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记者陆天然  福州报道)1月31日~2月10日,为帮助企业招聘急需人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工商局、个私协会组织开展为企业招工当"红娘"活动,赴贵州、湖南等地帮企业跨省招工。据记者了解,从2月开始,泉州市将全面启动以"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为主题的企业用工服务系列活动,拟推出各类专项招聘会100场,缓解节后用工紧缺问题。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连日来,福州、泉州、诏安等全省各地政府不约而同地共同发力,帮助企业破解用工荒。

政府为企业招工当"红娘"

      1月31日,由福建省、福州市劳动部门举办的两场"春风行动"公益招聘会,分别在福州人民会堂、福州市劳动保障大厦举办。据统计,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15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570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4000多人次应聘者。在福州人民会堂里,记者看到一百多家用人单位苦等工人,无奈应聘者寥寥。对于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多数务工者持观望态度。而福州市劳动保障大厦的招聘会现场同样冷清。

      "我们需要200人~400人,但目前招到的普工不足100人","普工的薪水涨了25%,但务工者不为所动","随着内陆省份开发,沿海企业招工一年难过一年"......通过走访这两场招聘会,记者了解到,今年为应对"节后用工荒",不少企业纷纷涨薪,但招工形势并不乐观,不少企业面临上百人的用工缺口。

      记者从福州市劳动部门了解到,据统计,今年福州全市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十分旺盛,用工需求量达到4.57万人。在众多招工举措中,福州市组织企业跨8省12地招工,因  力度为历年最大,备受关注。

      "这几年,跨省招聘我们一直在做,但力度这么大,范围这么广,今年还是第一次。"福州市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跨省招聘,准备工作从节前就已开始,截至日前已有40多家福州企业赴他省招工。

联动机制激活劳务市场

      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从2月开始,泉州市将全面启动以"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为主题的企业用工服务系列活动,拟推出各类专项招聘会100场,涵盖了纺织服装、鞋业、石材、水暖卫浴等几乎所有制造业行业。目前,泉州已将上述招聘消息发往江西、四川、重庆、云南、河南、贵州等10多个内陆劳动力输出大省。据了解,泉州已在贵州黔南州、甘肃兰州等几个固定的省外人力资源市场建立驻点,与本地人才市场联动。今年,泉州还将在湖北、云南等省的多个设区市的劳动力市场建立驻点。

      泉州市劳动力市场还计划在本地农村设招聘点,就近、即时吸引劳动力。

      地处福建省最南端的诏安县走马村,近日有100名村民被招聘到该村的华达威合金塑胶玩具公司上班。据悉,目前在该企业打工的当地村民已有400多名。

      据记者了解,从上月开始,诏安县劳动保障局组织首批15家缺工企业与15个村挂钩,全面推广村企联动机制,由村干部帮助企业招工。各挂钩村干部利用春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机会,积极动员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村企联动机制要求由联动村派1名村干部每周驻挂钩企业1天以上,并把全村劳动力去向制成花名册,配合劳动部门为企业培训、输送员工;要求企业对联动村输送来的员工尽量给予接纳,并根据业绩给予驻企干部工作报酬。一些乡镇和村还出台政策,对在所挂钩企业务工满1年的员工给予奖励。村企联动机制启动以来,各挂钩村已为该县企业招聘员工500多名。

多层次变革才是破题关键

      用工难的话题其实说了好几年,但都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今年如期而至的招工难问题,揭示的只是一个事实,即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传统企业成长方式也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各地招不满工人的局面证实,用工荒的症结不仅仅反映在劳动力供给市场上,更需要治理的是经济增长手段和企业文化间的落后面貌。

      可以肯定地说,到家门口接工是一个缓解用工难题的好办法,但仍有治标不治本的嫌疑。记者通过采访业内专家了解到,只有采用多层次变革的手段才能从根本上破解用工难题。要破解日益严峻的用工瓶颈,有必要把企业带出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的阶段,转而向高产出的人力资本寻求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最迫切要践行的,就是通过多层次变革来降低与密集劳动力的亲密关系,抢高端人才推动变革。(《中国改革报》2012年2月2日第1版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