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耕织图

 愚雅轩 2012-04-03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康 熙  织 图

(部份)

 

这本书包括 23 幅耕图和 23 幅织图,而且每一幅图都配诗一首。 根据《御制耕织图序》和严虞的呈进书,这些诗是由康熙皇帝所作。画家焦秉贞所创的这些画作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据南宋明州楼(王寿)《耕织图》来创作的,创作时曾做了调整。这些画作都是艺术精品,人物活灵活现,表现力很强。
   
创建日期:1696 3
   
艺术家:焦, 秉贞 (生卒年 1680 -1720 ),字尔正,山东济宁人,生卒年不详,清朝前期宫廷画家,康熙时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画人物,吸收西洋画法,重明暗,楼台界画,刻划精工,绘有《仕女图》,《耕织图》等。
  所画花卉精妙绝伦,其山水、人物、楼观之位置,自近而远,自大而小,不爽毫发,系采西洋画法。尝奉诏绘耕织图四十六幅,村落风景,田家耕作,曲尽其致。称旨,旋镂版印赐臣工。明末清初,西洋教士,布道中国,每以宗教画为宣传之工具,清朝画院供奉复多西洋教士,而钦天监中主其事者众,故焦氏日相濡染,遂习其法,亦一时之风尚使然。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尝写池上篇画意,雍正四年(一七二六)曾为张照写像,蒋廷锡补景。
  焦秉贞作为一个宫廷画家同时又是一个科学官吏,在钦天监供职,对算理和科学的了解自然要比其他担任文官的宫廷画家要多一些,对于建立在数学、物理研究基础之上的西方绘画也较容易了解和接受。这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当时康熙皇帝对于参用西法的绘画的喜爱和赞赏是焦秉贞学习西法的主观因素和重要动力。流传至今较多的他的绘画中多带有“臣”字款,这些作品从整体上看多用色浓重艳丽,布局紧凑,细致工整,“参用西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大小的安排,透视和明暗的运用及空间处理上,人物大多按近大远小的原则来安排,不同于传统中国画按人物身份高低安排人物大小的习惯,在空间处理上,也把人物放在一个真实的空间中,以人物为中心营造空间,建筑大小也考虑到人的尺度,甚至不惜牺牲建筑空间的完整性。
  焦秉贞的绘画始终有一种中国化了的真实,似乎总无法摆脱绘画中“写意”思想,在他私人的习作《归去来兮图》中我们更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人画家的情怀,除了茅屋结构有上有些许透视外,无论从题材选取还是画面中大片留白手法的运用,都表达了文人惯有的山林隐逸的思想,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明代有一位画家名叫曾鲸(公元一五六八—一六五零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他就一改我国传统人物肖像的画法,不用粉彩进行渲染,而是采用淡墨渲染出阴影、凹凸,甚至每画一张像,烘染达数十层,直到满意为止。当时,追随他用这种方法画肖像的人很多,被称为“波臣派”。焦秉贞就是继曾鲸之后、开创“西学派”的著名画家,和禹之鼎的“白描派”并称肖像画三大派。
  焦秉贞一生所作不多,传世的有《耕织图》、《秋千闲戏图》、《池上篇画意》、《列朝贤后故事》和《张照肖像》等。其中以《耕织图》最为著名,它在一六八九年康熙皇帝命其绘制并镌版印刷成版画作品。

 
 
 
 
 
 
 
 
 
 
 
 
 
 
 
 
 
 
 
 
 
 
 
 
 
 
 
 
 
 
 
 
 
 
 
 
 
 
 
 
 
 
 
 
 
 

乾隆耕织图 (刺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