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0401中国股票市场的诟病

 爱生活爱真理 2012-04-02

20120401中国股票市场的诟病

(2012-04-01 12:21:17)

本文曾于20120115-20120311在每周日的【四川手机报】专栏连续登载,一共为八期(每期字数限制为780字),现全文刊发如下——

 

按照市场总市值排名,目前全球最大股票交易市场包括:美国纽约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日本东京证交所、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英国伦敦证交所、中国香港证交所等,它们的排序存在细微差别,但总体来说均位于前列。在这些世界最主要股票市场中,找不到第二个能够与中国股票市场那样备受争议的市场了,这与中国大陆股票交易市场成立时间最短存在很大关系,而正因为时间短,便存在很多有待解决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该市场将毫无参与价值。本栏目从本期开始,将逐一剖析这些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市场设置的初衷不能说动机不纯,但至少有违市场经济规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五年之后,农村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此时的工业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计划经济的框架必须打破而引入股份制经济。但在“全民所有”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入带有“私人”性质的股份制,以及遍地“国企”普遍缺乏资金的实际问题如何得到缓解,都成为当时必须解决的难题。于是,一场以“为国企输血”的股份制改革轰轰烈烈展开,陈旧的设备及过时的技术被纷纷折算为相应的股本,非常勉强地达到发行股票的要求,一大批曾为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面临困境甚至面临倒闭命运的企业完成了华丽转身的过程,跃入股份制企业的行列,当然也从市场上得到了第一笔宝贵的股份制现金。

 

可以说,股市最初的设立,就是为了满足一大批濒临倒闭的国企的需要,这些企业表面上看已经转变为股份制形式,但陈旧的体制及管理思想并没有将企业救活,一时的现金至多起到了延缓寿命的作用,现在已经很难在股市上找到它们的身影,就连“四川长虹”这种当年股市中的旗帜,目前也已经步入垃圾股行列。但自那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股市俨然成为众多人眼里的一块肥肉,都梦想着从中分得一杯羹,直至今天。

 

2. 滥发股票

自上世纪80年代专门为一批国企量身定做的股票发行尝到甜头之后的20多年里,中国股票市场都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容易募集到资金的地方,不管公司优劣,不管公司行业如何,不管发行价多高,更不管公司前景怎样,从来没有发不出去的时候,一元钱的面值可以几元、几十元的价格发行,最高发行价高达148元一股,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毛钱面值的奇特现象。由于从股票市场可以快速获得巨额资金,使得诸多企业不再把搞好企业作为首要目标,而是将“上市”确定为最高目标,甚至还有很多人开办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市,只要公司上市目的达到且获得第一笔资金之后,便以继续从市场获取资金作为工作重心,以创造募集资金条件为工作重心,一旦圈钱无望,就进入破罐子破摔的阶段,甚至干脆在解禁股被解禁之后一抛了之,将烂摊子留给市场。最后的结果是,股票市场出现一大批根本不符合上市条件的股票,10年走过西方股市上百年的路程,不少股票都经历着完全相同的过程:一年绩优,两年绩差,三年亏损;有的净资产早已经为负值,有的连续亏损,有的每年都处于微利状态。

 

再看看它们上市前的那些光环:连续N年收益率高达多少多少,未来预期如何诱人,各种承诺令人激动不已,但为什么上市后就一切不再了呢?很明显,除了公司本身上市动机不纯以致做假无数之外,这与公司之外的其它环节的不规范甚至联合做假存在很大关系。譬如,包销商为了挣到包销后的可观利润,主动协助公司造假,IPO环节审查不严,上市后监管不力,增发股份随意批准等,都可以为公司圈钱开放绿灯。

 

股市本身确实具有融资功能,但绝对不是最高目的,更不是唯一目的,它的最基本功能并不是融资而是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提供场所。2011年全年的融资额创出历史记录,而这个融资额却建立在市场市值缩水的基础上。

 

3. 疯狂圈钱

虽然很难听,但新中国股市设立21年来的结果就是如此。有数据显示,国内股市21年来的资金可以分为这样几部分:新股发行抽离资金、上市公司增发股本或配股抽离资金、印花税抽离资金、券商佣金抽离资金、上市公司分红返回资金,公募基金的资金来自投资者而盈亏仍然发生与投资者之间,故可以不计算在内。如果以前面几部分资金计算的话,总资金表现为抽离市场,合计金额平摊到全国7千万开户者,平均每个账户大约6-8万元之多。换言之,不论投资者何时开户,也不论开户后是否买卖股票,更不论实际投资结果如何,户均都被抽离了6-8万元的资金,为上市公司及国家建设、行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再来看看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除了发行价高得离谱之外,股票上市后的圈钱行为更是疯狂到了极致:增发和套现。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2008年中国平安公司开出的高达1600亿元的融资额,以及汉王科技股票上市后的套现事实。对于前者,当时中国平安公司的总资产也才区区600多亿元,哪怕算到2011年底资产也才1100多亿元,但公司却开出了高达1600亿元的天文融资数目,完全将股票市场当作了自家的印钞机,虽然后来因为市场强烈反对未能兑现,但上市公司对市场及投资者的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见一斑。

