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肮脏的垃圾——文学垃圾

 zzk随风而逝 2012-04-01
   文 / 柳北水

 




  商业
  商业的熏染让文学无处藏身,而一旦离开了商业的策划与炒作,文学又将无从发展。怎样让文学安静的附之于泥沼而另一方面又能出淤泥而不染?我看到的是此种现象的加剧,甚至很多人只是将其指了出来,在解决问题上却仍旧是无从下手。是的,在利欲熏天的当代社会,我们再也不能期待某些人面对着一堵秃墙去著书立说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才会想起要在精神上丰富自己。商业与文学,相辅相成,又相生相克,这一关系必将长久的持续下去。
  模仿
  在文学的创作上,我们不能否定模仿的一无是处,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去模仿。在蒋峰进行《唯以不永伤》的创作时,我想他定是时时在思考着如果将杜拉斯,卡夫卡的灵魂注入其中,而这不免就忽略了创作者本身的思想以及灵魂。正如我在构思《围墙》时,被王小波的阴影覆盖而不能表达出个人的思想。初期的理性模仿,有助于我们进行创作。但却不可深陷其中迷了方向。
  自负
  每一个搞艺术的都怀着一种自大且自负的心理。刘博闻无意中说出这么一句:江服中除他之外的写手(姑且称其为写手)呈现出来的都是垃圾。虽然我知道他有这样的实力说出这么一句,但仍旧不敢苟同。同样的蒋峰也及其自大的说道:中国第一个在文学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非我莫属。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这句话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起码在文学的创作上,应该怀着一种卑微、谦逊的态度。正确的解剖自己,才能在创作的道路上走出新的一步。
  80后
  80的飓风时急时缓的刮了3年,称其为飓风,足以见它的影响力了。我也曾像每一个寻梦的孩子一样,当老师在讲台上引吭高歌之时,自己却在下面抱着一本小S或者是安妮的书不死不休。这就是每个人的青春期,充满幻想,未来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美好的。但当这场飓风刮过之后,我彻底看清楚了80后的面纱。抄袭与模仿的手段,无病呻吟的本质,注定其不能长久。但或许这其中蒋峰与刘卫东又是一个例外。著名的评论家马原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之词,称蒋峰是“80后中的另类”。我们所要的,不是他的另类,是他在文学上的高度清醒。
  垃圾
  世界上最肮脏的垃圾——文学垃圾。作为人总要时时去担负起一种责任,你说过的每一句话,做过的每一件事。文学是一片纯洁的圣土,我们便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低级的模仿与翻版的抄袭所带来的效果仅仅是刺伤了我们的眼球。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去学习西方的现代文学而不是反过来要他们向我们学习?文艺是迄今为止,用来嘲弄人的一切最好的玩意。这是在《百年孤独》里马尔克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