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东郭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三方信息在风险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高邮)
2012-04-04 | 阅:  转:  |  分享 
  
三方信息运用在国税风险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理念在各级税务机关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作为确定风险重要基础的各类信息的作用也越来越紧迫和突出,如何掌握纳税人尽可能多的各类涉税信息,及时发现“风险”,对于国税机关相应地采取管理措施,努力缩小纳税人应纳税款与实际申报缴纳税款之间的差距,进而化解执法风险、优化征管环境、提高征管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涉税三方信息分类和简要分析

信息的要求是真实、全面、及时。鉴于我国税收征管的实际环境,税务机关目前尚无有效手段能及时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的资金流向,税收征管主要还停留在“以票控税”上,日常信息源主要依赖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自觉申报,由于不同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不同,以及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报送信息要求制度上的不完善,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准确的数据精确的统计”、“不全面的信息全面的分析”等以偏概全现象,信息不全、失真和滞后导致征管资源浪费有时还比较严重。

知已知彼,才能有的放矢。税收风险管理,发现风险是前提,掌握能确定风险的信息是保证。根据涉税信息的来源,大致可分为税务机关内部信息、纳税人经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三类。

1、国税机关内部信息。如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可了解纳税人基本概况;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滞留信息,可以分析相关企业为什么有进项不抵扣,是人为调节税负还是账外经营?车辆购置信息,可以分析纳税人的经营“景气度”,看纳税人及其关联人员购车情况与企业反映的经营效益是否吻合,验证是否异常?纳税人申报时提供的申报表及其附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可以据此对纳税人进行涉税能力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发票领购信息,通过票表比对分析纳税人是否足额及时申报;决策监控系统提供的各类信息等。税务机关内部信息可以作为风险等级评定的基础,但应注意核实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可以直接或间接从纳税人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如工艺流程、产品形状与结构、原材料规格型号、单位耗能(如煤炭、电能等),可以了解纳税人的投入产出情况;固定资产规模、主要设备台数、员工人数、素质和熟练程度,可以分析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发展潜力;汽车等运输设备数量及辅助材料使用情况,看用油量、运输费用支出是否合理;看企业的投资结构、财务负责人核算水平,可以分析企业的内控机制是否完善,账务处理是否规范;企业负责人基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表达能力、社会地位、人格健全程度、经营时间、与当地政府关系等),一般而言,年长者稳健性高,年轻人可塑性强,文化程度高者守法意识相对高或避税能力高,社会地位高、与当地政府关系好者更注意自已的社会形象,但也使税务机关正常执法时更加注重外部影响,经营时间长者更注意持续发展,不太会铤而走险;总之,了解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对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点、财务核算水平和税法遵从度,做到心中有数。

3、第三方信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来自国税机关、纳税人以外的其它信息笼统称之为第三方信息。依涉及单位,主要包括:

(1)工商局。通过将税务登记户与工商登记户进行核对,可及时发现漏征漏管纳税义务人。

(2)供电局。主要指供电信息。众所周知,工业企业的产能与耗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一定时间内(指技术、设备、人员、工艺、用材未发生大的改变时)相对稳定,通过用电信息不仅可以测算总体生产量,而且可以通过单位时段(日、月、季、年)的用电量与生产量、销售收入、存货变动相比对,及时发现纳税人是否异常等,目前税务机关对用电信息的运用已日趋成熟。

(3)药监局、医保中心。目前各地药店众多,小额现金交易,税务机关日常监控较难。但药品为关计民生重要物品,主管部门监控较严。供助药监部门备案信息和医保刷卡记录,辅之以盘存,可以有效控制药店的销售不申报行为。

(4)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可以了解企业的用工社保信息。

(5)民政局。可以了解本地区残疾人的存量和增量情况,一方面可以了解残疾人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当年本地区的福利企业退税最大值进行测算,及时做好本地区年度税收规划。

(6)公安局。A、消防大队。根据有关规定,目前鞭炮生产企业购进雷管、火药、引线等均需在公安消防部门指定的单位购进并经指定单位检测,方可投入生产,如高邮市内鞭炮生产企业即需从“高邮市烟花爆竹有限公司”购进,并经“江苏省乡镇企业烟花爆竹安全质量监督检测有限公司”检测。通过向这些指定企业了解,即可掌握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第一手资料。B、户籍管理部门。通过该部门可以了解到纳税人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信息,此类信息对非正常户、走逃户和稽查户很有意义,但需谨慎使用。

(7)地税局。除正常涉税信息交换外,地税局的运输发票代开信息也是涉税风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不少企业自身或指使个人通过虚开运输发票信息,一方面将本应交增值税的部分通过运输发票开具,偷逃增值税,并为少数企业账外经营掩护,另一方面利用税率差虚列成本支出,侵蚀所得税税基。

