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正比例11 2012-04-01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李建武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较重视青少年文化知识的学习,往往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采用多投入“时间加汗水”的策略,却忽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培养,如无从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坚强毅力等方面的培养来促进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更应值得关注,因为当今社会科技高度发达、科学日新月异、社会变革激烈、信息传播迅猛而广泛,只有时刻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站稳脚跟、立足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再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根本任务之一。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不是要培养书呆子,而是要造就一代代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俗话说:适者生存。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缺乏创新能力,尤如沙漠的游客缺乏水一样难以继续前进。显然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好课本的知识,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初中生正处在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在教学中不忘渗进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使学生在认识事物看待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敢于突破常规、创新存同求异,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也为日后个性发展提供了养分。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为疑而学,培养学问精神

学生设疑,由教师导疑,或由学生解疑。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促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主动学习情境,提高听、读、说、写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这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正目标:教是为了不教。

1、自学质疑:每教一篇课文,事先都要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包括字词、作品的时代背景、线索、内容,作者的思路,学习的重难点等),要求学生在预习之后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设计成一道道问题,并把问题带到课堂上。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心内有底,在上课时能明确学习目的,抓住重难点记录,提高听课效率。

2、讨论质疑:课前利用10多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较大思维空间。对于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以组成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辅导,中下层生在讨论中也常常能尝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分组讨论还没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生把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学生解答得不够完整的,教师可给予解疑或要求学生把问题带到学习课本中来。

    二、以身垂范,做勇于探索的良师

    教师应发挥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树立模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不同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七年下《狼》这篇古文,我以一改以往一字一释的做法,第一步:让3位同学事先做好准备(即阅览全文,了解内容,注意各个角色的动作、神情、心理),利用课前一小部分时间,让这3位同学带着学生准备的道具,按课文情节发展顺序从头到尾表演一遍,要求全班同学结合预习所知观察这3位同学的表演技巧,看看是否有按照课文所述来表演,是否有突出各个角色的特点。表演一开始,全班同学情绪高涨,精神高度集中,时不时互相讨论,当表演结束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同学们来评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再略作讲解,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

    三、动脑动手,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借此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因地取材制作各种教具,能激起学生效仿的激情,初中生好奇心强,所以他们也会渴望自己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会搜肠刮肚去寻找材料制作成具体物品。由于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浓烈,在制作中往往具有排他性,即在材料的选择上、在制作的工序上都会不同,这迫使学生不得不挖空心思,寻找独一无二的东西,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旦发现学生有制作物品的兴趣,教师应提供充分的制作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能尝到甜果。如教《小橘灯》一文,我根据文中制作小橘灯过程的文字叙述制作小橘灯,并在课堂适时展示出来,当时发现学生都非常有兴趣,我便简介制作的材料,并建议学生按课文的那段文字进行制作。使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强化能力,全面提高创新素质

    训练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全面地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的乐趣。

    经调查,学生在学习时大脑处于竞赛状态的效率要比无竞赛的效率高得多,并且现代人最需要具备竞争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举办竞赛活动如绕口令比赛、朗读比赛、知识竞赛、记忆竞赛、作文比赛、脑筋急转弯竞赛等,看来是十分必要的。不难发现,举办竞赛活动,课堂气氛都是很活跃的,这也许正是叶圣陶先生得到的“让课堂活跃起来”措施之一吧。

    在进行作文辅导时,一些教师生硬的说教,不能实质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且写作题目缺乏新意,缺乏创作空间,日积月累,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本人认为:在训练写作时,可少写一些老生常谈的题目,如《我的××》、《××二三事》等,让学生尝试写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却常常无引起注意的事物,例如课堂上布置学生仿照《一面》这篇文章中鲁迅的3次外貌描写,然后仔细观察一位老师或同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这位老师或同学描象,强调不能用侮辱性或不尊重的语言。完成之后,由一位同学来读另一位同学来猜,答案一出,课堂笑声不停,大家兴致较高,趁此教给学生写作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平时注意多观察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写作时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素材可应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法有多种多样,各种方法有利有弊,须兼取诸家之长,扬弃各家之短,并不断发掘探索,努力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知识天地,诱使他们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时代呼唤有改革创新意识的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目标、有计划地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把学生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做出一点贡献,以加快全民素质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