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虫黄苗子自谦了无成就 熟知名人读书轶闻

 山爷wzs0718 2012-04-02
       书虫黄苗子自谦了无成就 熟知名人读书轶闻

黄苗子有一本小书,取名《书虫小札》。通篇翻过,趣味盎然,让人感叹黄先生真不愧为一条“老书虫”。

  众所周知,黄先生是著名的漫画家和书法家,其艺术造诣是深厚的。花甲之年还能孜孜不倦地甘做“书虫”,令人敬佩。“书虫”是有各种各样的,黄先生首当其冲追求的是读书的趣味,与陶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情趣极为相投。“‘书虫’钻书,目的不同,路线自然也各异,科学家钻科技书,哲学家钻哲学书,唯独老汉无‘家’可归,于是碰到什么读什么,顺手翻几页,眼倦了又顺手抛开,因此杂乱无章,了无成就,顶多给那些‘无聊才读书’的同好们消遣时日而已。”黄苗子以“老汉”自呼,自有几分调侃在,让人看到了黄老先生真实的读书状态,一个文人的真性情亦跃然纸上。黄先生这种看似松散的读书其实最为难得,是以包容之心作杂览的,所涉内容极为广泛,古诗、历史、小说杂记等尽收眼底,并能从中引发出极为睿智的阐释,有褒奖,亦有批判,读来自然娴熟,真切快慰。比如他写《儒林外史》的严贡生,罗列了严贡生种种劣迹,最后总结道:“严贡生读圣人书的,都干出这种缺德冒烟的事。历代以来,读书识字的欺负老百姓有的比兵痞地痞还厉害。”看来孔孟之道也并非全都圣贤。在《佛性》篇中,黄先生从周作人在北平郊外香山养病给孙伏园的几封信说起,说周作人的文字冲淡隽永,文章写得也很动人,“可惜,世上还有比虱子苍蝇可恨万倍的活人——当时的日本侵略者”。这是种明达坚毅的民族立场。

  黄苗子对名人有关书的掌故知之甚多,在《偷书》一文中,先写康有为偷书的逸闻,又写孔乙己偷书的解嘲,最后写了20年前范用先生善待偷书的穷青年的掌故,“老板叫店伙退出,和青年谈些古文学的问题,青年对答如流,很有修养。老板说‘书钱我替你付了,以后你想看书来找我,但千万不能再这样做了。’走出去付了钱,把发票给他。青年忍着泪,低着头,向范老板深深鞠了个躬而别。”这是很温馨的读书佳话了。在《借书》篇中,写“文革”前阿英藏书中的珍善本常被好友康生、陈伯达借阅,“文革”开始,此二人成为告密者,把阿英家里的书全部送到文管会审查,“过几天,康生,陈伯达便深夜到文管会去把他们喜欢的珍善本戏曲、小说席卷而去了。看过兔子和狼为友的故事,才觉得可怕呀!”这种“借”书实在不光彩,亦见得出“文革”运动对人性的扭曲。说到书的实用价值。黄先生语出惊人,书的“最大实用价值,还是等天寒地冻时,一页一页撕下来,放在炉上烧来取暖,自己做秦始皇。”“书虫”做到这个份上,岂不是一种境界? 来源:人民政协报 /温海宇)

 

“位子”

成都境内有座四姑娘山,半山腰上原来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几位徒弟。庙虽然不大,但是一年四季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师徒几个日子过得很是滋润,除了诵经念佛,整天无忧无虑。

突然有一天夜里,轰的一声,大殿上供奉的两米多高如来佛像,不知怎么的跌了下来。这佛像外面涂着金漆,里面却是泥胎,一下子摔得粉碎。等到师徒几个闻声赶到大殿时,只见一地的破泥块,放佛像的地方空空如也,只剩下两个原来摆在佛像两旁的小塑像,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两尺来高,笑嘻嘻的,一副粉妆玉琢的娃娃相。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禅会,香客会更多,没有了佛像,这可怎么办呢?小和尚一个个没了主意。倒是老和尚还算镇定。他指挥几个小和尚把散落的泥块搬了出去,忙活了大半夜,终于把大殿打扫干净了。

老和尚看了看,把玉女像丢到了柴房,又把金童像摆在了佛像的位置上,然后朝着徒弟们挥挥手,睡觉去吧。

徒弟们心中纳闷,这个金童像,矮小不说,嬉皮笑脸的,哪能充作佛像呢?明早香客来了,还不炸开了锅,哪还肯跪拜,捐献香火钱呢?没想到,第二天,一切都和平常一样。青烟缭绕,香客如云,人们在跪拜的时候,依旧念念有词,一脸的敬畏与虔诚。到晚上,清点香火钱,一点也没见少。

老和尚笑了:人们有一个特性,不管是谁,只要坐在神的位子上,他们就对谁顶礼膜拜。

小和尚感慨不已,看来位子才是硬道理,至于位子上坐的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登上这个位子的,似乎并不重要。(朱国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