(8)文化局。为了防止包装彩印企业印刷非法出版物,文化局要求该类企业对每笔印刷行为填写《产品登记目录》,并在年检时抽查。此类信息可供对包装彩印企业检查时参考。

(9)交通局。按规定,所有船舶制造企业建造船舶均需在交通局海事部门备案,否则无法合法运营,据此类信息可以核查船舶制造企业申报质量。

(10)镇村单位。对免税农产品、花木经营单位或个人,税务机关在代开或发售发票时,应与镇村有关部门核实,其获准承包经营面积是否与纳税人申报经营面积相匹配,防止少数企业虚开绿化费,偷逃所得税。

(11)金融部门。通过了解纳税人在金融部门的开户信息和资金流动信息,可以有效地通过资金流对纳税人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防止纳税人多头开户,收入不入账等账外经营行为,实际工作中,可通过银行对账单、银行现金存款日记账与纳税人的原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等会计科目核对发现问题。同时,可以通过了解纳税的存、贷款信息分析纳税人经营动向,通过银行的信用档案了解纳税人的诚信情况。

(12)邮政局、快递公司等物流部门。通过企业的物流信息与企业的出入库信息和销售情况验证,查看企业是否如实申报,这类信息对查证一些网上销售行为尤其有用。

(13)与房地产相关部门。房地产业涉及部门信息较多,如国有土地使用证(国土局)、项目立项书(发改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局)、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局)、施工合同(施工单位)、验收证明(监理公司)、峻工验收备案表(质监站)、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分户产权证(房管局)、地税税种信息(地税局)等,通过各部门信息归集,可以及时掌握房地产企业运营进度,便于对预售和结算作出综合评判。

(14)废旧物资收购单位。可以通过了解废旧物资收购来源,严把入口关,查明出售废旧物资单位情况,防止企业下脚料销售不开票行为。

(15)钢材销售单位。由于钢材的用途较广,且一部分客户不需使用发票,客观上为钢材销售单位的开票不规划行为提供了空间(类似的还有加油站等单位)。通过分析钢材销售单位与购买单位距离的合理性,判断开票是否异常,如甲单位钢材从较远乙钢材市场购得,且不属回程车捎带,一般情况下属非正常,应深入排查分析。其次,看钢材销售发票开具是否规范,品名单位明细是否注明,单价是否合理,票面钢材规格与用钢材单位实际所需规格是否吻合,否则极易出现虚列进项或第三方发票等行为。

(16)政府相关部门。如发改委的规划计划信息、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税务部门及早介入。

(17)新闻媒体。如大项目开工信息,企业遭遇偷盗或损失信息等,但此类信息应谨慎使用。

(18)保险公司。看企业损失赔偿信息是否已从损失中剔除,防止所得税流失。

(19)外汇管理局。通过企业外汇出入信息,核查企业预提所得税是否代扣代缴。

(20)其它各类信息。包括同行业议论、街谈巷议、流言八卦等。

二、三方信息的应用初探

信息的取得是为了应用,信息取得越多,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风险暴露得就越全面,发现风险的时间就越早,应对的手段越丰富,针对性也越强。但应注意加强对信息的分析使用,防止信息泛滥而导致“信息病”。

首先,可以将获取的全部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分户电子档案,需要时调阅,这样可以对每个企业在工作开始前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做好信息的分类整理,可依是否可以量化分为两类,即精确类信息和模糊类信息。对精确信息予以量化,如按行业区分,形成一定时段内的行业人均产值、单位耗能、工资与增加值比例、下脚料比例、行业平均利润率等,并可依企业规模进一步细化。其次是做好利用,利用精确类信息,确定行业平均参考值和最低纳税能力;对模糊类信息,作为辅助类信息,供需要时参考,也可以在纳税评估约谈、日常巡查或税法辅导宣传时,作为纳税提醒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存在问题。

1、精确类信息的实际运用。

精确类信息因为可以量化,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逻辑性,相对容易得到纳税人认同,在案头分析中即可发现疑点,因此在工作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精确类信息进行各类基础分析,如决策监控系统中涉及的税负、申报、发票领购、针对会计科目的财务分析等进行风险评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取得三方信息梳理进行增值利用,取得量化指标,生成预警信息、参考信息和备用信息。鉴于基础分析方面应用已较成熟,本文重点讨论后一方面。主要有:

(1)重量比。即通过分析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耗用定额与数量的积和产成品总重量是否匹配,分析企业是否产成品总重量偏低有销售不开票行为,原材料耗用总重量是否偏高,进项是否真实,下脚料销售是否申报纳税。

