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力推进小额农贷和信用村、镇(乡)创建工作

 juluyuan 2012-04-02

服务农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小额农贷和信用村、镇(乡)创建工作

----**县农村信用联社

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农村信用联社在当地党政和人民银行的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放农户小额贷款,支持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农民增产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目标已初见成效,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与表扬。2000年-2006年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金融投放先进单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截止到4月底,全县辖*个信用社,员工*人,资产总额*亿元,各项存款*亿元,各项贷款*亿元,其中“三农”贷款占*%。已成为支持当地农业发展的金融主导力量。下面把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市场定位

自2000年初,为防范新增贷款风险,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我们根据上级行有关精神,分析了自身沉淀贷款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贷款投向出现了偏差。因此,我们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时,开展了“如何为三农服好务”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全员达成共识,发放小额农贷即是为“三农”服务的需要,又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方向,是一条“富民兴社”的双赢之路。通过细致的考察、调研,转变了信贷投向,由热衷于“支持大企业”变为支持“千家万户”,由只注重发放大额贷款,变为积极推行小额农贷。

二、送贷上门,帮农民致富

在发放小额农贷中我们做到“四个结合”:即帮资金与帮管理相结合,帮资金与帮信息相结合,帮资金与帮技术相结合,帮资金与帮结算相结合。为方便农户贷款,经认真调查,初步建立农户经济档案9283份,占需建档案总数的32.82%,由于有了农户经济档案,将贷款时间缩短到1-2天,有的不超过8小时。同时我们还发扬过去的老传统,走村串户,送贷上门。

在发放小额农户贷款中我们充分发挥资金导向作用,结合我县农业特点,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了以鲜桃为主的鲜果蔬菜、水产滩涂养殖、珍稀动物养殖、科技服务、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等。*年来支持全县生产蔬菜400万吨,果品104万吨(其中鲜桃46万吨),水产品24万吨,珍稀动物饲养量148万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为及时将农副产品销出去, 联社及时发放贷款440万元支持县政府建起国家级批发市场----冀东果菜批发市场,农民通过这个市场将鲜果、蔬菜等农产品及时运往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远销新加坡、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年来,我们向*万多农户累计发放贷款*亿元,其中小额农贷*亿元,占贷款投放量的*%。

三、创建“信用工程”,深入支农

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社会信用在下降、人们的信用观念在下降,严重影响信用社的生存和支农贷款的发放。为此我们根据省政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行的指示,在地方党政的支持下,改善发放贷款的信用环境,大力推行农村“信用”工程,开展了创建“信用村”、“信用户”活动,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

(一)创建信用工程,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工作到位。联社、信用社成立了农村“信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指导思想:领会精神,扎实工作,稳步推进,确见成效。明确目的:以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为契机,增强农民信用观念,培养诚信思想,拓宽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空间。明确目标,组织制定了创建农村“信用工程”规划:到2007年底评定信用村*个,信用户*户,力争创建*个信用镇(乡)。

 二是学习认识到位。创建“信用村、镇(乡)”,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支农改革的新举措。我们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其一,信用社员工的惧怕思想。受多种因素影响,乡镇企业、农户陈欠贷款较多,尤其我县过去养虾贷款沉淀多年,“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信用社员工对干部、农户存有不信任思想。其二,农户错误地认为,信用社宣传发放的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没质押,存有可以不还的错误思想。其三,个别干部错误地认为创建“信用工程”是信用社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解决:首先是组织学习,提高认识。联社适时召开了全县信用社主任动员大会,集中学习省委省政府及上级行相关文件,要求各社把创建“信用村”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创建信用村工作”既是进一步开展支农、发放小额农贷的需要,同时又能为信用社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兴农富民的好举措,并要求各社主任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全员。转变思想观念,为推广和创建工作提供了思想保障。其次与乡村干部召开联谊会,反复讨论,创建信用工程与恢复人们的信用观念,与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与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的关系,从而达成共识,县、乡、村共创“信用”工程,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富国强民,稳定社会。

 三是宣传到位。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与当地镇(乡)、村两级政府取得共识。联社、信用社领导深入试点村,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相结合,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详细讲解推广“信用”工程的目的、意义,讲解评定信用村、户的程序、条件及信用村户的权利、义务,引导农民正确理解信用贷款的实质,使农民明白小额贷款不是救济款,扶贫款,也不是无息贷款,而是有借有还、有息的贷款。同时借助宣传材料、标语、有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积极宣传,先后共印发宣传材料*多张,张贴标语*分,数十次专题广播创建“信用”工程专题片,使创建信用村、户的相关精神家喻户晓。

