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4日的地震,震源渐次向首都东京靠近,因此加重了人们对“东京发生大地震”的忧虑。
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的连续地震,令民众对“沉没”预言倍感焦虑。图为今年3月14日,在东京一处体育场馆内,电子屏幕上正在显示当日地震警报。路透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蓝建中 黄莹莹 发自东京、北京 大地瞬间裂开,高楼大厦轰然倒塌,山石滚下压塌桥梁,洪水涌向狂奔的人群,世上只剩下灰色……这是电影《日本沉没》里的片段。发表于1973年的同名小说,曾两次被搬上大银幕,或许正是日本岛国危机感的一次次虚拟投影。 今年3月以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再次连续发生地震,“东京大地震即将到来”的传言在坊间不胫而走。而日本一些研究机构发表的预测和研究结果,更是加剧了日本民众对大地震到来的焦虑。 日前,由广岛大学、名古屋大学、东洋大学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在千叶县房总半岛东南100多公里外的太平洋海底,发现了两个此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活断层。研究小组认为,无论哪个断层单独出现整体运动,都将导致里氏8至9级的大地震。 有悲观者甚至认为,电影《日本沉没》中的预言正一步步逼近现实。 多项研究预测东京有大地震 “太暗了,星星前所未见的美丽。仙台的诸位,请抬起头。”一年前“3·11”东日本大地震时,有人上网留下了这样的句子。当日,日本各地大停电,美丽的星辰虽带来片刻的平静,但更让无数日本人难以忘怀对漆黑的恐惧。 然而,距离去年灾难的周年纪念日不久,3月14日,日本东北太平洋沿岸连续发生了五次里氏6级以上地震,其中千叶东部海域的地震为6.1级,三陆海域的地震为6.8级。在千叶县木更津市,14日晚的巨大晃动持续了1分钟左右。一名69岁的女性摔倒导致右手骨折,3处民宅的预制墙倒塌。 相对于损失较小的千叶县,岩手县则出现了恐慌。18时刚过,岩手县发出海啸警报,这个去年大地震的重灾区再次被紧张气氛笼罩。“地震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一名当地居民颤抖着说。“在防波堤建成前的数年内,这口气都松不下来。”一名日本官员不无担心地表示。 去年11月,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曾宣布,在去年大地震震源地区周边的邻接地区,有可能发生诱发地震。而14日的地震,都是在日本政府呼吁应保持警惕的地点附近发生的。但由于这几次地震震源渐次向首都东京靠近,因此加重了人们对“东京发生大地震”的忧虑。 而这种忧虑,眼下也有学者的研究评估为证。 一年以来,在东日本大地震诱发的地震中,最令人担心的是首都直下型地震。直下型地震即震源位置所在地发生的地震,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直下型地震,往往会给城市造成巨大损失。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平田直今年1月得出结论,未来四年内,首都东京发生里氏7级的直下型地震的概率为70%。在此之前,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推进本部预测的是未来30年之内大地震发生概率为70%左右。但是由于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地震活动活跃起来,所以发生风险的几率大幅提高。 有专家指出,“3·11”之后,地震活动正逐渐由海域向内陆转移。在福岛县,不光是海域的余震,以内陆断层为震源的地震也在不断发生。如果这种动向进一步南下,就有可能诱发首都地区发生直下型地震。 东京都防灾会议2006年曾经预测今后的首都直下型地震为里氏7.3级,烈度为6度。而以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为主的文部科学省研究小组2月21日宣布,东京湾北部发生直下型地震的烈度有可能高达7度,且震源有可能更浅。 直下型地震或导致日本破产 如果东京湾北部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在东京23区东部到神奈川县北部烈度将达到7度。届时,将产生最多可达到约9600万吨的瓦砾。有的媒体甚至认为如果东京发生直下型地震,日本都将破产。 目前日本中央防灾会议设想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是震源在东京湾北部的里氏7级地震,与江户时代安政年间的地震属于相同震源。根据预测,该地区按照1981年修改后的《建筑基准法》中规定的新抗震标准建造的木造建筑16%以上将会倒塌,1962年至1981年的老木造建筑中65%以上将会倒塌,而1961年以前的老朽的木造建筑的倒塌比例将达到84%以上。 据评估,地震如果发生在冬天傍晚,死者将达到1.1万人,负伤者达到约21万人,建筑物倒塌和烧毁达到约85万栋。由于电车和公交车停驶,难以回家的人将达到约650万人。其中东京约390万人,神奈川约11万人,千叶约82万人,埼玉约67万人。