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子就是鬼子

  2012-04-01
  抗战的题材,在相当一部分的电影、电视里面,往往有一个日本鬼子,形象很酷。一般都是军官,黄呢军服、黑色高帮靴、军刀、白手套,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很有范儿;说话言简意赅,掷地有声,不拖泥带水;较有文化底蕴,或者汉语说得很好,深谙中国文化,比中国人还懂,或者艺术素养很高,知识涉猎很广,会唱歌,会弹钢琴等等。很酷的日本士兵也有,在一部名气很大的南京题材的电影里,一个有反战思想的日本兵,形象极佳,气质极佳,两个方面俱佳。在这些个电影电视里,如果要在角色里选一个出色的气质男,往往非日本军人角色莫属。

  我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以前的作品没有这样的情况,近些年来这样的作品多了起来。现在的导演们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据说,是为了不使人物形象平面化。侵略者的形象,怎样才算不平面化了呢?平面化了又怎么样呢?我很难忍受,在中国人自己拍的影视作品中,让侵略者在我们面前装B。

  在军国主义的旗帜下,侵略者是一群强盗和恶魔。他们的内心只有魔鬼,他们的行为就跟野兽一样。人性在入侵者身上已经看不到了,他们是战争的杀戮机器,是一架一架的机器。历史上,我们把小股的试图入侵者叫做倭寇,抗战时期直到今天,我们把入侵者叫做鬼子,定位准确,叫法形象。鬼子就是鬼子的形象,没有别的形象。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书名叫《烈火金刚》,里面有一个凶恶的鬼子,拼起刺刀来不要命,叫猪头小队长,鬼子只能是猪头。

  在鬼子军官面前,往往还配有一个汉奸。汉奸形象的刻画,基本一个模式,两分头、大金牙,在皇军面前极尽点头哈腰之能事,一口一个“太君”,比旁边的真狗还像狗。有一只人演的狗在鼻子底下转来转去,“太君”的气势就更加“君临天下”了。我相信,汉奸典型的心理应该是内心的分裂性,懦弱与苟且,而不全是“哈巴狗型”的。在文艺作品中把汉奸都搞成一只只哈巴狗,并以此来衬托不可一世的“太君”的威严,看得多了,让人很不舒服。

  想起一部很老的电影,《平原游击队》里的队长,叫李向阳。听说李向阳进城了,驻守在城里的鬼子便慌作一团乱成一锅粥。想起一句很老的话,不能长敌人的威风,灭自个的志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