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悠游天下 2012-04-01
                                                          为什么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问题探讨(二)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课题组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不是哪一个人的想像,也不是人们的良好愿望,而是有其现实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已进入一个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传播,城市资源加速向农村流动,以城带乡,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从农民需求和实际支付能力看,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过上城市人生活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青年人要求尤为强烈。突出表现在住房上,富裕起来的农民首先投入的就是改善居住条件,旧房危房得到翻新改造,青年一代结婚必盖新房,因此,农村建房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不可阻挡。抓住时机,做好规划,因势利导,适时地将农民建房积极性引导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轨道上来,扭转农村建房无序和浪费土地的现象,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从发展机遇看,当前我国已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需求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根本措施,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是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实践证明,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定量投资,就能拉动多倍的农民群众投资和其他社会投资,带动钢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砖瓦等一系列建材工业的振兴,以及家电、运输、通信等行业的繁荣,有效地扩大就业,拉动国内经济增长。
        因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正逢其时,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立,不仅仅迅速改变农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必然伴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必然促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土地制度、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
        但是,我们看到,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普遍遇到以下难题,成为农村发展进步的严重障碍:  
        1.农村环境“脏、乱、差”。由于长期缺少规划和治理,农户任意选址盖房,造成有新房没新村,村内建筑参差不齐,道路高高低低,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鸡鸭猪羊乱跑、车辆乱停乱放,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到夏天到处是乱糟糟、臭烘烘的一片,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尽管各地都开展了“清洁家园”活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农村土地浪费多。农民富裕起来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居住条件,翻盖新房,青年农民结婚也必盖新房,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农民一般选择在交通便利的村头和乡村公路旁边盖房。加上一部分农民长期进城务工,全家已搬进城市定居,这样以来老宅基地大量闲置,“空心房”、“空心村”逐步增多。另据调查,农民住房加上院落和围村林,平均每户占地一亩左右,个别农户占用更多,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必然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尽管各地采取措施,严格禁止在可耕地上建房,但法不责众,很难阻止农民乱盖房的趋势。
        3.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新农村,必然需要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必然要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保、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村庄小而分散,现有的资金只好“撒胡椒面”,很难顾及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就使本来就不充裕的建设资金更趋紧张。同时,由于村庄分散、人口不集中,很多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也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由于多数农民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方式,土地零碎,决策分散,经营理念陈旧,很难形成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很难大面积开展社会化服务和推广农业科技,很难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5.农民自主投入少。一是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基本建设;二是农民利己思想和狭隘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公共服务,也不愿意投资投劳;三是村民共同体日益弱化,不同利益的人很难形成共识,让农民自发地搞水利、修路、改造农田等基础建设不可能,自发地搞合村并点、建设新社区更不可能,这些工作只能由政府引导和推动。
        要落实中央提出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尽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彻底解决目前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实行合村并点、合村并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无疑是最佳选择。(执笔人 杨世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