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误读了“以人为本”

 指间飞歌 2012-04-02

 
别误读了“以人为本”
 

一、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人情为本”

“以人情为本”是对“以人为本”内涵异化的理解。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从关注师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尊重生命、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师生,注重师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师生的发展动力,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教师发展、创新、成材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可以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同意。这些都应该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证处事。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本着肯定人、激励人、发展人的细想去管理学校的,学校管理者的‘“人行为”应该是对教师人格的尊重、真诚的关心,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和事业上的支持。

二、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以个人为本”

那种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我为本”,过度强调个人的需求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也是对“人”的狭隘的理解。这必然会与群体整体利益相抵触,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违背。在学校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坚持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者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氛围,但更需要树立扬善抑恶的舆论导向,摆正个人与集体、责任与义务、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观念认同,不断提高群体的道德情操,形成主流价值观。有了群体的高尚,才能使那些狭隘的偏见没有立足的空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达到个人的需求与学校整体的发展需要、精神价值辩证统一以及和谐发展。

三、把“以人为本”异化为放弃制度的宽松管理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良心职业,主要靠教师的自觉自律,现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就应当尊重、信任、理解教师,教学管理与考核更应该充分地人性化。主张淡化甚至取消制度的制约。实际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意味着对人的自由放任,更不意味着对科学制度的否定。“以人为本”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这一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足够的动力支撑和真实的主体依托,否则,其运作只能是虚幻的。实践证明,制度管理在克服人性弱点和惰性、维持工作准则、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加强制度管理与强调“以人为本”管理,应被视为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制度的人文色彩,使制度管理充满人本温情,只有讲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有机结合,使其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四、把“以人为本”异化为一味迎合学生

将“以人为本”简单地理解为顺从学生的天性,要无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对学生不能说“不”,不能批评,导致没有原则的“尊重”、“常识”泛滥成灾。甚至淡化了纪律与管理,例如提出课堂上学生可以睡觉、插嘴、随意选择同桌、在课堂上有权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等,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实际上违背了教育规律,最终影响的是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结果是“爱的教育”演化成了“溺爱教育”,“常识教育”变成了“棒杀教育”,“一个都不落下”变成了“为了个别都落下”。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这就是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身体和心智均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必然会有许许多多不成熟的思想和行动,爱学生就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于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言行,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及触犯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纠正。

“以人为本”的教育,关键是:一方面在合乎请、理、法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正当的追求,顺乎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在规则、纪律、制度之下,尊重学生的权益、个性与自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尊重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任性,要对学生宽容而不是纵容,对于不合乎情、理、法的需求,教师要坚决抵制,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说,表扬与批评,激励与惩罚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这才是完整健全的教育。

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和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决定的,是由学校不断创新的要求所决定的。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工作的重心是育人,因此,学校“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的过程就是激励和满足人们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一种内涵深刻、境界高远的管理模式,但只要我们能尊重教育规律,以科学的教育观、发展观对“人”和“本”进行辨析和定位,把握其要义,就能够走出“以人为本”的误区,以科学的管理、完整健全的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摘抄 自  中国教育报 2009/6

刘海生 文(河南 周口师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