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怨的世界----无意识的无能(转)
一:
报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提出正式的控诉或指责。
改变自己说的话,不要报怨。当我们用消弥抱怨来控制言语,就能主动创造生活,引来渴望的结果。
我们之所以会报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于心理状态。心理和身体是互为关联的,心理相信什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来。
当你抱怨身体健康时,就是丢出负面的说词,让你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而你的想法(心)也会将这股能量导入体内(身),引发更多的健康挑战。
即使面对像致命的疾病这般艰难的处境,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快乐。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把焦点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上,就能发挥这种确保健康的力量。
二:
长年抱怨的人最后可能被周围的人们放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能量被这个抱怨者榨干了。
你觉得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吗?我们都会去接近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避互异之人,这代表你可能经常在抱怨,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在抱怨。
人类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会调整成与周遭相同的模式。当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边时,就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而你的言语将指明、强化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就是在排斥、推开、驱逐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不敢直接在那个人面前说,而是且能让他感觉受到恭维,这些话就是闲话和抱怨。
我们说闲话或抱怨,可能是要让自己显得更优秀;当我指出你的缺点,就是在暗示我没有这样的缺点。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喜欢爱吹牛的人。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非解决问题。
如果你想指出某个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如果你要其他人改变,自己就必须先开始改变;领袖要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
如果你和人们的对话开始转换到负面内容,只要往后一坐,好好观察。不要跃跃欲试或想去改变他人。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抱怨,只要秀出紫手环,告诉他们你正在“接受训练”,成为一个不抱怨的人。
抱怨与非抱怨的用语可能一模一样,其间的区别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和隐含的能量;如果你希望某人或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让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陈述事实。
当你表达出不喜欢的一切,你就会找到更多不满的对象和事物;请记住:同类相吸。当你更加肯定自己、他人和你的人生景况时,你就会引来更多带给你喜乐的东西。
没有安全感、质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确定自我价值的人,才会吹牛和抱怨。他们不自觉不配得到想要的东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推开。
我们恐惧上天的报应,于是担心自己如果说一切进展顺利,最后可能就会变得很糟糕;其实,恐惧的字眼和话语,才会招来我们不想要的东西。
“有安全感”就代表接受事物的原貌,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要摆脱不安全感,就要安于自己的没有安全感。这些批评的想法找不到顽抗的对手,便消失无踪了。
不要为了让自己变得特别而抱怨,你要对事实有所觉醒:你已经很特别了;你独一无二,现在还有了不起的东西要带给这个世界,而且是只有你才能给予的。
凡是你所渴望的东西,你都有资格得到,快朝梦想前进吧。不要打压自己、替自己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评和抱怨,将注意力转移。你应该不安感来袭,同时在这样的时刻支持自己。
“有意识的无能”是最多人放弃而又故态复萌的阶段;即使你发现自己有多常抱怨,并觉得吃惊或发窘时,也要坚持到底。你只需要——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移动你的手环。
三:
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讯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非由不安驱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牢骚。
当事情不太对劲,而你说:“当然会这样!”或“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就是在传送这样的讯息:你在等待坏事的降临。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坏事给你。
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一直谈论这个问题,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头。你应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问题,看着它被解决。
那些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人顶多只能简单地做个深呼吸,而不是失控地将抱怨说出口。抱怨是一种习惯,暂停一下吸口气,就能给自己一个机会,在说话时更小心用字遣词;说出来的话要具有建设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
你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许,而不需要抱怨现况来获取想要的结果。只要谈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你会缩短等待的时间,让你的需求更快被满足,也更快乐。
“当然会这样!”难道你不知道吗?”“我只是运气好!”“我总是会碰上这种事!”这些措辞,只能在你认为的好事发生时才用,把它们当成是你感恩一切进展顺利的赞叹之语。
采用可以激发心中正向能量的命名,来称呼生命中的人事物,这样他们就不会再让你烦心,还会给你实质的助益。
?
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当我们批评某人时,对方会觉得遭受不公平待遇,有必要为自己辩解而反击,所以我们的批评往往只会扩大、却不会消弭被我们批评的事端。
每个人共有的需要,就是获得注意、受到重视,而且会以各种方式设法去获得注意。如果这种注意带着有批评意味,我们也会向下修正,以达到批评者的负面期望。
我们对他人的观感,决定了他们在我们面前会呈现出什么样貌;我们的言语会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和他的行为有着什么期望。如果言语中带有批评,他的行为就会如实反映我们所批判的内容。
批评就像其他的抱怨,也可能是一种吹牛、自夸的形式。
仔细听听自己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所使用的言语,检视自己是不是在批评。一旦注意到心里有某种批评正在成形,就快要失败时,试着说:“我才不想动手环。”以此来提醒自己。
征求一位“不抱怨的伙伴”。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这个人要能和你分享成功;如果你得重来,他也会鼓励你继续下去。他是一个能帮助你以积极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守护天使”,可以引领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和良善点。
四:
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改变了。因为你不说,让怨言无处窜流,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脱胎换骨变得更快乐。
你已经是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也会帮助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远胜过梦想所及。
当进展顺利时,你的立即反应是“当然会这样!”当困难出现时,你不会对其他人提起,让它有扩散的机会,而是开始寻找其中所隐含的祝福。而且你寻找,就必寻见。
当周遭的人在抱怨,你也觉得没有必要指正对方,而只是观察着这样的现象。因为你既不批评、也不抱怨,对方也不必为自己辩解,抱怨很快就止息了。
认真看待的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时时感恩。如果有人为你扶住门、或好心帮你提东西,都要当成是这个宇宙丰盛的祝福,如此一来,你也会引来更多祝福。
把全家团聚的时间变成一段欢欣、快乐的时光,而不是在抱怨当天如何诸事不顺。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也能把不抱怨的美德传下去。
“处理”和“抱怨”不同。“处理”是分享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这些事件。当你在“处理”某一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是聚焦于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
不要让抱怨来操控你、支配你。如果你不满某种状况,就应该开始去描绘挑战不复存在、落差已经填补、问题也获得解决的光明愿景,以促使人们做出积极、正面的改变。
?
多去注意好事,而不是只看到有什么应该抱怨,并且为自己拥有的福分庆幸,生活中正面思考的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心情也愈来愈好。
虽然生命中还是有挫折,但请为眼前情景所赐予的礼物而感谢上苍,无条件地接纳,并且着眼于光明面。你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