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之堂跟诊日记第七部分(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清茶清清 2012-04-04
61

接着老师谈到四诊,尤其是脉法。老师崇《诊脉心法》脉象之首脉为郁脉,老师说他多年切脉的感受,就是首先要找出郁脉。没有找到郁脉,就不知道是何脏受病。《诊脉心法》曰:

“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

“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分取为第二,细辨是何疾。”

这是老师诊脉的纲要,就是先用整体观念总按,再分部取脉象,辨证论治。

老师说,脉法很重要,四诊之中,我看病主要是号脉,我对脉法比较自信。脉法的整体观念很重要,所以第一是总按,没有把整体观念按出来,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跟西医就没什么差别了。

其次是,寸关尺三部脉象分取,这三部脉象不可能同浮同沉,如果按二十八中脉象,笼统的跟病人说是脉弦、脉涩、脉细,这说明此人还不会号脉。没分部位描述,说明他是在猜病人的状态,用猜病是经验,而非真正号脉。

当然有经验的中医,由于行医时间长了,他凭经验也会猜准,比如,他会看相用药,如脸颊无肉,是脾虚,眼睛跳动时肝脉急,鼻头出汗,是肺气不敛,长得肥臃。大腹便便,是痰湿,他通过望都可以望出经验,但望诊不能够代替切脉。

又比如闻诊,病人一来说话,就有股异味扑过来,很显然是胃气不降。嗅觉灵敏的人,一闻便知,还有说话声音大小、有力无力,也知虚实。

又如问诊,按十问歌细腻地从头问到脚,反复地问,也可以问到个大概。问得厉害的,如胃痛、腰痛,是血瘀还是寒湿,只要把病邪性质搞清楚都可以问通。

任何一门诊技,都有大用,望闻问切,也无所谓高下,各有所长。看好了病,才是王道。

所以,凡诊断的手段,都只是为你治病服务,并不能成为你炫耀的资本。

学好了,也不能混饭吃,最好是能把病看好,才是正途。

譬如,有人精于望诊,如江湖相命看相先生,他一望就知道个大概。你的家庭、父母如何,你的身体怎么样,说个精准,却没法下药。

所以说,四个诊法之中,学哪个学得透都有用。

接着,老师又在详细谈切脉,老师说,切诊,首先要整体观,要分上下内外。寸上尺下,浮外沉内。这是整体的,要搞清楚。但脉象里面,也有假象。

尺脉弱,主腰膝酸软无力。可病人腰脚正常,你这时精通脉象后,就可以通过号脚上扶阳脉,来补寸口脉的不足。

又比如病人寸脉弱,一般主头颈供血不足。可病人头好好的,你可摸人迎脉,脉象有力便无碍。

而寸口脉弱,他不仅主肺,也管大肠,也主上肢,还管脑袋。

心脉,也在寸口,心火亢,还要综合号手少阴心经。

号肾脉,也有假象,比如他肠道有积滞,比不是虚弱,只要一拉出积滞,脉象就有力了。

还有,肾脉有力却腰酸,医生给他一吃补肾药,他肾就酸痛得厉害,我估计这是以前医生没号准脉。那是鸠占鹊巢,要先祛除痰湿才能不进去,要先泻后补。

这就像一盆污水,要清理干净,是先注入清水,还是先放掉污水。当然是先放掉污水,再注入清水,才能得到清澈的水。

所以,一个医生,永远要给自己提个醒,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所误导,傲慢与偏见,不利于诊断病人。

老师又说,脉涩、滑、细、弦,这些都要知个大概。把脉要把整体加细微就好办了。脉理一点都不玄,很多医生,号脉都不号这个整体。


62

老师今晚还特别对我们初学医者,讲了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接下来,正是老师讲学医的很多误区,我们一一把老师说的,记录在案。

老师说,第一就是学医不要有秘方思想,不要到处找偏方、秘方。大部分都是常规的病,常规的方就可以医治。

真正养人的是普通五谷杂粮,广东人吃天上飞的,也吃地下走的,容易吃出各种杂七杂八的病。

我们只要用普通的药就行了,如陈皮、甘草、麦芽、鸡内金、山楂、山药、白扁豆、连翘,这些一下去,各种因为吃坏身体的疑难杂病,病人变得能吃能拉了,病情便一步一步好转过来。

可见,化腐朽为神奇,才是真的神奇。

在普通中,发现奇迹,才是真的奇迹。

人能在普通的大米中尝出香味,能在常见的大白菜中尝出甜味,这才是高手。真正治病的高手,就是知常达变,用最平常的药,就可治最复杂多变的疾病。

又如小茴香,这么普通的要,可以做香料,能否参悟这个道理,与人体气机联系上,就可以治疗腹部的疑难杂病了。这药普通不伤人,我们都是用非常普通的药,而不是一来病人,就用川乌、草乌、马钱子,来标新立异,故作神秘。