四是落实资金到位。为保证“信用户”及时借到贷款,大力筹集资金。为此,我们一手抓推广创建工作,一手抓资金筹集工作。首先千方百计组织存款,截至4月底,全辖各项存款较年初增长*万元;二是加大清收不良贷款力度,适时开展了阶段性突击清收,全辖累计收回不良贷款*万元,活化了沉淀资金;通过增加存款总量,盘活信贷资金存量,增加可用资金,保证了信用户贷款的供应。

(二)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依靠”、坚持“三个公开”,搞好“三个结合”。

“三个依靠”:一是依靠各级政府、村两委班子的支持协助;二是依靠群众。激发农户的热情和创建信用户的积极性;三是依靠信用社员工的辛勤工作和信用站干部的密切配合。“三公开”即条件公开,评选程序公开,评选的信用户公开。在评定信用户的过程中,使农户受到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教育。“三个结合”是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与小额担保、联保贷款相结合,与建立经济档案、防范风险相结合,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

(三)认真调查,严格评选。

创建信用村工作是一项新工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一是认真调查,建立完善档案。为了保证信用农户评定工作质量,降低信用贷款风险。我们集中主要精力,逐户调查信用状况,建立完善经济档案。工作组成员与村两委班子及信用站人员,一户一户的调查了解每户的家庭收入,家庭承受能力、经济发展以及信用状况。在工作中实事求是,认真组档,档案资料做到详细、真实、全面。对每户经济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根据农户的经济变化,增补完善,为信用户的评定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一手资料。通过艰苦的工作,我们共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份 。

二是全面评价,严格把关。在创建“信用”工程中,我们制定了信用村、信用户的考核评价体系,依据人总行、天津分行文件精神,制定了信用镇(乡)、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实施细则,量化评定标准。

(四)先试点,后铺开,循序渐进,务求实效。通过宣传、发动,四个试点村共有*户提出申请,经过信用社评审小组评定,联社信用评审小组确认:评出信用村3个,信用户359户,分别占农户的27.5%,申请户的31.6%。在评定中我们做到了村两委会、被评上的信用户、未被评上的农户和信用社四满意。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联社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交流创建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把推广、创建工作与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充分结合起来,做到既争取主动,扩大服务,又严格规范操作,不搞一哄而上,形式主义,使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实实在在地进行,真正的成为富民兴社的好路子。

截止4月末,我们评定信用村19个,其余17个信用社都成立了“信用村”评审小组,积极向镇乡党委政府汇报,取得了镇(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确定了“信用村”的评定对象,与村两委班子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发动,深入评定对象村进行调查摸底,创建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之中。全县共评定出信用户*户,核发贷款证*个;成立贷款联保小组*个;向*个“信用村”累计发放贷款*万元,其中累放小额信用贷款*万元。

(五)创建“信用工程”初见成效

一是创建“信用村”工作顺利进行,促进了农户信用意识的提高。截止到4月末,向*个“信用村”累计发放贷款*万元,其中累放小额信用贷款*万元,贷款余额*万元,*户农户得到了贷款支持,其中信用户*户,占贷款户的*%。发放温室大棚信用贷款130笔,金额70万元,支持130户,建大棚143亩,增加收入115万元。共发放珍禽、特种养殖业信用贷款210笔,金额84万元,支持210户,养殖奶牛、羊、貂、貉1100头,增加收入72万元。信用贷款的发放有力地支持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密切了党政关系。农户***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信用贷款,而且我们在取得信用贷款的同时,还取得了“信用”招牌,这是人格的显示,是无价之宝。村干部及贷款户在拿到信用贷款的时候,纷纷表示:“我们的“信用”既然得到了信用社的认可,就请信用社放心,我们的贷款在归还上要比质押存单贷款更有把握。”

二是促进了信用社业务的发展。信用村、户的评定工作促进了信用社收贷收息工作,**信用社自创建信用村、户工作以来,就有很多贷款户主动归还了到逾期贷款。截止到4月底,收回不良贷款243笔,金额394万元,利息31.1万元,补办担保手续13笔,金额422万元。

试点信用社的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信用贷款的发放,密切了信用社与农户的关系,农户也越来越关心信用社的发展,真正认识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今年**信用社各项存款同比多增391万元。

三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由于信用户及时得到了贷款支持,不误农时地购买建棚物资,积极筹建大棚工作,养殖户购买了大量牲畜,到年底这些信用贷款户经济效益人均可达到6700元。信用贷款的发放吸引菜农、养殖户等配套资金120多万元,促使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增加了科技投入。据统计,参加评定信用村、户的三个乡镇实施科技兴农,增加收入1.95亿元,同比增收1475万元。

四是使社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户争当信用户、争挂信用牌成为时尚,打架、骂街、赌博、搞封建迷信的少了,上项目致富的多了,农村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按照规划,我们计划到2007年底再发展信用村*个,评定信用户*户。

我们在创建信用村、户工作中刚刚起步,与兄弟单位相比差距很大,我们一定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奋起直追,把我县创建信用工程做好、做强。

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