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红藻主要吸收蓝紫光,说是这种光容易透过水体,那么我就奇怪,红光如果不到达深水层,怎样看到它呈现红色呢? 或问:红藻为什么是红色? 答:红藻富含藻红素,能吸收蓝紫光以进行光合作用。深海中只有波长短,能量大的蓝紫光,这点光又被红藻吸收了,故在深海下看红藻是黑色的。叫它红藻,是因为把它采出水后,因不吸收红光,看上去呈红色。 2. 问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气或缺氧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如果向发酵的葡萄糖酵母菌悬浊液中通入氧气后,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变化是( ) (1) 酒精的产量增加 (2)酒精的产生停止 (3)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4)葡萄糖消耗速度明显增加 关键选择是(2)(3)还是(2)(4)? 答 :短期内是2和3,通氧时间长是2和4,短期通氧后过了较长时间,是1和4。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合成的的ATP是无氧呼吸的19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氧气都会抑制无氧呼吸。在获得同样多的ATP情况下,有氧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可减少到无氧时的1/19。所以,向发酵罐中通入氧气,在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之前这段时间内,葡萄糖的消耗量会显著减少。由于有氧呼吸能提供大量的酵母菌生长增殖所需的能量,氧气能有力地促进酵母菌的生长繁殖。通入氧气过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每个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时少,但酵母菌的数量增加了许多倍,整体消耗的葡萄糖就大大增加了。 3. 问 :上海的高考题(忘了是哪年)考过本题,答案是 水,北京2002年夏季会考题也考了本题,答案是 脂肪,到底哪个对? 答 :这个问题在旧论坛中讨论了很多。对于绝大多数细胞来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但不是所有的细胞中都是。水稻成熟种子中含淀粉60%以上,难道这些淀粉都在细胞外吗?用显微镜观察猪大网膜上的脂肪细胞,可以看到一个油泡像植物的液泡一样占去了细胞的绝大部分体积,油中可是没有水的啊。旧教材第9页:“一般情况下,这些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情况是:水大约占80%~90%……”。新教材第12页:“一般说来,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为60%~95%……”两者都强调“一般”情况,也就是说,除一般情况外,还有特殊情况。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表明,脂肪细胞就是“特殊情况”。 4. 问 :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而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氮肥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喷洒磷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答 :果实类蔬菜,要结果必须解决果实发育的生长素来源问题,因未受粉,本身不产生生长素,肥料再多也没用。只有D能解决问题。B元素是促进花粉的形成与萌发,影响都已经发生了,亡羊补牢只对后来的有用,对已亡之羊没有意义 5. 问:下列关于向日葵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B。种子无胚乳是由于胚珠内极核未受精 C。收获的果实有时出现“空瘪粒”是由于胚珠内卵细胞未受精 D。对未授粉的花蕾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就能避免“空瘪粒” 答 :选C A.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B.种子无胚乳是由于胚珠内极核未受精————双受精作用要么卵细胞和极核都受了精要么都未受精。 C.收获的果实有时出现“空瘪粒”是由于胚珠内卵细胞未受精 D.对未授粉的花蕾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就能避免“空瘪粒” ————一粒向日葵“种子”其实是一个果实,里面的“肉”才是种子,喷生长素只能诱导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种子依然不能发育,诱导出来的只能是空壳。 6. 问: 根据吐水现象,是不是可以判断早上的露水有一部分是植物自己体内的液体?这些液体是植物体内的哪一部分里的液体?谢谢哪位老师告诉我. 答:晨露两个来源:空气中水蒸气的凝集、植物吐水。 