当然,普通的药也有层次之别。如九制老陈皮,就比新的要好。道地的藏红花比传红花要强。同样的大白菜,乡村农家的比大棚种植的要好吃。大厨师调煮出来的味道,跟普通小饭馆煮出来的又不同。

普通的药物,能化为神奇,这就是真本事。因为它平和普通,不会出事,安全可行。

所以,不要特别追求秘方、祖传,所谓的秘方,其实都是相当普通的药材,炮制出来的。

接着,老师又谈到行医者的第二个误区。

老师说,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想法,病人一来一望,就先下个病机,比如声音说得大点,就断他为肝火重。小声怯弱,就断他为肾气不足。

当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后,你所问的思路,都会围绕着这个问题转。这病人可能就是个简单的肠道湿热,你就往肝上想。或病人只是心情郁闷、怯弱,你就说他肾虚。

所以,不能轻率下诊断,先入为主。老中医有经验的,是可以凭经验,来治好很多病。有时经验确实能帮人,但也有时它会害了自己。

《大医精诚》说:“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詈毁诸医。”

行医的第三个误区,老师接着谈到。

不要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也是很多医生最大的误区。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独特之处。

其实人的贫富贵贱从高层的神来看,都是一样的。你所谓的钱,在他眼中只是废纸,你的汽车,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废铁而已。

目前中医的发展,就困在这里。动不动就说,那家伙不行,这家伙也不行,就我行,所有人都不行。这种眼光是没法发现美的,以欣赏的眼光来看时,看到的一切都是好处。

中医的同行,不是冤家,我们是战友,不是敌人。因为各有所长,相互弥补,才会相互提高。

所以有所能,就要做好自己本分。千万不要打击、诋毁对方。


63

《大医精诚》说:“不得专心经营财物。”

老师又说到行医者的第四点误区,就是很多医生喜欢宰病人,五付药,就收两千三千块。医生没必要宰病人,也没有能力判断病人的贫富。有人装穷,有人装富。而真正行医时,要特别注意,人活得越单纯越好,要一视同仁。不要抱有宰的心理。当你恶念一发时,人的形神是不统一的。当你看淡名利时,你的身心是很和谐顺畅的。

所以要有平等观,一来病人,如果就想着他的贫富,怎么赚他的钱财,这心就不平衡了,不平衡的心,就会让身体变得不平衡。

医生本身就不是赚钱的行业,想通过医生赚大钱,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大医精诚》说:“行医者,要胆愈大而心愈细。”

老师说第五点误区就是,心不够细。

行医者心细才能觉察洞悉疾病,一个医生要做好,要求是很高的。心不静下来,是没办法看到细微的差异。所以要当好一个医生,是很不容易的事。

既要有忍辱的儿女情怀,又要有作战的英雄胆略。

比如号脉,需要整体把握加细微把握,真正的号脉是一个不断修炼历练的过程。心要非常细,但又不能钻到牛角尖里。

《大医精诚》说:“不可自矜己德,偶然治愈一病,便昂头戴面,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老师说到的第六点行医者误区,就是不要夸大自己功劳,逢人就说自己有多么高明,治好病人,好像病人欠他好大的人情一样。

其实医生治病,只是帮病人度过一个小劫而已,医生不能帮你渡过河后,还背你上山,你的路要靠自己走。

所以,病人也不能对医生期望太高,要求太高。

比如,感冒治好了,医生决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感冒。你发烧胃痛了,医生治好了,也不能保证你一辈子不发烧胃痛。

所以,真正能挖根治好的病,没有几个。故病人不可把希望全寄托在医生、药物上。

医生,也不过帮病人度过一个个小小的劫难而已。更不能居功自傲,夸大自己的功劳,会对自己的提高影响很大。

确实,杯子水满了,人就会把它倒掉。人如果居功自满了,天就会把它倒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啊!

