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鸭子”做“鸬鹚”

 水面脚印 2012-04-03
 
不做“鸭子”做“鸬鹚”
 
 
 
今年提出“三建一树”党建工作计划,并非我心血来潮,这主意来自基层,来自职工群众。
长期跟基层的同志接触,得到一个结论:群众感觉党务工作太虚了,党建工作似乎“可有可无”。
为什么基层的同志会这样说呢?
自从2005年局党委成立以来,结合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在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许多好的方法、经验,卫生党建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为保障全县卫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但是总体看来,群众认为党组织发挥作用还不很理想。通过深入调研后,我发现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各单位自身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抓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行政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单位职工这三个党建主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
——行政管理者认为,基层党建与业务结合不紧,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软指标多硬指标少,搞不搞党建工作“无所谓”,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增加管理成本;
——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只是停留在抓政治学习、“三会一课”等自身建设上,难以融入单位业务管理,难以做到围绕卫生业务发展开展党的工作,难以体现党组织在业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职工在单位里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赚钱养家糊口,觉得在单位里党组织说了也不算,还是行政领导说了算,认为党组织的工作与他们利益之间联系不密切,所以,他们对党建工作漠不关心,参与态度也不积极。
正因如此,难怪群众说党建工作“可有可无”了。
来卫生局一段时间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找“党建”与“业务”的最佳结合方式。经过与基层的干部、职工交流,“党建与业务目标同向、巧妙地利用‘创先争优’活动这个载体、用‘行动学习、定位赶标’来推动业务工作和凝聚职工合力、实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提高”的思路逐步成熟,于是“三建一树”党建工作计划才得以出台。
 
 
“三建一树”党建工作计划实施的重头戏是“创先争优、定位赶标”活动。要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基层,调动每一位党员的参与积极性,并让党员带着干部职工一起去“比、学、赶、超”,光在机关里喊破嗓子不行,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我这“水面脚印”必须把脚印“印”到每个基层单位,“印”到每个科室,甚至“印”到职工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职工群众的工作,把局党委的意图、关心真正送到普通干部职工心里。
回想起来,前段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实少了,借口是“工作忙”,那么下基层不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吗?看来是群众意识淡薄啰!曾听到过一段基层群众说的话:“现在交通便捷了,一些干部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这话好像是专门说给我听似的,真为自己汗颜。
“创先争优、定位赶标”的关键是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做好党员、群众的工作,就要勤往基层跑,沉到基层去——这是“必须”的。我想,在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第二阶段“查找差距”我就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各单位基本情况和职工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为“定位赶标”号准脉、开好方。
过去,“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最大的困惑,所以当务之急是和基层的同志们一起探讨如何用好“定位赶标”这个新办法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因此,深入基层,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曾看见“鸭子”游水,下了水而沉不下去,有时候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这好比我们的个别领导下基层,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最多到基层领导的办公室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看见过“鸬鹚”抓鱼,“鸬鹚”是专门沉到水底才抓到活鱼的。这次下基层,我决心向“鸬鹚”学习,沉下去,把“活鱼”抓上来。同时也要号召局党委的同志、“三建一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志、局机关各股室的同志一起“沉”下去。
首先要做到一个“真”字。既然下基层,就要明确下基层的目的,下基层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基层的实际,就是要向基层的干部群众请教如何把“定位赶标”活动做好,这就是我党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我们既要真诚的跟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又要虚心的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基层面临的问题,不能避讳,更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要结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定位赶标”活动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基层的实际。
其次要做到一个“谦”字。干部下基层最忌讳什么?最忌讳说话是“官腔官调”、调研是“隔着玻璃考察”甚至是“烟酒(研究)考察”。如此下基层,不但起不到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基层实际,调整工作思路的目的;恰恰相反,还严重的损害了干部的作风和形象,容易引起基层职工的反感。我们在群众面前,一定要戒骄戒躁,不能以官员自居,一定要明晓干群之间的深层关系,切实的依靠群众,服务基层。
再次要做到一个“深”字。机关干部下基层对于基层的职工来说是件好事。我们下基层是来了解情况、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下基层不能“走马观花”,必须和基层群众“零距离”交流,不能只听基层领导说,更要直接到业务一线多听听职工的心声。唯有此,才能了解真正的“民意”,才能从普通群众那里学到“真招”。
 
呵呵,说来说去,“三建一树”计划、“对标定位”活动到底行得通行不通,到底管用不管用,咱得到基层“走着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