吐水:根渗透吸水形成根压向上运输,水中无机盐被细胞主动运输吸收后水分经气孔排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矿质元素都是不足的(只要不缺水,再多的矿质植物也会“变着法子”来用掉它,最基本的方法是,加速生长,增大对矿质的需要量),矿从导管输送来的无机盐会被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空气湿度小及有阳光时,植物吸收的水一般有99%以蒸腾作用散失却不表现出缺水症状,这证明植物吸收的水是超过需要量的。当空气湿度大,蒸腾作用不能进行时,多余的水分就以吐水的形式从气孔流出去了。 7. 问 : 课本上甲状腺激素的实验中,甲状腺激素不足时,发育成巨型蝌蚪,巨型的原因是什么? 而人类幼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却患呆小症,以此类推呆小症患者应该呆,小,身体肥胖才对呀? 答 :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和发育都有促进作用,对发育的促进作用比生长显著得多。 甲状腺激素正常时,蝌蚪发育到一定大小后就发生变态,形成青蛙。甲状腺激素不足(只能是不足,不能是缺乏),蝌蚪虽然生长比正常的慢,但由于不发生变态,一直呈蝌蚪状态,这就长成个“大蝌蚪”了。有的资料将其称为“巨型蝌蚪”,这是不准确的,这种蝌蚪无论它怎么长,都没有一个中等大小的青蛙那么大。人甲状腺激素不足时,由于人是不发生变态的,生长缓慢的始终比正常人矮小。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时,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使人发育过快,还没有长到正常人高大时就发育成熟,停止生长了。因此甲状腺激素过多的人,也比正常人矮小。 8. 问: 秋海棠的叶,有红色的紫色的,但它的叶却能正常的制造有机物,使得整个植株不断生长。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答 :秋海棠叶细胞内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中性溶液中呈紫色,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细胞液PH值的改变,颜色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其叶细胞中有完全正常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9. 问: 植物在夜间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花盆夜间放在屋里好还是放在屋外好?这方面我学的不好,请各位老师赐教,不胜感谢!! 答 :植物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花盆夜间放室内不好。不过,话又说回来,20盆花的呼吸作用也比一个人小,室内多住个人也无所谓,对植物这点呼吸作用完全可以不予计较。重要的是注意通风换气,打开半扇窗,胜过把盆花搬出去的效果一百倍 10. 问:氨基酸分子式如下: HOOC-CH2-CH-COOH CH2-CH-COOH 1 1 1 NH2 NH2 NH2 如将这两种氨基酸配置成摩尔浓度相等的溶液,请问如何判断哪个的ph大。 答 :氨基酸中氨基为碱性基团,羧基为酸性基团。一般说来,氨基和羧基都只有一个的氨基酸是中性氨基酸,一个氨基两个羧基的是酸性、一个羧基两个氨基的是碱性。 11. 问:有这样一个题目,说在含NH3较多的土壤,松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问松土的作用是什么?供选答案中有“A.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D.促进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使NH3转化为硝酸盐,有利于N的吸收。” 我认为应选A,而资料所给答案为B。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植物到底容易吸收氨根离子还是容易吸收硝酸根离子,我知道的是吸收情况相当,故选A。哪位能提供更易吸收硝酸根的出处?谢谢! 答 :松土的主要作用是透水通气。疏松的土壤中水分容易流动,有利于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换;空气进入疏松的土壤间隙中既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也能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动,防止氮肥反硝化损失。同时,松土还能减小根系生长的阻力,切断表层的毛细胞管道,减少土壤水分经土表的蒸发散失。 12. 问 :在北半球植物繁茂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是冬季。我想知道的是冬季和初春植物未长树叶前这段时间相比,是不是该初春的时候二氧化碳浓度更大些? 答 :中纬度地区一般指30到60度之间,也就是我国长江以北,右以45度左右为准,则是北方了。北方四季情况我不很清楚,但我知道,北方的秋季干燥,植物枯黄落叶,这些枯枝落叶却因缺水不能分解,积累在生态系统中,冬季当然更不用说。春季虽然回暖,大地上却依然一片萧杀之象。虽然晚春已是万物复苏,但草木的绿叶刚刚长出,光合作用的能力仍十分有限。而几场春雨过后,随着气温回升,微生物却大量繁殖起来,它们以去掉积累的枯枝落叶为食物,进行分解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在中纬度地区的春天,虽然晚春植物长出绿叶进行光合作用,其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却远不如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 在中纬度地区,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春天最高。 