 

至于汉王科技,高达41.9元每股的发行价,一次性融资8亿多元,上市后股价炒高到87.50元后便进入大熊市,股价一再腰斩,至今徘徊在10元附近,而在此期间,公司解禁股票一直被抛售套现,公司业绩更是在上市后的第二个财会年度就出现巨额亏损——2011年三季报便已经亏损2.78亿元!我们不禁要问:如此烂的股票到底是如何获得上市资格的?!

 

相比市场而言,这里谈到的只可谓冰山一角,这些疯狂圈钱的做法不得到遏制,市场终将被投资者唾弃。

 

4. 监管不严

金融市场就好比一个比赛场所,投资者就是场内的运动员,参与者应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不能出现任何违规行为,只有在这样的体制下,为市场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大环境,大家才会对最终的比赛结果心服口服,相信这是每一位参与者都期盼的。在欧美等成熟的金融市场,管理层对市场的监管极其严格,任何违规事件都不会被放过且惩罚非常严格,使得所有人不敢轻易涉足。譬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股票价格连续60个交易日低于一美元,便面临退市风险,绝不姑息;香港金银贸易场一年一度对会员公司资格证的审查极其严格,一旦年审不能通过,当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然而,中国股市开市21年来,大家所见到的遇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违规欺诈上市、违规交易甚至操纵股市、违规披露信息甚至有意虚假公布信息,上市容易退市难,甚至还时常出现年报无故出大错的可笑事件。所有这一切,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旦遭遇便只能吃哑巴亏。

 

21年来,关于加强监管的呼声从未停止,虽然管理层也似乎一直在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各种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屡见不鲜,而管理层也每每在大家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象征性地处理一些影响过于恶劣的典型事件,更多的则不了了之甚至视而不见,惩罚不严大大降低了市场各方违法成本,使得更多违规行为不断涌现甚至变换着方式继续发生。

 

就市场本身来说,目前的法规就十分欠缺,在如此情况下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势必让更多人游离在法律的边缘甚至公然践踏法律,最终造成对广大投资者的极大伤害甚至直接掠夺投资者的财富。因此,国内股市虽然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在缺乏完善法规及监管不严的情况下,还将出现更多有损市场的违法事件,而投资者对其却毫无办法。

 

5. 交易制度缺陷

但凡参与投资的人都知道,只要自己对趋势把握准了,与市场保持相同的节奏和步伐,就肯定会得到市场的回报,可以赚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利润。譬如,对某个阶段某个品种看涨而做多,最终确实涨了,必然赚钱;对某个品种的价格看跌,最终确实跌了,那也应该可以赚到钱。但是,这种看起来非常自然的投资效果,却并不适用于中国股市,因为国内股市的交易制度不允许大家有如此“美好”的结果,它们只鼓励大家买入而不是卖出股票,不管这只股票的价格高企到何种程度。

 

对于一个成熟的股市而言,譬如美股,在低位行情启动的初期,做多的风险较小而做空的风险很大;但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持股获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持股者便开始止赢出局并寻找合适时机开始做空,此时继续做多的风险越来越大而做空的风险则越来越小。随着做多获利者的不断出局以及做空者的不断增多,导致行情开始转势并最终形成下滑而可以抑制股价的无限上涨。反之亦然。因此,如果股市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的话,多空双方的共同努力,可以将股价尽可能控制在某个时段内相对合理的价值区间波动,而不至于产生过于夸张的上涨或下跌,除非宏观面支持股市单边上涨或者单边下跌。 

 

经过21年的发展,尤其是2006年大小非开始解禁之后,中国股市的规模呈指数式急速膨胀,已经由一个袖珍股市成长为市值进入世界股市前列的超大市场。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块头变大了,而交易规则仍然处于1996年迷你市场时候的阶段,使得股市继续处于一种畸形的状态,其中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及不能“T+0”外加“10%涨跌幅限制”的基本交易制度,如同一个大胖子穿着一身并不合体的童装,看起来十分滑稽,与这个庞大的市场很不相配,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和交易。

 

6. 交易制度缺陷(续)

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规模已经空前的市场,居然还只能靠着资金的推动来获取收益,居然还能靠着资金的实力来坐庄,居然可以把大盘炒成一只袖珍股!现在的市场,已经达到21年前完全无法比拟的规模,甚至比2005年刚开始股改时候的市场也要大上10倍,按理如此大的市场,参与各方都应该进入了微利时代,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股改之后市场的炒作力度和疯狂程度,远超以前15年期间的任何时候。其原因除了仍然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特点之外,交易制度的不完善便是另一重要原因。 

 

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上述制度是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但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那种交易制度只对超大资金构成保护,甚至可以看作它们操纵市场的有利而必要的保护伞,而小资金却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被大机构们蹂躏。试问,如果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还会那么容易快速地连续涨停或跌停吗?如果没有T+0的限制,还能无数次上演当天涨停板到跌停板或者跌停板到涨停板的一幕吗?如果引入做空机制,个股还能那么短时间就轻易上涨10倍以上吗? 

