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购于2011年10月31日上线图书频道,并推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易观研究认为,目前电子商务整体市场发展乏力,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所致:资本市场开始对于电商类项目保持谨慎,电商融资的风险和难度加大;以团购为首的互联网模式全升了电商的营销成本,让B2C企业运营雪上添霜;创新性应用的缺乏,让用户的活跃度难以维系。
除了B2C行业整体不景气之外,凡客还面临自身的问题。首先就是亏损问题。
根据一份媒体披露出的凡客财务数据,以凡客发展最快的2011财年(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为例,凡客当期实现销售收入19.37亿元(3.06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的4.72亿元(7459万美元)增长了300%,不过,其净亏损额,也由上一财年的6800万元(1074.5万美元),增加至4.86亿元(7687.2万美元),增幅超过600%。
根据上述财务数据,2011财年,一张凡客的“典型”订单,构成大致如下:客单价108元,产品成本71.5元,物流成本14.5元;分摊到其中的营销成本26元,其它运营成本23元。当期,凡客的总订单数为1797.6万,而每一张这样的订单,给凡客带来了约27元的净亏损。
凡客2011财年33.7%的毛利率并不算低,但高昂的营销费用、物流费用等,却让公司难以承受。
当期,凡客的总体营销费用支出高达4.64亿元(7334.7万美元)。陈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凡客的户外广告打得最多,但这更多的是为了品牌塑造,真正给凡客带来订单的,是搜索引擎、网站联盟、客户端、视频网站等。
以“网站联盟”为例,其每给凡客带来一个订单,并最终完成交易,将可以收到16%的佣金。也就是说,若该订单为100元,凡客将向网站联盟支付16元。2011年7月,凡客已宣布,其与网盟的合作佣金,将从16%调低至10%。
而返券,则是凡客提高用户“二次购买率”最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之一。这同样大幅吞噬了凡客的毛利率。
以凡客的“买200元返200元”为例,用户购物满200元后,可获赠4张50元的礼品卡,当该用户下次购物时,若购物满300元,便可以使用一张50元的礼品卡,直接抵扣50元现金。虽然,凡客的“二次购买率”因此得以提高,但这也意味着,这张300元的订单,毛利率直接被吃掉了约17%。
物流配送费用,则是凡客销售成本中的另一大头。
据介绍,2010年凡客支付给如风达的费用每单约10元,但凡客仅向用户收取每单5元的配送费;而在进行“满99元免运费”,甚至“全场免运费”等促销活动时,凡客则需要全额补贴每单10元的运费。
上市仍是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最困扰陈年的可能还是上市问题。面对不确定的资本市场,何时上市显然并非凡客自身所能掌控。但对于陈年而言,手中的好牌并未出完。近期陈年在其微博上透露,2012年4月3日,“凡客要有事情发生”。对此,有分析人士称,凡客可能是要正式宣布上市的消息。
陈年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凡客目前已经和西班牙、瑞士、斯洛文尼亚、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一线设计师合作,公司正在依托互联网品牌力量整合全世界的一流设计师资源。一旦这一整合完成,对于凡客和陈年而言,都无异于一次脱胎换骨,并且将成为公司最为重要的上市筹码之一。
不过凡客的上市之路,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公开材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虽然凡客的总资产高达20亿元(3.165亿美元),但其手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6.5亿元(1.025亿美元),而总负债却高达15亿元(2 .3828亿美元)。导致凡客现金流紧张的,不仅仅是“亏损”,“品类扩张”导致的库存剧增,同样不可小觑。2011年6月底,在凡客高达15亿元的总负债中,应付账款高达11.53亿元(1.8228亿美元)。
2011年7月,凡客完成了第六轮融资,局面暂时得到缓解。2011年12月8日,在外界对凡客质疑声四起之时,陈年宣布了凡客“5个月前已完成F轮融资”的消息:融资额为2.3亿美元,投资者包括淡马锡、中信产业基金、嘉里集团及ID G,并且,资金已经全部到账。
一位风险投资界人士指出,陈年之所以在2011年12月初公布F轮融资的详情,主要目的不是回应外界的质疑,而是为了“安抚供应商”。“目前,凡客还无法从银行贷款,因此在供应商那儿的账期比较长(占用供应商资金)。但最近凡客负面太多,供应商给了它不小压力。陈年这时候宣布F轮投资,就是为了稳供应商的心,怕供应商压缩账期,或者,要凡客尽早还货款。”
公开材料显示,在F轮融资完成后,截至2011年9月30日,凡客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增加至15.2亿元(2.3954亿美元)。不过,其库存也继续增加至14 .45亿元(2 .2858亿美元),应付账款则增加至16 .31亿元(2 .58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凡客完成F轮融资后,公司面临的压力或许并未因此减小。
在众多投资者看来,投资方对陈年肯定会有“尽快上市的要求”。“凡客前5轮的投资人压力没那么大,因为每一轮凡客的估值都在涨,最难受的是F轮投资人。”一位前凡客人士称,凡客创立之初,陈年持有80%的股权,而目前,其持股比例可能已被摊薄至23%左右。
有分析人士猜测,凡客的上市计划,可能在F轮融资时就已经确定。在凡客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中,2011年7至9月期间,在公司的管理成本中,新增了一笔37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9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这被视为“凡客正式启动上市”的标志。
于是,原本宣称“最早2012年下半年上市”的凡客,2011年10月便传出“向美国证监会提交招股说明书”的消息。2011年11月11日,银泰网C E O廖斌曝料称,凡客已于11月5日递交了上市申请,最快12月可通过审批并上市。
不过,在外界看来,目前并非凡客上市的最好时机。有分析指出,以凡客的销售额、商业模式来看,上市并不是问题。但是按惯例,凡客F轮估值大概达到30亿至32亿美元,意味着IPO时的估值起码得有45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估值,投行可能无法帮助凡客顺利地卖出股票。
如果凡客不愿“低价上市”,陈年似乎就只剩下一条选择:继续做大凡客的销售额,从而继续推高凡客的估值(2011年行业泡沫最盛时,对电商企业的通行估值方法是,1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对应1美元的估值),然后等待下一次融资或上市的机会。
上述前凡客人士也表示,“资本结构已经决定了,凡客的估值只能越做越高,往上走,做行业第一”,“凡客不可能不扩张。这是一条不归路,只能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