13. 问 :某人心率75次/分,正常情况下一个心动周期中当心脏搏动到期1/2秒时,房室瓣与动脉瓣关系为---------------。 答 : 人的心动周期平均为0.8秒。每个0.1秒的动作为:1心房收缩,房室瓣开动脉瓣闭,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2-4房室瓣闭,心室收缩(此时心房舒张)血液加压,心室压力高于动脉时动脉瓣开,心室中的血液流入动脉;5-8心室舒张心室内压力下降,低于动脉压力时动脉瓣闭,心室继续舒张,心室压力低于心房中的压力时房室瓣开,静脉及心房骨血液流入心室。0.5秒时的状态是:动脉瓣关闭,房室瓣打开。 14. 问 :将黄化的豌豆茎用刀劈成对称两半后,放置水中劈茎的两臂向外弯曲,而浸在生长素溶液里的劈茎向内弯曲。且生长素浓度与劈茎两臂向内弯曲的程度成正比。 答 :豌豆茎的外部分为韧皮部,内部为木质部和大量的薄壁细胞构成的髓,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有具分裂和生长能力的形成层。将劈开的豆茎放入清水中,薄壁细胞发生渗透作用大量吸水膨胀,而木质部与韧皮部细胞由于细胞壁厚伸缩性较小,渗透吸水较少,内部膨胀多外部膨胀少导致劈开的茎向外弯。浸入生长素溶液中时,形成层细胞受到生长素刺激开始细胞分裂,生长伸长。细胞分裂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髓中获得,导致髓细胞丢失营养渗透压下降,细胞渗透失水回缩而此时外部的木质部与韧皮部则在生长加长,这当然要导致劈开的豆茎向内弯了。木质部的“髓”细胞和韧皮部的“皮层”细胞都是植物根、茎中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仓库的作用都是东西有剩余时放到里面去,需要时从里面取出来。所以,萝卜的块根(木质部的髓细胞为主)在萝卜开花后会变得空虚;胡萝卜的块根(韧皮部的皮层细胞为主)在胡萝卜开花后会萎缩;海芋的茎到了秋天长粗,到春天则很快变细。 15.问:黑光灯是灭虫是怎么回事?何谓黑光? 答 :黑光灯就是紫外线灯。昆虫具有趋光性实际上是对紫外线敏感,因此紫外线灯具有比普通灯光更好的诱虫效果。又因人眼对紫外线不敏感,同样功率的灯管人看起来比普通灯管暗很多,人们形象地说紫外灯发的是人眼看不见的“黑光”,故名。 16. 活细胞和生物群落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分别是( ) A水、蛋白质 B水、糖类 C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蛋白质 答 :选C。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自然不必多说。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植物,植物中又是木质部为主,木质部中除了少量的细胞外,绝大多数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糖类。 17.黄骨髓向红骨髓的转化属于细胞分化的逆转吗? 答 :是组织级别的分化逆转。其过程是黄骨髓中仍有少量的干细胞,受失血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红骨髓。而不是黄骨髓中的脂肪细胞逆分化为红骨髓。新的红骨髓形成需要物质与能量,这些物质能量有一部分从黄骨髓的脂肪细胞中获得,因而使脂肪细胞趋向于消失。黄骨髓是由红骨髓转化(不是分化)而来,其中的脂肪细胞跟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一样,是由干细胞的子代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的分化是不可逆转的。脂肪细胞是高度特化的细胞,不可能再“分化”成别的细胞,只能在它消亡后被新的细胞取代。 生物的级别(层次):原子-分子-细胞的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8.紫茉莉是否有不含叶绿体的植株?如果没有如何解释高三生物选修本P43表3-1中接受花粉的枝条白色——后代全为白色? 答 :只能有完全白化的枝条和幼苗,不可能有完全白化的成年植株。生物生活需要有机物,植物的有机物都是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完全白化的枝条可依靠没有白化的枝条提供有机物活下去,幼苗可以依靠种子中贮存的有机物暂时活下去,待贮存的有机物消耗完后,它的生命也就到头了 20.麻原产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需要较短的日照.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杆,剥取纤维用于编织麻袋等.如果将黄麻北移到山东种植,它将: A.提早开花结实,产量提高 B.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 答 :菊花是少有的傲霜开花的短日照植物,一般要等到秋末才开始形成花蕾,这时已经是秋分以后,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已到了南半球,北纬纬度越高日照越短。因而越往北开花越早。黄麻孕蕾开花都在秋初,秋分之前,这时太阳直射点还在北半球,越往北日照越长。