所以《易经》中“谦卦”是最吉祥的,居功自傲是最要不得的。

第七点,老师说,真正的西医是不反对中医的。

比如,德国的西医生,看了老师书后,特别过来请教老师,拿上百个疑难杂症、问题来问老师。

老师说,德国的西医水平要比我们先进几十年,他们对各种疼痛,都没有根治之法,只有治标的止痛药,他们都没有小看中医。

就拿头痛来看,有个上海的患者,顽固性头痛,当上火来治,吃了很多清热下火的药,吃后会舒服一些,过后又剧痛,总是反反复复,最后还把脚都吃得冰凉的。

人哪有那么大火呢?身体每个症状出现,都是一个信号。比如房子冒烟着火,应该治火而不是治烟,要看清真相。

这个病人脸色发黑,小腿发凉,还吃下火药,我就给他生附龙母的思路,没有用一味清火的药,病人吃后,上半身就哆嗦,其实,那是寒气从上面散出,不散出,以后会长肿瘤的。

结果,第三天就不哆嗦了,却觉得身体很虚乏,我再给他一些调补气血的药,一周后边痊愈了。

接着,老师又总结说,当对立的病症出现时,不可偏执于一端,应该两边都抓。如病人上半身火热头痛,下半身却很冰凉。

用温病派思路清火,会加重他脚凉。用火神派的附子、热药下去,也会出问题。吃大量附子会把肾水烧干,会取代人体功能,人会很累。

这种对立的病状,就应该让身体气机,自动循环起来。

第八点,老师说,行医者不要轻易下论断说这个病治不好。《黄帝内经》说:“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疾病都是可治好的,不能治说明医道还没有钻透。

《黄帝内经》说的这个术,不局限于中医、中药、针灸、艾条,也包括拍打、点穴、按摩、导引,更包括静坐参禅,这些都是医道、医术。

譬如,有大病绝症,先教育好他们,治他们的心,然后才用药,真正的高人是度人,治病算啥。医道通仙道,医道学得越精深,越高妙的话,自然会带领越多人上去。

行医起码有四个层面,一是治肉体的,二是治气机的,三是治心的,四是治神的。

所以,能调神的,静坐、参禅、练功,都是治疗疾病的医术。

今晚老师,做最后总结说,人生有很多疑惑,学医有疑惑,做生意有疑惑,当官有疑惑,有疑惑就要问,要问道。不疑惑是不正常,成长不了的。

老师现在也有很多疑惑,接下来,老师三月三号晚上,就要坐车前往海南,参加为期三天的道医会。上面会有很多高人聚会,各献绝技,老师也详细准备了一个月左右的发言稿。

这次,老师前去,也想解除心中许多疑惑,向同行道友问道解惑。

 
64

第十三天,3月2日。

今早,我们八点半准时到,任之堂大药房前已经排满了病人。来找老师看病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这些日子,江浙地带的病人挺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疗效好,一传十、十传百吧,另一个原因则跟老师写的书籍有关吧,江浙地带文化水平比较高,很多知识分子书香门第,古人云:“江浙文人多,沪上名医擞。”

江浙比较多文人才人,沪上就是就上海,那地方名医辈出。

所以许多江浙病患,都带着老师的书前来找老师看病。从这里我们想到,老师上午看病,下午爬山、写书、整理医案的决策是相当正确的。因为给某个病人开方用药,只是治疗一人一时之病,如果把经验整理成书籍,却可以治一方民众,乃至数十上百年后的疾病,没有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正如那句话说得好:

劝人一世以口,劝人百世以书。

我们中医也是善道,行医也是在行善。治人一时,可以凭处方用药,但治人百世必当以书籍流传。所以,老师现在也越来越重视把经验交给我们,老师说,他不教学生,他只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学所知,全都教出来。

阴部瘙痒湿疹比较难治,老师面对这种顽固性阴囊潮湿、瘙痒的疾病,一般采取内外兼修的治疗方法。因为这种湿疹瘙痒没有特效药,且容易复发。俗话说:“治啥别治皮。”这皮肤病治起来,也让不少医生搔头抓腮。

第一个病人就说是阴部潮汗、脚臭、瘙痒,老师就叫我开六味药,分别为:

蛇床子100克,苦参50克,百部100克

黄柏50克,葛根150克,枯矾50克。

然后叫周师傅抓药并打成粉,吩咐病人一次抓一把,丢入开水盆中,待温度适宜,便用这药水洗涤患部,然后泡脚。

老师这个方子也是民间秘方来的,《太氏药谱》中谈到治疗最难治的皮肤湿疹,就用到这个思路,而且只有四味药,原来一位民间郎中有一外洗方,视为不传之秘,太树人跟他多次长谈,软磨硬泡,最后才从他口中套出这外洗方,专治疗这周身上下皮肤湿疹的,后来这个方子,还献给了国家。

方子为:

苦参60克,床子30克 百部3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煎水洗涤湿疹,如果患者全身湿疹,可以用药水洗澡,每剂药可以煎洗两到三次,根据身体情况,再辩证配合内服中药,效果更佳。

