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东亚、日本 【考纲要求】 1.解东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识记日本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析】 Ⅰ.东亚:90°E-160°E 20°N-40°N 概况:5国,蒙、朝与中国陆邻,日、韩与中国隔海相望。 ⑴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半岛国-朝鲜(平壤),韩国(汉城) 岛国-日本(东京)。 ⑵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半岛、岛屿上多山地丘陵,河流短促,水能富。 ⑶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东亚处在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东亚最明显。 ⑷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黄色人种,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Ⅱ.日本: 30°-45°N,130°-145°E,东九区。 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国 ⑴自然地理: ① 东亚岛国:太平洋西侧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 组成;海岸曲折,港湾优良—横滨、神户最大海港。 ②多山地形: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③温湿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强,夏秋遭台风。 ④矿产贫乏,森林水力丰富。⑤地狭人稠,人口超亿,东西融合的文化。 ⑵发达的经济:与美国、欧盟并列成为工业最发达的三极。 ① 发展条件: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发展海上航运。矿 产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利用其便利海运、发达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和高效率管理,加工原料,出口高品质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贸易对象有美、中、欧,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国。 ②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钢铁出口国,铁矿石来自澳.巴.印,福山是临海型钢铁基 地)、汽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三菱)、造船(长崎造船厂)、电子(“硅岛”)、化学、纺织。 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三湾一海)。布局在沿海,便于原料、燃料的运进,产品的输出。新兴工业向新区发展:如本州岛的东北部和九州岛,出现“临空型”布局。筑波城是新兴科学城。京都和奈良是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 ③ 水稻、蔬菜和水果、养畜业是日本农业三大支柱。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 第一,有北海道渔场。农业因为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平原地区产稻米,并能自给,丘陵地区栽培果树和蔬菜,但仍大量进口。 【读图训练】 图一 图二 1、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经度和纬度,仔细观察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一中标出太平洋、南海、孟加拉湾、日本海、朝鲜海峡。在图二中标出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在图一中标出下列国家及其首都: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中国(北京)、蒙古(乌兰巴托)。① 半岛,② 岛,③ 岛,④ 岛,⑤ 岛,⑥ 海,⑦ 海,⑧ 洋。 3、东亚地势 高 低,西部以 和 地形为主,东部以 地形和 地形为主,东部半岛和岛屿以 和 地形为主, 面积狭小,河流 。日本多火山地震,因为位于 板块和 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 4、(1) 图一中A处气候为 ,B处气候为 ,C处气候为 ,D处气候为 , E处气候为 。在图中大致画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的分界线。 (2)东亚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 气候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冬季因为陆地降温 ,陆地上形成 高压,也叫 高压,它切断了 低压,海洋上保留了低压,在太平洋上叫 低压, 风(风向)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该风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 ;夏季陆地升温 ,在陆地上形成 低压,也叫 低压,它切断了 高压,海洋上保留了高压,在太平洋上叫 高压, 风(风向)就从海洋吹向陆地,在该风控制之下气候特点是 。在图中画出两种季风的风向。 (3)图二中国家西北部冬季多暴风雪,理由? 5、日本国家水能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成因。 6、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 和 沿岸。日本工业区包括 、 、 、 和 。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7、日本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其中石油主要来自 ,铁矿主要来自 ,煤主要来自 ,棉花主要来自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向是 ,其次是 和 。 8、简要叙述日本农业的特点。 9、日本有世界著名的 渔场,在图二中标出它的位置,简要分析其成因。 10、日本首都 ,位于关东平原 部;日本最大的两个港口 和 ;日本的硅岛 ,日本的科技城 ,汽车城 。 【强化训练】 (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1~3题。 1.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 2.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3.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08上海)在2008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据此回答4—6题。 4.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5.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 D.北海道、九州、本州 6.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7.(09上海)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1.B 2. B 3.A. 4. D. 5. C 6. B. 7.(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谁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