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才能喝上安全水?

 老老树皮 2012-04-05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青草沙水库建成后,上海市1000万人口喝上了优质长江水,改变了一直以来饮用黄浦江原水的格局。图为上海长江大桥外侧水库显现清澈江水。 


  2012年以来,不到3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发生了10余起水污染事件,饮用水安全问题引起关注。对此,今年3月4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李肇星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针对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开展专题询问。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上,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李振东介绍说,高速城镇化使我国城市供水、排水等方面得到空前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比如,水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现有水厂工艺相对落后、劣质管材严重影响管网安全以及水质、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面对日益加剧的水环境污染,多数采用传统工艺的自来水厂能否有效应对?如何从饮用水水源地、水厂水质和供水管网建设3方面保障饮用水安全?记者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采访。


  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堪忧
  水质管理仅限于常规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尚未纳入工作范围


  我国当前水质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水环境安全面临威胁。环境保护部于2006年~2010年先后开展了全国城市、城镇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2009年,全国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但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仍有28%劣于Ⅴ类水质标准;国家重点监控的26个湖库中,仍有35%劣于Ⅴ类水质标准。部分湖库和河流水华频繁发生,甚至影响到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调查显示,有近1/5的水源存在污染物超标现象。调查发现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管理还仅限于常规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在大多数地方尚未纳入工作范围。调查显示,部分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不科学、保护区批复工作进度缓慢;保护区内环境管理不严格、各级保护区内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水源地水质安全的活动;部分地方执法能力欠缺、配套管理制度不健全,执法难的问题较为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环境监测能力薄弱,难以满足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需求;部分地方环境管理队伍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


  此外,我国广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曾经享有优质水源的农民成为新的饮水不安全群体。


  多数水厂需要改造
  水源不合格就必须采取深度处理工艺,国内多数水厂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我国绝大多数水厂却难以应对。李振东说,根据住建部对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现有公共水厂的普查:地表水厂多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地下水厂多简单消毒;建制镇公共水厂普遍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目前水源污染严重,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断增加,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净化处理这些污染物。按2007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相当数量的水厂工艺需要改造。


  清华大学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教授张晓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国内90%的自来水厂,在加工饮用水时仍然使用传统工艺。这套工艺已经沿用了百年,其基本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在消毒这一环节上,国内水厂主要采用高锰酸钾消毒。


  但是,传统的高锰酸钾消毒工艺只能去除水源中的泥沙、胶体杂质、微生物以及20%~30%的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针对受轻度污染的Ⅱ类水质。而近几年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水中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传统工艺很难将其去除。


  “如果水源不合格,水厂应采取深度处理的方法。”清华大学教授王占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所谓深度处理,就是在传统工艺上增加臭氧活性炭。王占生介绍,活性炭可以吸附容易吸附的有机物,而臭氧可以将大分子量的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量,从而更加有利于活性炭吸附。经过臭氧活性炭处理的饮用水,可以去除20%~30%的有机污染物,使出厂水质达标。


  目前北京几家水厂,已经采用了臭氧活性炭加工工艺,一些水厂也正在考虑使用膜工艺。北京的饮用水已基本达标,但是,除了个别一线城市外,我国绝大多数水厂都尚未做深度处理。


  全指标检测困难很大
  设备成本、检测费用高


  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中35项检测指标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106项检测指标,水质标准对自来水公司、水厂提出了更多要求,即便如此,我国饮用水标准与国外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据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106项指标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其中,常规指标42项,非常规指标64项。检验一个水样(全部106项指标)的费用约为1.5万元~2万元,这笔费用虽然不低,但添置设备的费用更高。以两种原虫的检验设备为例,需要50万元~80万元,而购置一份试剂盒,需要5000元。除北京等超大城市外,其他城市没有相应的检测能力,新国标中涉及到的106项检测指标只能延迟到2012年7月1日实施。


  管网老化 材质低劣
  国内城市供水管网劣质、老化问题严重,应推进供水设施建设


  据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近期规划(2006年~2007年)》中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非正常运行的主干管中有32.8%存在材质低劣问题;37%严重老化,铺设时间大多在50年以上,管道内壁锈蚀、结垢严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城镇供水的集中建设期,使用了大量陶管、石棉水泥管、混凝土管和灰口铸铁管等劣质管材,约占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总长度的40%。其中,约25%的管网损坏、漏失严重,难以保证输配水质。根据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抽样调查,一些大中城市每年“爆管”次数均在1000次左右,主干管“爆管”引起全城停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另外,小区供水一般先将水注入水池或水箱,加压后再用子管道分送给居民,常常由于水池缺乏及时清洗和消毒或雨水进入造成污染。


  对此,李振东认为:“十二五”期间,应优先实施供水设施改造,积极推进城市和建制镇供水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水质监测和应急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公众最关心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相关报道


  如何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


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加大环境管理和保护研究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报道   针对我国水源地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开展工作保护饮用水安全。


  管理层面上,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地方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使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包括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入河排污口设置、环境影响评价等;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禁止或控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加大执法工作力度,提高水源地执法和监督管理水平,加强水源地监测预警工作。


  第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机制,督促、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市场及中央政府补助等加大对水源保护的投入,保障建设资金。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增长机制;改革现有的环境收费制度和排污费制度、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保证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完善科学的水价形成制度、探索建立水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制定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放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位置。逐步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达标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的饮水风险防范意识。


  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技术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加快制定和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饮用水水源地评价技术规范、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水环境监测及评价技术等标准和规范。


  针对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及保护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农工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石光树介绍说,要充分重视和发挥科学研究在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围绕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技术需求,结合目前正在实施的水专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研究,为科学决策和提升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