(2)数量比。根据产品结构,通过企业产品各个零部件领用存总数量,关键零部件领用数量与产成品总数量比例、分析各工序耗用比例是否合理,理论产成品数理与账面产成品数量是否存在偏差,主要辅料领用与产成品是否配比,分析企业是否有销售滞后或不开票行为,有无非正常损失。

(3)规格比。即通过对原材料规格型号核对,分析企业购进原材料是否为生产产品所必需,有无购进基建材料等其它不应抵扣税款而抵扣行为,排除上述疑点后可进一步核实企业是否有其它违法行为。

(4)耗能比。通过行业平均资料,分析企业单位耗能是否高于同行业标准,有否有销售不开票行为;单位耗能是否低于行业标准,是否有代开票行为;特殊企业如福利企业各时间段耗能是否均衡,是否有人为调节销售时间行为等。

(5)投入产出比。分析企业的投入产出是否匹配,固定资产规模与企业的申报情况是否相称,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否正常。

(6)运费比。通过分析企业的运费和企业的销售规模、目的地是否匹配,分析企业的运费取得是否真实全面,是否有发出商品未及时开票行为,有无取得原材料未进账进行账外经营行为。

(7)包装比。通过分析企业的包装物耗用情况,分析企业的包装物领用是否异常,与企业的销售数量是否匹配,及时发现企业的异常行为。

(8)人均加工比。即通过分析企业的人均增加值是否正常,来分析企业的销售申报是否异常。

2、模糊类信息的使用。

模糊类信息虽然暂时不能定性量化,但它有助于增加对纳税人的直观和感性了解,对它的使用,虽然不象精确类信息那么立竿见影,但如果能合理的辅助使用,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其法人代表的人格特征,往往对企业的税收遵从度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模糊类信息的运用,可以营造一种适度的紧张氛围,对心存不轨的企业负责人形成较强的心理震慑,让其感觉到自身正处于税务机关的全方位监督之下,从而促进在税法遵从中的自我约束。如一些农村分局,中小企业多,税法遵从度相对较差,会计人员以代账为主,账制不够键全,两头在外多,定性取证难,加之基层人手不足,按正常的管理模式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日常巡查,借助模糊信息的运用,对纳税人进行攻心宣传,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邮市国家税务局第四税务分局。辖区销售3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占分局一般纳税人的近七成,今年,该分局在取得大量三方信息,做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330户年销售3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逐一走访,针对企业的不同人员进行针对性地约谈。与老板约谈,征求服务意见,增进理解,提高纳税意识,了解企业产品结构和原材料供应厂家、产品销售对象、生产经营形势,掌握增长点和风险点;约谈会计,加强纳税辅导,提示涉税风险点,帮助提高纳税技能和核算水平,要求在账薄中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约谈工人,了解生产经营、工资发放情况、产品加工品种;走访车间,了解经营流程,察看存货状况,对涉税控制点心中有数。通过投入产出法、能源消耗法、工资比例法、同行业比对法、资金流向、产品上下游是否需要开票等对企业实施全方位纳税提醒,摆事实,讲道理,点风险,促规范,将税收管理的关口前移,尤其是在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心理上筑牢依法纳税的防线,1-6月份该分局中小企业入库税款同比增长60%以上。实践证明,这种借助于三方信息的攻心走访,由于重在说理、警示和服务,问题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状态,比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的效果更为明显,工作成效更高,社会负面影响更小,纳税人更易于接受,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人情干扰,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

三、三方信息运用的误区与建议

三方信息(以下简称信息)在税收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万能,在税收风险管量实践中,人员素质、税收政策、征管制度、信息化手段和外部环境等各因素都影响着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要重视信息,但不能唯信息。

一是要始终注重夯实征管基础,强化日常巡查和管理,牢固树立管理为本的理念,通过强化基础管理净化纳税环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立足于防,而不是事后通过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信息的取得和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要尽快完善和落实信息收集渠道,如一些地方明确征管部门负责采集,但普遍存在征管部门负责人级别与相关部门不对等问题,影响工作效率。精确类信息的采集,应变各单位自行其是为上级单位统一采集梳理并形成制度,模糊类信息由基层根据需要自行采集,信息采集面越大,越具有普遍性,越有说服力。

四是要树立信息运用的长效意识。信息的运用,具有长期性、综合性和模糊性,信息的使用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信息是否“有用”,不能以眼前判断,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即时有用,也不是所有的信息揭示的疑点都要即时排除。

五是要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一些信息的外泄,可能导致一些纳税人有针对性地编造数据迷惑税务机关“避税”,一些信息,特别是具体针对纳税人有关个人的负面不确定信息,虽有利于对纳税人的全面描述和动向监控,但内容过于敏感,外泄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应严格保密。

(在2010年8月5日召开的高邮市税务学会及国际税收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进行交流;作者:高邮市国税局





















11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