰扰的世间,在那如歌的江南做一个潇洒的词人,将喜怒哀乐都积淀在这烟雨江南。
流连在江南,看芳华万千,任这般轮回,风情最闹处,人到寂寞时。浮华尽,人堪黄花云水去,何事不蹉跎?涩泪洗面,忍回头,浮云一片空悠悠。再回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挥挥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那个我曾眷恋的江南。
融入在江南的画卷中,便趟入了唐诗宋词的河里。这条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浮,如烟往事,更承传着羁旅官宦、文人墨客和僧侣雅士的精神之邦。采撷一束杏花雨,翻开这些绮丽的散发幽香的丝绢,便徜徉于诗湖词泊。长江流域的河流文化,在越文化、吴文化、楚文化以及扬州文化、徽州文化、金陵文化的大汇聚,大交融中成就了瑰丽的江南文化,成就了那些文人士大夫,也成就了那些经典隽永,百诵不衰的诗词歌赋。在这样的河流里,便与太白同游天竺三寺,与少陵再登岳阳楼,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乐天打马钱塘,与诚斋共赴秋山,携东坡共赏空濛,与三变醉听笙箫,与羲之研书,公望论画,寄情山水田园,放歌万里江天,心神便飘逸着,灵动着,鲜活了……
跳跃的雨滴,闪烁着透明的忧伤,天空用深沉的目光,遥测着大地的距离,氤氲的时空,将雨水沉淀,在那烟雨中的江南,风轻柔的托起雨丝,洗尽烦躁浮华,沉醉在这隽永缠绵的雨季青青。 尽管,我的笔墨饱满,也不敢奢想轻触那人间仙境的江南,因为那是剔透的露珠一滴;尽管我的诗情婉转,也不敢贸然咏叹那如梦如幻的江南,因为那是隽永的诗书一卷。但是,我仍然用我留恋的双眼,深情地将你顾盼,用我奔涌的诗行将你念想,因为就是那一抹烟雨飘香,我已沉醉千年,诗意地栖息着的,你是我的江南。
忆江南
姗姗雨,闲奏凄凄曲。 一瓣落红消魂去,两处丝弦难相续。 江南又烟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