老师特别还在方中加葛根跟枯矾,因为病人阴囊潮湿、汗多,这枯矾可以收一收,湿热郁在下焦,清气不能上升,故加入葛根以升清气。

老师还把这种药改为打粉。

一是方便病人使用,少了煎汤的麻烦,一兑入热水中即可用。

二是打成粉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

第二个病人,是非常常见的妇科杂病,她胸肋有隐痛,小腹容易胀,小便次数多,手脚怕冷。

老师叫我开逍遥散打底,再加枳实、竹茹、木香、蜈蚣,加强中焦理气、降逆的力量。

还加入小茴香、益智仁。

小茴香,在日常生活中常作调味料,这药对于妇女、老年人阳虚、尿频、腹胀满,既安全且有效。

老师说,这种病人有水液储留在三焦之内,不能下行膀胱,所以时时有尿意,但真正解小便却解不出来。

这样的女性患者,往往在做B超时,可以发现有盆腔积液。这时单用补肾缩小便的方法不究竟,因为膀胱为脏器,既能收缩也要能疏放,所以老师特别配入益智仁以收缩膀胱,小茴香以疏放宣通下焦膀胱气机,促进水液运行。

老师说,小茴香性温,走下焦,能够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气机。患者服药后,常常出现小腹转气,放几个响屁后,尿频即愈。

这种尿频一般是小腹受寒,老师经常单用十五到二十克小茴香,一般一天一剂,一剂见效,三剂即愈。


65

第六个是脸上长斑的患者,她非常关切地问老师能否治好。

老师说,你要是能配合治疗,肯定能治好!首先就要把水果给戒了,别吃花椒辣椒,凉茶凉药都不能喝,要多去运动,脸通红通红的,就容易好。病能得就能治,多少比你病得还严重的,照样治得好好的。

老师这句话就是一句安慰剂,病人心必须要安下来,对自己必须有信心,对医生也必须有信心,治起病来会顺利很多。

老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病人心中有有郁、有热。老师便开菖蒲、丹参、徐长卿。

菖蒲开心窍,威灵仙治疗各类脏腑、皮肤、骨髓、肾精疼痛麻木。

老师说,丹参与徐长卿,这两味药去心经风热极佳。两药相配,有类似西药扑尔敏抗过敏的功效,即各种过敏、瘙痒的专方专药。

这两组药对是治疗瘙痒的关键。

第八个是癌症患者。

老师交代家属说,老年人癌症不应该太过紧张,只要老头子能吃能睡,不要给他增加压力。

老师并没有特别因为癌症而用什么偏方、秘方,也是非常平常的方子,以调理老年人脾肾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这老年人以腰酸胀活动不利且疼痛难忍为主症。

老师便以《伤寒论》中的肾着汤为底加减变化,这个病人是湿浊郁在下焦,不能升腾起来。老师特别交待病人可到民间找百草霜这味药来服用。

百草霜原来就是农村烧柴火的锅底的黑垢,这农村的灶锅底垢是经百草烧炼而成。

老师说,百草霜此味药不简单,凡“天上的雾,地上的霜,半空中的水”,都是良药,百草霜算是天上的雾了,属纯阳凝结啊。

这癌瘤病患年老体弱,三焦水湿停聚,痰湿阻滞,用此药乃以阳制阴。

第十三个病人,非常有代表性。按病人的说法,他是得了疲劳综合症。年纪还轻轻,又没有什么重病大病,他老师觉得自己很疲劳很困。

老师说,神不足则思眠。

《医学传心录》说:“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

这种病人不仅易困,而且非常容易感冒,西医常称之为胃肠型感冒,反反复复,最后得慢性鼻炎。

老师摸他脉后,说这是中焦关部有郁滞,是脾胃滞塞,清气升发不上来。老师便叫我开桂枝汤和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中,苍术、白术连用重用,还加入葛根、川芎。

老师说,头晕易疲劳都是因为大脑缺气,平时病人多思虑少运动,导致脑供血不足,中医认为是思虑伤脾,清阳不升。

老师在《万病从根治》中也常建议这样的病人用苍术、白术二药泡茶喝,等量各十克,对于平时少运动多坐电脑旁的白领阶层来说,有一定效果。可以让清阳上升,缓解头部晕晕沉沉。

加入川芎、葛根,专治疗脑供血不足。

这四味药苍术、白术、川芎、葛根,是专门健脾除湿升发清阳的。既然清阳都已经出上窍了,那接下来就要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了。

下窍是排浊的,主要是大肠与膀胱,老师加入鸡矢藤、火麻仁,鸡矢藤消肠中积垢,火麻仁润肠通便,令积垢排出,而黑豆便把浊水往肾膀胱一收,通利之中带补,则浊水去而精气生。

这三味药,便是解决浊阴出下窍的问题。

这种疲劳综合症的病人,由于缺少运动,血脉走得很慢,所以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凡粘性食品应少吃不吃,哪些是粘性食品,如鸡蛋、糯米、肥肉、糖果、鸡肉等,这些东西一吃入肠胃,便粘糊糊的,容易生痰湿,阻碍血脉流动。最后是能少荤多素,起码保证晚上那顿是全素。符合养生早餐好中餐饱晚餐少的原则,而且因为晚上万物归藏,人阳气减弱,过食、饱食或食难消化之物,都会让人昏沉困倦乏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