 

既然各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为什么规模已经大到仅次于美国股市的情况下,仍然继续保留明显具有计划经济特色的交易制度呢?真不知道我们的管理层整天到底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么多年散户们的投资效果不已经充分说明了原有制度的弊端吗?非常明显,旧制度下的结果就是除了协助大资金进行概念炒作而套死小资金外,没有见到其它任何有意义的一面。 

 

虽说由于中国股市的独有特点,上述三方面就算与国际接轨而进行改革,仍然不能保证股市能够真正规范和成熟,但只要上述三方面没有改变,咱们的股市就永远不可能规范和成熟!

 

7.疯狂炒作

国人好赌是出了名的。自21年前新中国股市诞生以来,场内的炒作之风一直很浓,甚至随着社会资金的越来越多,炒作的力度越来越强,涉及的金额及幅度也越来越大。可以这样说,新中国股市21年的历史,就是各路资金在场内的炒作史。虽然话不好听,但凡是市场参与者都是这个结论的见证者。

 

打开K线图可以看出,凡是所谓的牛股,很少可以将其归入真正与公司的成长有关的范畴,往往都是靠着所谓的题材而进行疯狂的拉抬,而这种疯狂炒作的背后存在诸多彼此支持的环节,目的在于让股价的上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与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有的亏损股也可以上涨10倍而达到30元,如果有点可怜的业绩支撑的话,那就可以“价值”更高。

 

从历史上看,国内股市对个股的炒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12月以前,当时两市个股数目有限,市场总市值很小,所有个股的走势与大盘绝对同步且K线形态也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1996年12月至2005年5月,个股走势仍与大盘同步但已经开始分化。这两个阶段的个股炒作有个相同点,那就是最高涨幅有限,一般在100-300%,涨幅5倍以上的极少,真正让人领略到国人炒作本事的是2005年5月之后的所谓全流通时代。打开近几年的个股K线图可以发现,不论是小盘股还是大盘股甚至超大盘股,一旦进入炒作拉抬阶段,上涨3-5倍完全是家常便饭,十倍八倍非常常见,3、50倍也并不罕见,如此恶劣炒作的直接后果是:一旦炒作结束,将进入长期熊市阶段;参与者被长期深套;市场影响恶劣,形象严重受损。

 

21年的中国股市,表面上看处于一个大牛市运行周期内,似乎21年来人们买入股票都是赚钱的,但仔细一看,熊长牛短的特征十分明显,人们总是在熊市的煎熬中度日,这不能不说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过度炒作。

 

8.投资者亏损严重

虽说只要投资就肯定存在风险,而投资金融市场的风险很大,但任何投资的初衷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这是毋容置疑的事情。金融市场本身不存在创造任何新价值的可能性,市场参与者的盈利都来自市场亏损者,所以如果将市场参与者归入一个集体的话,他们很难出现都赚钱的结果,即使考虑到上市公司分红的现实,至多投资者也只能是不亏或微利状态,如果中国股市投资者出现这种结果的话,本文也就没必要写,国内股市投资者也就不该有什么怨言了。实际上的结果如何呢?

 

笔者曾根据官方获知21年来与股票市场相关的几大资金数额:IPO金额,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的融资额,上市公司的分红额,印花税,券商佣金等。考虑到当前两市一亿五千万的开户数目、一般都同时在上海和深圳开户的事实,各路资金相抵后得出的数据是,每位开户者为市场贡献了6-8万元的融资。换句话说,以融资作为最高且几乎唯一目的的中国股市,向每位投资者收取了入市投资多的“门槛费”,如此,对于大多数投资额只有数万元的投资者来说,如此巨大的融资额必然由他们在市场中重新去分配,会有几个人会成为盈利者呢?何况场内还有那么多陷阱与骗局。

 

统计表明,哪怕是2006和2007年那么大涨幅的超级牛市,没有赚到一分钱的投资者比例仍然高达51%;而类似2010和2011年这种盘跌走势,没有赚到一分钱的投资者比例高达90%以上,其中2011年投资者的年收益率为亏损35-40%!如此让人难以接受的投资结果,也只有中国股市才能出现,至于因为各种原因而在13元买入四川长虹、48元买入中石油、98元买入云南铜业、60元买入中国铝业等的投资者所产生的巨大亏损,则可以将其独立出来,因为这倒是与追捧者的赌博性心态有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