虽然都是短日照植物,但不能简单类比。菊花是少见的秋末才开花的植物,已过了秋分,这时北方日照短南方日照长,越往北越易开花,越往南则越难开花。黄麻则是秋初就开花的植物,此时未过秋分,越往北日照越长,越往北越难开花。待到过了秋分之后,北方日照比南方还短了,它就会集中大量开花了。不过,这时人们已经将它收割了。 21.请问狗或狼的眼睛在夜间为什么会发光? 答 :狼是否发光不知道,我知狗眼是不发光的。看上去发亮是反光的结果。在漆黑的夜晚明明知道家中的狗就在身旁,而且它的眼睛正盯着我,我也看不见。我农村家中养了狗,特意观察过很多次。在月下,或者有某种光源的时候,可看到狗眼闪闪发光,那是反射过来的。 22.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原理是什么? 答:血压是脉动的,心脏收缩时血压升高,其最大值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血液仍在通过毛细血管流走,在下次心脏收缩前降到最低值,这个最低值为舒张压。用外力挤压血管,使血液不能通过,然后减小压力。当外加压力小于收缩压大于舒张压时,心脏收缩时血液将血管冲开,心脏舒张时血压降低外加压力将血管再次压死。血管被外力压死时血管壁发生碰撞发出声音。外力低于舒张压时,外力不能将血管压死,血管壁不再发生碰撞。也就是说,外力大于收缩压时血管打不开,不打开就无所谓合上,没有碰撞的声音;外力小于舒张压时,血液连续流过,也没有碰撞的声音。医生将减小外力时听到的第一个碰撞声时的压力作为收缩压,最后一个碰撞声作为舒张压。 23.在某一养分充足的湖泊中,绿藻数量较多,已不适合人们的消遣、游玩。使用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减少绿藻的数量? ( ) A.减少草食性鱼类 B.增加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C.减少或消除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 D.消灭肉食性鱼类 该题易混的是C选项和D选项。有的资料上说是选D,有的资料上选C。 答 :选C。肉食性鱼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往往是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数量少而生态地位重要,消灭了它们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生态灾难。 24.蛋白胨是什么东西? 答 :是蛋白质的半分解产物,也就是说,是一些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多肽,还有一些变性的蛋白质。 25.用全素培养液培养大麦,置于光下48小时后测定几种离子的浓度。表中各离子下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离子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水分消耗 钙离子 钾离子 镁离子 光 1092 135 27 179 黑暗 435 105 35 113 问:从吸收离子和吸收水的比例上看,大麦在光下吸收哪种离子比吸收水多? 这到题怎么给学生解释他们会较容易接受? 答 :如果水和离子都不吸收,那么实验结束后各种离子的浓度将仍是100%。如果水吸收了,离子不吸收,离子的百分比浓度就会上升,达到100%以上;如果离子吸收水不吸收,离子的浓度就会下降到100%以下。 在离子与水都被吸收的情况下,我们假设离子与水同步吸收,可以知道,离子的浓度将保持100%不变。这就像我们从30%的蔗糖溶液中倒了一部分出来一样,溶液不会因我们倒走了一部分就改变浓度,它的浓度仍将保持30%。 现在离子与水不是同步吸收,我们可以推断,吸收量比水多的离子,剩下来的溶液中浓度会下降,吸收量比水少的离子,剩下来的溶液中浓度会上升。很明显,三种离子中只有K的浓度下降了,说明它被植物吸收的量比水大。 26.制酒用大豆还是用玉米更佳? 答: 制酒用什么原料最佳?因为是给人喝的,不同的原料制出来的酒有不同的风味,适合不同人的爱好,很难说用什么原料最佳。如果你问制作酒精用什么最佳,那我就可明确地告诉你,大豆和玉米比较,玉米最佳。因为玉米中含糖类多,酒精主要是酵母菌利用糖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 27.为什么有些瓜在生长期间碰触到它,就会停止生长呢? 答 : 小的瓜非常脆弱,“轻轻地”碰一下就可能造成严重损伤,这就可能引起死亡 28.为什么蜜蜂蜇人以后会死,而马蜂不会呢?学生的这两个问题把我问住了,希望各位老师能帮帮我 答 :蜜蜂个体小,遇到大的敌害时靠个体的力量不能将敌害赶走或消灭,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群成员集中群体力量来建设、保卫自己家园——蜂巢的一系列特点。蜜蜂的毒刺上有倒生的小钩,刺入人(或动物)皮肤后不能拔出,连腹部的后端也留在皮肤上面。蜜蜂破裂的伤口释放出告警激素,吸引其他的蜜蜂蜂涌而上共同来消灭或赶走敌人。 马蜂的个体大,毒素多,一只马蜂的毒素就足以将敌人赶走甚至将其置于死地,那就没有必要与敌人以命相搏,同归于尽了,所以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没有在毒刺上形成倒生小钩,用毒刺攻击敌人后还能够将刺拔出。不过,如果一只马蜂刺过一次人后接着又刺第二次,其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29.下列各细胞中,分化程度最高的是: A、幼小的植物胚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 答案为什么不是A?