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非洲的落后,完全是地理位置造成的,和人种是无关的

 昵称865028 2012-04-04

  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洲”,是仅次于欧亚大陆的第二大陆。这片大陆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和红海所包围,只有东北部通过宽约30公里的苏伊士地峡同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半岛相连。非洲是个高原大陆,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非洲与欧亚大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隔绝,它的北部隔地中海与欧洲遥遥相望,地中海中的星星点点的海岛便利了两岸的来往,对于善于航海的欧洲人来说这片海域似乎更像一个大湖。非洲的东北部西奈半岛将非洲大陆与欧亚大陆连接起来,它是通往亚洲的路上桥梁,而西奈半岛南面狭窄的红海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障碍。在非洲东部的印度洋上,那些利用季风穿梭于阿拉伯海上的航海者川流不息。

  但是横亘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大沙漠的东部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障碍使得南部非洲很大程度上与北部以及欧亚大陆隔开。另一个问题是非洲南部海岸线平直,缺乏海湾及内海,因此非洲缺少沿海天然港湾,近海岛屿也很少。而海岸地区绵长的沙洲使得乘小船登陆非常危险。滚滚的河流从内陆高原向低洼地沿海倾斜造成了急流和瀑布,这也不利于外人接近。非洲缺少圣劳伦斯河和亚马孙河那样的为进入内陆提供通道的、水流平缓的河流。尽管非洲拥有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扎伊尔河)、赞比西河和奥兰治河等河流,但因地形起伏不平,河流多急流险滩,部分河道难以通航。

  此外,非洲的热带疾病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复杂的内陆地形,同样使得外人不易深入,非洲难以接近。流行于非洲的热带病在早期是欧洲人无法克服的,即使是当地土著人也严重受到这些疾病的侵扰。非洲大面积的号称“绿色沙漠”的原始森林不仅妨碍了欧洲人和亚洲人的进入,也妨碍了不同地区黑人文明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加剧了黑非洲次大陆的内部封闭性。也正是非洲复杂的环境造成了非洲复杂的帝国、先进的高级农业、森林狩猎团体等不同文明并存,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很微弱。当美洲被欧洲人大面积开发的时候,在欧洲人眼中,非洲仍是一片“黑暗的大陆”。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仍只有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当然非洲的这种环境这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些地理条件使得非洲人能够利用它们有效地抵抗外界的入侵。

  由于自然环境和黑非洲次大陆的内部封闭性,南部非洲同其他大陆乃至内部的往来受到极大影响,南部非洲似乎更像一个岛,而不是一片与欧亚密切相连的大陆。因此他们与非洲北部区分开来,北部与欧亚文明保持了极其密切的关系,并最终成为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北非多为高加索人种,而南部则成为黑人的故乡,一个黑人的世界,我们下面所说的也多指撒哈拉以南的南部非洲(黑非洲)。

  整体来说,黑非洲的文明在起点上并不比欧亚大陆落后。几乎与前者同步进入农业社会,进入铁器时代也只比西亚晚若干世纪而已。不过与旧大陆不太一样的情况是,黑非洲多数地方都没有欧亚大陆曾经历的青铜时代,是从石器时代一下进入铁器时代,当然了金石并用是多数地方最初的普遍情况。

  看到这里,朋友们自然会萌生一个巨大的疑问:既然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文明起源的时间和水平并不落后于欧亚大陆其它著名的古文明,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几乎停顿不前呢?

