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读书”

 山爷wzs0718 2012-04-05
                            闲话“读书”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重精神、重物质或是“两手一齐抓”都是个人选择的活法,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同一件实实在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面前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抽象到学习问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在世上,活到老,学到老。何不把读书学习看成是一种简单的、自由的、快乐的过程呢? 

比如在我国姹紫嫣红的诗歌园地里,读书诗应是其中的一朵奇葩。读书是一个人事业成就的支持系统,似乎没有哪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不读书。当然书有各种各样,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事业需要来选择需要读的书,这叫各取所需。古代的诗人学者写过许多读书诗,这些诗或者是为了总结经验,或者是为了教育后代,总之,都是他们自己读书的读书体会,也是用他们长期读书的心血所写就。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这是读书诗最大的一个主题。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用比喻方法写读书重要性的诗,表示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这些诗从各方面表明读书的重要。

读书诗中说得最多的是“惜时”了。春秋时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师旷说:“我听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与其在黑暗中摸索,不如点起蜡烛来行走。”这是一个比喻,说明学习不分老幼,都能够抓紧时间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因此把自己的书屋取名叫“老学庵”。东晋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写了一首《杂诗》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这首诗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抓紧时间读书。类似的还有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最有名气的是唐末诗人王贞白写的《白鹿洞诗二首》,其中第一首写道:“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是他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写的,其中“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成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是我国古代学者非常重视的。荀子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高度重视学习的作用;相比之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了。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诗中有两句很有名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不但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进行了诗化,而且告诫人们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

读书不仅要和学习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和自己的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这是古代读书诗中最发人深省的体会。韩愈非常喜欢读书,在《进学解》一文中描述过自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读书生涯,他在一首赠友人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勤奋、践行”。陆游写过很多读书诗,他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指出,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这一点,他在其他读书诗中,也经常提到,如“善言铭座要躬行”(《自诒》),告诫子孙“字字微言要力行”(《睡觉闻儿子读书》)。这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验。

读书看报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节目,尤其是读书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帮助,并使我们养成了购书藏书的爱好。一有时间便与书相伴相爱,打起了交道。我们也由此拥有着各自的心得和见解。   我总是认为,读书与做人做事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因为觉得读书对人的教育和启示,是其它的事情替代不了的。其作用和享受是影响人生与激励人生获取财富最宝贵的东西。读书使我们懂得道理,使我们知道美好,使我们学会思考,使我们更加聪明。不读书人就会荒废,就会失去思考和美丽,失去聪明和品质。一个人假如没有了思考,也就失缺了聪明,不聪明就近于动物和走向愚昧。

读书让我们明白很多,清楚很多,懂得很多。光读书还不够,我们还得以读书的方式来读人、读事,读时代、读社会,读懂城乡、读懂山水,读懂历史,读懂自己。在生活中,不认识人,不认识自己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事情不知道是人不会读,还是读不懂,有的东西不知道是人不愿读,还是读不明。很多人倒是读了却都读糊涂了,读懒惰了,读自私了。原因是他们读来了一点物质上的享受,就不再有更高、更雅、更善、更美的追求了。读书能读到一份工作,读来一个饭碗也算是没有白读。这是现实中普遍读书的目的。如果读书不是为了修身养性,不是为了更高境界和其它目的,读书只能是为升官发财和为工作饭碗而经济实惠。读书读到何种地步,达到何种境界,这都是因人、因事、因环境、因条件而不同。读书若读得超凡脱俗,那人的气质、性格、品德、风度、才能和才情等都将是过人的。读书读出思想和智慧,读得不被他人它物所左右所诱惑,这就进入了不一般的生活境界了。

我们读书开始总有目的,因目的不同而要求也不一样,选择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无论读书的结果如何,读书的行为和过程都是熏陶人、教育人、成长人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书,要学会读、能读、爱读,从读中品,在读中赏。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读出自己的一份心情;读出自己的阳光和雨露,读出自己的养分和空气。这委实是读书带来的益处。它有一种获得知识而增强生活信心的力量,有一种发现美欣赏美又拥有美的机会和能力。读书的美好是不读书的人无法体验和知道的。

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为满足心理和感情的需要。越是充实满足,就越觉得不充实不满足,也就越需要读书。因此,生活的内容就越离不开书。我们读书不仅是解读自己,而且是解读社会和人生。懂得什么书需要精读泛读,什么书需要诵读默读,什么书可读和不可读。其实生活就是读书。读到什么样,读什么?都有自己的爱好和选择。读书的根本就是为做人做事,为提高丰富自己,也是更好地为奉献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