课本上讲胚胎时期细胞分化达到最大限度,植物的胚与动物的胚胎分化程度相似吧? 答 : 选D 分化程度越高,分化能力就越小。 效应T细胞是已经彻底分化的细胞,它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殖及成为别的细胞的能力。而植物胚细胞相当笼统,除子叶细胞不能增殖也分化外,其它部位的细胞都具有极强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尤其是胚芽,它能增殖并分化出茎叶和芽来,由芽又能进一步分化出花果实种子来,茎上还能长不定根。可以说,胚细胞中的胚芽细胞几乎没能分化,它几乎具有像受精卵那样的最高的全能性。 30.什么叫能量的清洁生产? 答 : 能量的清洁生产大概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太阳能、水电、核电、风电等不产生污染;似乎还可包括新兴起的垃圾发电、取暖等比不产生污染还要“干净”的能源生产。 31.香蕉是没有种子,是因为它的子房由生长素促进发育的?有时候香蕉会出现种子,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吗? 答 : 香蕉是三倍体,一般没有种子,但不是绝对的,偶然也会产生种子。 有的香蕉是四倍体,能正常产生种子。 32.课本渗透装置中,如果将漏斗里装上清水,烧杯中换为蔗糖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课本图中漏斗里的液面上升较高,而我做实验液面时却上升很慢且高度比课本上差的很远,原因何在呢? 答 :漏斗中装清水,烧杯中将蔗糖溶液,漏斗中的水向烧杯中渗透,漏斗中的液面会低于烧杯中的液面。你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有:蔗糖溶液浓度低;半透膜不新鲜或不干净;时间不够。 33.肉类为什么可以放在冰箱的冰冻室?而植物类却不能呢?如水果。 生肉类放在冰冻室,细胞会不会给冻坏?好像没有影响,为什么呢? 但水果类如果放在冰冻室就会被冻坏。两者都是活性的细胞,一个为什么可以在冰冻室,一个为什么不能够呢? 答: 关键是人的口感欣赏问题,动物性食品的特性是柔韧,吃不动,烹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它细胞破裂,组织松散,这样才便于人对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放到冷冻室让其细胞结冰破裂,反面更容易煮,也更好吃。蔬菜水果的组织本来就松散,我们都喜欢吃在口中那种松脆的感觉,细胞破裂了,这种口感就没有了。其次,植物细胞含水多,细胞破裂后都流出来,营养都到汤中去了,而蔬菜汤则往往是不吃的。菜则由于细胞内容物流走,变成了以纤维素为主的一把渣,没有食用价值了。 34.毛竹是草本植物还是木本植物? 答 :是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木质部有大量木纤维,质地坚硬,不易腐烂等。 草本植物含木纤维少,质地疏松,含水量高,易腐烂等。竹子是典型的木本植物。 35.阴生植物吸收波长短的光是因为? 答 : P680系统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核心,680在光谱上属于红光。红光被植物吸收后能量转化率最高。色素吸收的其它色光最后都要传递到P680系统才起作用,在传递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转化为热能。阳生植物生长在强光下含较多叶绿素A以吸收红光,在光合效率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少吸收光能减少产热,而阴生植物则只好多合成一些吸收短波光的的叶绿素B来利用有限的光能了。 36.(下图左边是苯环结构) COOH ! ! NH2 /\ ! ! !--C---COOH 请问这叫不叫氨基酸? \/ ! H 答 : 这样的结构式完全符合氨基酸“最少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且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定义。做题时应该答是氨基酸。不过,20种常见氨基酸中好象没有它老人家。 37.姐妹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区别? 答 :中学生物中没有提姐妹染色体,只提到姐妹染色单体,那是指一个染色体经复制后具有的两个DNA分子及与之相应的蛋白质。我记得曾看到过什么资料上说,姐妹染色体是一个细胞核内的由一个染色体分开形成的两个染色体,也就是说,只在有丝分裂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才有姐妹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成对存在,一条来自父方的精子,一条来自母方的卵细胞的两两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联会的染色体。 38. 酶的水解和酶的催化作用一样吧? 答 :完全不同!前者指酶作为蛋白质被水解为氨基酸。后者指酶作为催化剂发挥催化作用。 39.听说线粒体产生的ATP在转化为ADP时即供给生命所需的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变成热能,为了保持体温,是吗?如果把一个人体内的ATP同时释放出来,能否造成自燃现象呢? 答 :没有看到过人体内ATP总含量具体多少的资料。