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未病-从一个悲剧病例带来的思考

 ChineseMed 2012-04-05

MA,一位年仅40余的墨西哥裔妇女,“二进宫”地被送进加护病房。她已经进入植物人状态。

MA 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已经打了许多年的胰岛素。长期,反复的注射胰岛素,使她失去了耐心,采取了“放任自如”的态度。

 

一个月前,她的生命,象一辆特快车直冲悬崖,一连窜的并发症,使他变成植物人。

首先袭击她的是右下肢的剧痛,她被发现动脉栓塞,导致右下肢截肢。不过数日,她的左下肢接受同样的厄运(截肢)。同一时间,她的右上肢又产生栓塞。医生发了慈悲,决定用肝素和口服抗凝剂,她躲过了截肢这一关。可是好景不长,抗凝剂的过量造成了出血(右颈浅静脉陶管出血和脑内出血)。不久,命运在继续挑战她。一种由毒素引起的结肠炎,使她的结肠极度扩张(C。Difficile Colitis,Mega-Colon),被迫做了结肠大切除。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以前大血栓的形成,医生又给了她抗凝剂。不幸的,又产生切除伤口的出血。她好不容易躲过性命一关,但是,仅两周时间,她由于极度的心律混乱造成大脑缺氧,变成了植物人。事件的前后不过一个月。

 

我必须强调,这一悲剧,与医疗事故完全无关。不过,我想下一个并不乐观的结论:现代医学,并没有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割脚”的阴影。

 

由此带出一个“治未病”的思考。

其实西医并不“盲目”地反对治未病这一概念。这个病人,如果多年来,坚持健康的饮食观,加上药物,严格地控制血糖,可能避免以上悲剧的发生。但现实告诉我们,西医用更大的人力,物力,和金钱投资在疾病的治疗上面,而忽视了最简单的方式:防病于未然。想想看,有多少商家,药厂,层出不穷地推出这种药,那种药,“治疗”这种病,那种病。有人愿意出钱研究用最“原始”的饮食,锻炼,心身健康来防病的吗?赚不了钱!既然没有看到研究的结果,那就是”无效“。这是西医的金规律:拿事实来说话! (Evidence based).

现代医学的一大限制是:它的理论和实践的差距还很远。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所面对的文明社会导致的疾病:慢性代谢综合征(Chronic Metabolic Syndrome):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四高”)所带来的血管性阻塞,本来是全身性的(西医的基础理论可以证实)。但是在具体的治疗上,却把病人当成机器分割出来:头部的血管阻塞(中风)要神经科来管,颈部的血管阻塞(颈动脉硬化斑块):要么神经科(轻度阻塞),要么血管外科(重度阻塞),眼睛的血管阻塞, 要眼科来管,心血管阻塞,要心脏科/或心外科来管,脚血管阻塞,要足科/或血管外科。想想看,如果一个病人身上有不动部位的几条血管阻塞,这里放一个支架,那里放一个支架,充其量就是一个通下水道的工作(还要不同通下水道专业的“高级劳力”)!其实早就有医界的同行注意到这个弊病。Dr Esselstyn ,一位有名的退休心外科医生,“收纳”了大约十几位晚期的心血管病人(他们已经被现代治疗判了死刑),给他们严格的饮食方案,结果几乎全部的病人(胆固醇,血压,心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大家可以在线查Dr Esselstyn的信息)。可是因为不是大量的临床数据,没有多少人支持。想想看,这种简单不过的东西,有人感兴趣吗(对于探究的人,不论从经济,学术,名望,都没有什么价值)。可是简单的东西,对于病人来说,往往是最美,最有价值的东西。如果这些病人,在没有被“判死刑”之前,就懂得用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改变,坚持几年,就不需要这么多通下水道的医生了。有没有想过,不同的"下水道“专业,费了多少金钱,寻找最先进的诊断仪器,手术方式,一线药物?这些研究,可以使人赚钱,出名。

在中国的养生哲学里,却很注重“防患以为然”,“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的观念。据我所了解,很多中医人士都说:在慢性代谢综合症的早期,治疗简直是“青菜一碟”那么简单(可惜我不太懂中医,不敢在这里过多的替中医抹红)。作为一个几乎100%受西医训练的肿瘤专科医生,我奉劝西医的同行:打开我们的心扉,多增加一个角度了解问题,接受自己的不足,扩充自己的视野。

人们很容易地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个有争议的专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认为去其糟粕要很小心。有些东西我们不懂,或很玄,或与现代科学不吻合,我们并不要片面地视为“糟粕”,我宁愿先把它们放在一边,暂时不去碰。

 

我想,治未病,迟早要搬上西医的讨论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