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国倾城:2010技术交流与探讨——主体与构图】

 柳灞牧笛 2012-04-02

进入论坛也有十个月了,老实说,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发帖与交流上,可是静下来,总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其实我知道,自己最希望的是能和各位朋友友好、客观、开放的探讨一些技术和器材方面的问题,即使争论的激烈一点也没关系。以前当斑竹的时候,也曾尝试发过几个这类的帖子,可是感觉有的朋友不太喜欢,就曾有好像是上海的一位朋友(取的外文名字,不记得了)反复发消息给我问我是不是很喜欢当老师,建议我去写教科书,哈哈。反思下来,可能是因为自己是斑竹,发表的观点会让个别朋友误会为版主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以至有的朋友为此产生顾虑和想法。所以后来我发这类帖子比较少了,有时候只能故意发一些不好的不成功的废片出来,或者一个帖子中同样场景拍摄不同角度或做出不同后期效果给大家参考,大家看了有说我谦虚,说这样的帖子怎么能叫废片;有的批评我一个帖子里题材雷同;还有的奇怪问我为什么同样是我的帖子,有的比较耐看,正规细致构图刁钻,而有的则粗制滥造平淡无比^,呵呵,其实说白了,即使不好的片子我也发出来,也是为了在不公开对比讨论的情况下给朋友们一些参考,这样起码有一部分细心敏锐的朋友能感觉到倾城帖子好一点的和不好的落差较大,再细致一点的朋友就会思考:好的片子好在哪,不好的又失败在哪,这也算是一种折中的技术对比交流吧^_^  后来迫不得已,我只好和别的论坛的几个好友(比如“飘逸”、“鱼痴”等)私下交流,甚至经冷月千山好友介绍跑到能包容任何机型和观点的ZS3论坛和松松、洛水秋风等好友探讨。不过现在好了,我已不是斑竹,个人的观点不会让朋友们误会到论坛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而只作为纯粹的讨论,加上现在论坛更加开明,对S100之外的交流也很包容,那我就更可以畅所欲言了,因为我实在是很喜欢这样的有助于共同提高的交流^_^

         再次郑重声明一点:很多时候,摄影的一些技巧和手法并没有对错之分,我几乎所有要表达的观点,包括本系列帖中(2)里面谈到的主体与虚化的问题,其实都是在两可之间,“88”好友说得好,法无定法,随机而用,按各自喜好而用,我所要推荐的,无非是一些个人喜欢的或者觉得大家可以尝试的某一类技巧,而不是反对另外一些技巧,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免得产生争执鹤不快哟^_^

         上次发的关于虚化的帖子就作为本系列的(2)吧,这次补发的因为前言部分做了总括的发帖初衷的说明所以就作为(1)吧,讨论的主题是《主体与构图》,仍旧是从其他网站下载了一些样片作为例子。顺便说一下:随着自己看片和读书、练习的增加,越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感觉到与很多前辈、老师、摄友的差距,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学多练多思考,这里面思考尤为重要,善于思考能使学和练事半功倍,另外,要注意与时具进,不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万不能墨守陈规啊^_^ 好了,说了很多废话,下面看片:

一、主体要不要一定是完整的(即“全部”)。我的观点是:多数情况是,但也有的时候——不一定。

1:从直观的拍摄对象看,本片主体是自行车的脚踏,作为自行车,它只是一部分,而且并没有遵守一般规则要求的那样“主题要占据画面构图的主要位置并且符合黄金分割法”的教条,而是将其置于画面的边角,这样一来,光影所造成的自行车的影子便获得了伸展进入画面的空间余地,而影子又将人们的视线从“兴趣点”——脚踏身上牵引到占据画面比例更大的“地面”上,再细看:地面是什么地面?凭感觉和淡黄色的灯光,我们很容易从各自的生活经历中联想到这应该是一个小院或者小巷小弄堂的地面——进一步的结论就是——这是一个“”的地面、“”的小院。那么,作品的主题顿时凸显——!其实作品要表达的并非是一般的静物小品,而是一个静夜中宁静、安详、温暖的家,淡黄色的灯光暗示了家的温暖、自行车的影子暗示了家的静谧、脚踏暗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可能是辛劳奔波的丈夫)在奔忙操劳一天之后,回到家中,此刻也许正沐浴着温柔妻子的关爱之情和可爱孩子的绕膝之欢。画面中没有直接出现任何人物,甚至没有出现房屋、灶具等等这些代表家的物件,但是家的温暖扑面而来,并深深的感染到我们的心里......


2:这一幅的意境没有上一幅那么成功到位,但是手法是一样的,主体不完整,并且也只占据了画面的一角,但是大面积的留黑虽看似无物,却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3:很显然,此作品的主体并非报纸,而是看报的人,但作为主体的人物却并没完整的被摄入画面,但是光影的效果和巧妙的构图却令人对主人公此刻的神态表情和专注之态想象更多,甚至延伸到对其生活的状态、思想情感等更多更丰富处的想象和回味。可谓“人不在画中而神充盈画上”。



4:这幅作品还用说吗?主体实在是太不完整了,可是不好吗?不对吗?我看反而因为只拍摄了这位女士的局部,才使观者对主人公更加充满了想象——这位画中人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她的生活、她的心情等等等等,都是如何的呢?呵呵,您就尽管想象去吧^_^


二、主体的位置要不要一定符合一般构图的要求(比如“1/3黄金分割位”“背向少留白面向多留白”等等)。我的观点还是:多数情况是,但也有的时候——不一定。

5:大家可以看到,本构图人物前面被大面积黑影遮挡,不符合一般构图规则,但是这种类似“偷拍”的视角却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效果:那就是演员、包括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扮演的角色与我们现实生活和人群的距离,以及那一丝莫名的神秘。不是有老话说吗?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黑影隔了一下,就产生了距离、产生了神秘、也产生了美^_^

6:这幅作品完全不符合“人物背后留白要少面前留白要多”的一般规则,但是用在这里却很恰当,因为按照常规构图,就只是一副不错的人像作品,而如此反常规构图,则就不仅仅是一幅单纯的人像作品了,后面被虚化的男人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一角,他在画面中的比重就被加大了,强烈暗示了我们“真实的现实环境”的存在,也反衬了主体——女演员的“艺术人生”,那是一种被现实生活所包围的独特领域,需要专注的投入、磨练甚至忘我精神。她整理戏装的专注神情不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提示吗——红尘俗世、现实往事、戏里戏外、物我两忘......



7:这幅作品同样违反“人物背后留白要少面前留白要多”的一般构图规则,但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的理解是——大家仔细看人物的表情,是不是透露出一丝迷茫、彷徨、无助、困惑、寂寥?把她放在画面的右边紧靠边框,于是,她面前的“路”被挡死了,这暗示着主人公的前途渺茫,反映了她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而背后(画面左边)的大面积阴影则象征了她目前的困境和心情的灰暗。如此构图处理,无疑使整个作品更加充满迷茫无助和压抑的气氛。


        好了,由于素材有限,暂时就说这么多,再再再次解释和强调一下:我决不是说构图和拍摄手法就必须如此,或者说这样就比常规手法高明,我的意思是,除了常规,这也是一种表现手段而已,都可以用,都不为错^_^

        往往观摩佳作,便越发觉得自己的不足,越发的生出要努力学习的想法,^_^

        借此机会郑重感谢“城门飞鹤”好友无私支援的降噪软件,此软件我早就多方寻觅,以前也曾向某位拥有此软件的坛友寻求,但是未有所获,此次飞鹤好友慷慨相赠,实在感激不尽,特此深深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