不过,下面的计算颇能说明问题: 1molATP贮能30.54千焦 ATP相对分子质量为507 1千焦的热量可使1千克水升温0.24度 如果把一个成人的热容量折算成相当于30.54千克的水。则每升温一度要4.24molATP 不考虑水的汽化热,将一个人的体温从37度升温到173度燃点,需要ATP =4.24*(173-37)*507 =292356.48克=292.3千克 40.请问:呼吸作用是否明显地受气孔开闭的影响 答:否!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较小,需要的氧气不多,通过直接扩散及气孔关闭不严透过的气体就基本能满足需要。气孔的开闭主要影响蒸腾作用。 41.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一样,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 (1)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甲________乙; (2)植株释放的氧气量是甲________乙。 有机物总量肯定是甲<乙,释放的氧气能够根据光反应的时间相等就直接得出甲=乙吗? 根据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老教材),可以得出葡萄糖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所以有机物总量肯定是甲<乙,那植株释放的氧气量也应是甲<乙。 那怎么解释光反应的时间相等但释放的氧气量不等呢?我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持续光照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利用,所以对光反应就有阻滞作用,使得持续光照下光反应效率比闪光条件下的光反应效率要低。所以株释放的氧气量也应是甲<乙。 答:光反应的速度受光照强度、酶活性、ADP和磷酸的供应、NADP+供应等条件的影响。暗瓜则受二氧化碳供应、C5供应、ATP供应、NADPH供应及酶活性的影响。 对于光合作用来说,光照、二氧化碳和水的供应来自外界,其他因素则由植物本身听我决定。一般正常植物水的供应没有问题,此时植物光合作用的速度则由光照和二氧化碳供应两个因素决定。 此题中,光照强度和累计光照时间是一样的。间断光照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时间比连续光照多一倍,所以前者的光合作用量要比后者大。 对于光反应来说,间断光照由于二氧化碳供应增多,消耗ATP和NADPH多,产生的ADP、Pi和NADP+多,从而使氧气的释放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氧气。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1)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甲 小于 乙; (2)植株释放的氧气量是甲 小于 乙。 42.当人处在一个有较强光的环境下一段时间后,突然令环境变得完全黑暗(其实就是晚上睡觉关灯时的现象),这时人会感到四周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又能看见黑暗中的东西,这是物理现象还是生物现象呢?和人的瞳孔收缩有关吧? 答: 当然是生物现象!这是人眼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1、瞳孔:光照强时缩小,光照弱时放大。 2、视感受器的敏感性:人眼视网膜上有两类感光细胞——锥细胞和杆细胞。前者分辨力强但灵敏度小,能区分红绿蓝三种颜色,适宜在强光下工作;后者分辨力弱而灵敏度高,不能分辨颜色,适宜在弱光下工作。 杆细胞的灵敏度是锥细胞的几百倍,它的感光需要一种物质叫视紫红质,该物质唯有在弱光或黑暗处才能合成,所以杆细胞在强光下完全不起作用。 当环境由明亮突然变暗时,由于瞳孔的变化和视紫红质的合成都需要时间,在变化完成之前,锥细胞因没有了强光感受不到光照,杆细胞因没有视紫红质也感受不到光照,感觉一片漆黑。 43、动植物各种组织的特点我总弄不太明白~希望大家帮帮我,谢了. 形成层:植物茎(根)中能使茎(根)长粗的分生组织。 分生区:一般指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特点是:细胞较小,接近于正方形,原生质浓,核相对较大,没有大的液泡。 成熟区细胞:细胞已经完成生长和分化,有各式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根尖的根毛区部分表皮细胞分化成根毛细胞,内部的部分细胞分化成导管),不同细胞差异显著。 伸长区细胞:细胞正处于迅速生长加长中,细胞一般呈长方形。结构介于分生区与成熟区之间。 生发层:皮肤表皮底层,细胞保持着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衰老死亡脱落的角质层。其中还有些色素细胞中含有黑色素,能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伤害山谷间的细胞。 角质层:位于皮肤表层的死细胞,细胞高度角质化,能阻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及体外的细菌及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体内。角质层细胞不断脱落,需要生发层产生亲的细胞来补充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