在建筑物倒塌后分崩离析、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如果市民在其间行走,有可能遭受二次受害,而路上拥堵的人群很可能导致消防和急救车难以行进。 另一个令人担忧的是东海地震。东海地震是指静冈县近海发生的地震。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今年以来更新了日本国内主要地震的发生概率。东海地震与1年前相比,在30年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88%。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今年1月宣布,东海地震的发生概率已经上升,与东海地震连动的富士川河口断层带也受到关注。在此地区,有东海道新干线和东名(东京至名古屋)高速等日本的交通大干道通过,因此如果交通中断,最大将带来约6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 向西部转移部分首都功能 在东日本大地震中,首都东京受灾并不严重,但是去年3月11日,在出现巨大晃动1小时之后,海啸绕过房总半岛,“袭击”了东京湾。在东京都晴海码头,海啸达到1.5米,比以前最大预想的1.2米要高得多。 东京都港湾局人士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东京都的东部低地,生活着约300万人,一直与海啸的危险相伴。这不禁令人对未来发生更大海啸时的安危担忧。 去年4月13日,日本跨党派的“危机管理都市推进议员联盟”在国会内举行会议。该联盟认为,首都东京如果陷入瘫痪,整个日本必将陷入严重混乱,应该加紧研究着手建设“副首都”,以分散首都的功能。在东京遭到大地震袭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在会议中,受邀的神户大学名誉教授石桥克彦说,“3·11”大地震后,首都地区发生直下型地震的危险正在增强。由于东京集中了政治和经济的核心机构,一旦遭受重大灾害,日本国内很可能陷入混乱。如果有能够代替东京功能的“副首都”,就可以把核心功能转移到那里,应对自然灾害。目前,副首都的几个候选地都位于日本西部地区。 在日本政府内部,对于灾害的危机意识比以前更加强烈,可以说是政府内部的共识。2011年10月11日,日本设立了“防灾对策推进研讨会议”。该会议主要讨论首都直下型地震、东海、东南海和南海地震的应对措施。 与以前的调查会不同的是,此次有8名阁员参加了会议,官房长官藤村修担任主持人,东日本大地震总括担当大臣平野达男和防灾担当大臣中川正纯担任代理主持人。由于成员包括官员,预计有关政策能够得到更加迅速地落实。 民众对发生大地震深信不疑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除了政府积极准备预案,企业也通过转移总部等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灾难。 根据民间调查公司“帝国数据库公司”本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全日本转移公司总部的企业达到上万家,比上一年增加了5.8%,是近五年来最多的。该公司认为,很多企业是为了分散风险和应对电力不足而转移。 在日华侨建立的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前一阵东京大地震传言闹得人心惶惶,主要是由于“3·11”大地震对日本人心理上的冲击给其传播造就了条件。同时,在日本人心头挥之不去的还有南海地震、东海地震和关东大地震的传言阴影。 “来日本20多年了,这几个地震话题隔三差五地总会被提起,但都没成为现实。尽管如此,这几个地区的地震在历史上已发生了多次,所以现在说随时都可能发生也不为过。”姜德春有些担心地说。 据了解,现在很多家庭都准备了饮用水和大米,以备不时之需。姜德春也告诉记者,他的一位同事的父亲,虽然远在日本列岛中心的富山县,但长期以来对东京会发生大地震深信不疑,定期给他在外地工作的三个子女邮寄防灾用品和食品。他的不少日本朋友对近期东京或其附近要发生大地震也是深信不疑。 时事评论员、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任景国对本报记者表示,日本是一个多震国家,日本的建筑是世界上抗震能力最强的,民众也掌握着有关地震的各方面知识,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所以对地震本身不会有太大的恐慌。“他们最担心的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难,比如海啸、核污染和瘟疫等。”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可能会使日本政府走向集权。”任景国指出,地震后,日本民众要求政府更加高效、团结、有力地应对灾难,一些应对危机的权力可能会从地方收回,整个日本政治也会向保守政治回归。“另外,由于日本自卫队在地震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民众对其产生了更大的信任和更高的期望。日本政府目前也在通过修改法律等手段,力图使自卫队的行动处于最有弹性的状态。这点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