  这个问题今天世界上多数学者都认为主要应该归罪于黑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为根据著名的环境决定论,在前工业文明时代,不同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将对其进化途径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今天来看,早期非洲大陆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于人类的诞生,能人、智人、现代人都起源于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这片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物种环境。

  但是非洲相对与欧亚大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制约黑人文明后期进步的根本性因素。

  从整体自然环境来看,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高原地形为主,除了少数地方水源充沛、气候温和外,基本上呈现高温、缺水的地理特征。高温和干旱给黑人文明发展带来了若干项致命的不利因素。

  常年高温让有机质很容易腐烂变质,老鼠、寄生虫横行情况下,农牧业剩余产品无法长期保存,社会缺乏进步和升级的财富积累。

  其次,高温既可以促进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也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迅速分解。热带的土壤普遍物理和化学风化剧烈,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土质贫瘠。这种情况限制了农业的模式和产量,导致黑非洲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虽早,水平却很落后。

  高温使害虫和病菌活动异常活跃,蚊子、萃萃蝇、黑蝇、白蚁、蝗虫繁殖迅速,给动植物、牲畜和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黑非洲盛行的各种热带病严重损害了黑人的健康,在现代医学普及之前,非洲大陆黑人的平均寿命是全球最短的。而人群普遍短寿显然不利于知识积累,并产生高深的科学技术,因为很多艰深的专业知识必须花费足够的时间才能学习掌握,然后才可能创新提高。

  如上所述,高温炎热气候使黑非洲的古代文明既缺乏物质积累,又缺乏知识积累,这是黑人文明尽管起步很早但始终进步有限的核心原因。这种情况不仅黑非洲如此,世界历史中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文明普遍逊色于气候四季分明的温带都是这个主要原因在作祟。

  黑非洲的地理位置偏离古代其它主要文明区,不同类别的文明数量少,无论从人种还是从文明类型与风格都存在很强的同质性情形。本身文明的种类和数量都远比不上欧亚大陆,又远离主要文明中心,交通条件恶劣,交通技术落后。缺乏与其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是黑非洲文明远远落后于旧大陆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撒哈拉沙漠大致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期间形成。借助骆驼的帮助穿越撒哈拉沙漠,沟通两边不同的世界基本需要70天的路程,而骆驼的大量使用和普及是在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的事情,黑非洲本土在此前骆驼很少,这意味着遥远的古代撒哈拉沙漠严重地阻碍了北非地区和黑非洲大陆的陆上交通(东北非除外)。

  黑非洲内陆的大河,都发源于高原竣岭,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这些河流在流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过程中,因受断裂地形影响,沿途形成众多的瀑布和激流险滩,妨碍正常航行。比如赞比西河有72处瀑布,刚果河有43处大瀑布。黑非洲的河流不能有效进行长距离的内河航行,显然起不到其它地区大江大河帮助传播和扩散文明的巨大作用。

  黑非洲的海岸线也存在天然缺陷,多数沿海地区海岸线比较平直,岛屿数量少,缺少天然良港、岬角、半岛。非洲大陆按面积平均计算拥有的海岸线是世界各大洲中最短的,平均每1000平方公里才拥有1公里海岸线。不仅如此,非洲的港湾普遍海浪很大,内河的出海口往往沙洲堵塞阻滞。黑非洲的大陆架也出奇的少而狭小,渔业资源相对其它大陆极其贫乏,多数沿海三角洲的动植物资源甚至不如内陆丰富,这使得沿海冲击平原文明带动大片地区文明发展的情况在非洲除古埃及外近乎没有。非洲西海岸的大西洋一年四季都刮着向南吹的信风,西海岸的沿海居民凭借简陋的独木舟根本无法北上。东海岸的印度洋虽然有规律交替的季风和随季风往返的洋流,但是同样需要比较高级的航海技术和装备才能乘风破浪远行。

  上述这些条件导致黑非洲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马达加斯加的马来人种移民除外),对黑非洲而言,海洋失去了提供丰富食物、促进远程贸易和文明交流的意义。

  黑非洲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大型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远比其它大陆众多,但可供人类驯养的大型牲畜却极其有限,马、骆驼都是从其它地方后来传入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陆上缺乏快捷的交通工具,尤其是早期没有沙漠之舟,无法征服撒哈拉大沙漠是非洲文明长期进步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黑非洲大陆古代还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地区,这种号称“绿色沙漠”的原始森林也妨碍了不同地区黑人文明的相互交流和促进,加剧了黑非洲次大陆的内部封闭性。

  总体看来,除了埃塞俄比亚和苏丹外,黑非洲在欧洲文明进入和白种人殖民之前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少,这种封闭性让黑人文明失去了宝贵的借助外力升级进步的机会,从而让今天人看来生产力水平始终处于起步阶段的落后原始水平。

  黑非洲地形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断裂地形发育非常充分。由于一亿三千万年前侏罗纪时代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的分裂,西非沿海地区,陡崖众多,经常会见到绵延数百公里,高差数十米到数百米的陡峭台阶地。东部非洲则有举世闻名的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的约旦死海北部,南抵莫桑比克直达印度洋,全长7000公里,号称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大裂谷非洲段的长度约4000公里,深度在1000~2000米,宽度一般为50~60公里不等。东非大裂谷边缘通常都是悬崖峭壁,高达数百米,但是底部却宽大平坦,不象想象中的是沟壑或者深谷,而是实实在在的宽阔平原。这是这种特殊地貌,加上裂谷带水系发达、湖泊众多,从而在远古时代植被茂盛、动物繁盛,不仅是高级哺乳动物的理想栖息地,也成为了人类最初的诞生地。

  气候方面黑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多数时间受太阳垂直照射,除南部非洲顶端和高山地区外,95%以上地区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半数地区终年气候炎热。高温是黑非洲气候的第一特征。

  降雨量不均是黑非洲的第二个显著气候特征。非洲整体极度缺水,降雨量稀少,但是部分地方却经常洪涝灾害严重,比如赤道多雨带(南北纬5度线附近)现代年均降雨量就超过1500毫米,西非几内亚湾个别地区年降雨量多达10000毫米。南纬5度以下的非洲大陆年降雨量在500-1500毫米之间,从东到西逐渐减少,大西洋沿岸竟然衰减到20毫米以下。北纬5度到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缘,年降雨量从1000毫米减少到500毫米。

  不仅空间上的降雨量分布不均匀,黑非洲的降雨规律还呈现季节差异明显、年际差别很大的特点。除赤道多雨带季节分配相对均匀外,两侧多数地区都存在旱季和降雨集中的雨季,雨季的长短与距离赤道的远近成反比,距离越远雨季越短。很多地方除了短暂的雨季以外,常年都是滴雨不见的旱季。除了一年旱季、雨季的干湿变换外,不同年度的降雨量差别也非常大。缺雨地区动辄出现连续数年的干旱,导致骇人听闻的饥荒和饿稃横行,是黑非洲的一个令人痛心又遗憾的自然缺陷。

  这种地理特性和降雨规律是黑非洲呈现出带状分布的地理征候。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森林丛生。热带雨林两侧则是热带草原气候带,面积占全非洲的1/3强,特点是干湿季节转换分明,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月平均气温高达24~30摄氏度,年降雨量500~1000毫米不等,降雨多为暴雨。草原南北两侧则是气候更恶劣的热带、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只有南非的南部属于气候条件相对优越的地中海式气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复杂的地理环境,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如同“绿色沙漠”一般,限制了各个黑人部落的交流,因此黑非洲也根本不存在欧亚大陆那样大面积的民族融合,所以在黑非洲的大部分时间,只有部族,而没有民族,加上欧洲殖民者的彻底入侵,以及当地黑人落后的原始社会部族文化,造成了日后黑非洲种族仇杀不断的原因之一。

  黑非洲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长期都处在原始社会和氏族社会,从15世纪开始,北非的阿拉伯人,欧洲人把相对先进的欧洲文明,伊斯兰文明,殖民体系,以及后来更为先进的工业文明移植到仍然是处于原始社会的黑非洲,还是人类几千年前,甚至是几万年前的状态,但这对于黑非洲人来说,一下子从原始社会跨越到资本主义社会,无疑是接受不了的,这与其他亚洲殖民地不同,比如中国和日本,在被欧洲人殖民时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所以相对容易适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