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肖复兴先生的一本书《我教儿子写作文》,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写作文就如同孩子最初学步一样,必须有大人拉他一把,扶着他走一段……”看过之后很有感触。写作文是小学语文的一大难点,孩子、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像当年教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一样,慢慢来摔倒了拉他一把,走不稳扶他一段。老师和家长不能代替他走,更不能给他找个轮椅或者其它别的车,让他坐着走。
记得鱼鱼刚上二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一篇小作文,是写假期里发生的一件事。周末正值中秋节,我想让他经历过之后再写。创设情境很重要,周末干什么呢?我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一家人去北边的小树林里采蘑菇。小树林不大,蘑菇很少,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采蘑菇,是让鱼鱼经历郊游的过程,为写作文收集素材。
鱼鱼很喜欢到野外去玩,一听要去采蘑菇更是高兴。吃过早饭,一家人拿着小筐高高兴兴奔向小树林。一路上我边走边说,谈论天气、说说心情、路上看到的景色,为的是让他有个印象。鱼鱼不知道这是在为他写作文创设的情境,全当是一次普通的郊游。我们这里的野蘑菇很多,小笨鸡炖蘑菇是当地的一道名菜,我想鱼鱼如此高兴一半是为了玩,另一半是为了吃。
刚到树林,鱼鱼就采到了一个大蘑菇,乐颠颠地拿给妈妈看,还很自信地说:“这种黄蘑菇很好吃,我认识。”暗黄色的蘑菇与落叶、小草颜色极为相似,我视力不太好,比不过鱼鱼。鱼鱼只顾着采大个头的蘑菇,其实这种野蘑菇是越小越好吃,太大了味道会差一些,里面还会有虫子。我一边采蘑菇一边描述当时的情景,时不时让鱼鱼描述几句。一家人有说有笑,筐里的蘑菇渐渐多起来,足够吃两顿。中午就可以吃到鲜蘑菇炖小鸡,鱼鱼一听到有美味可吃,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回到家后,我一边摘蘑菇一边帮他再次回忆今天采蘑菇的事情,把零碎的素材连起来。最后,我提示鱼鱼,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鱼鱼马上拿起笔,很快写出了一篇很像样的作文。
有一年暑假,一家人去岳父家住了十几天。家里的花全部枯萎了,鱼鱼喜欢的石榴也掉光了叶子,只剩下几根枝条。他用手掐枝条时发现还有一点鲜绿色,决定救活它。他每天坚持浇水,几天后光秃秃的枝条上居然长出了一些叶子。鱼鱼非常高兴,还引用了一句话“坚持,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想到几天前,我和妻子还劝他放弃,真觉得脸红。遇到这样的事自然要写下来,我提议以这棵石榴树为题每人写一篇小文章。鱼鱼自然响应,妻子也赞同。围绕一件事写文章还是第一次,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三篇小文章都很好。我写的是《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把它发到博客上,妻子也把她写的文章发到自己的博客上。我们俩有一个共同的网友,但是这个网友不知道我们是夫妻。他看过两篇文章之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写下这样的评论:“泉水和猫咪是一家人吧!”
后来,我们外出旅游回来就写一点,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也写下来,遇到有特点的人也要写一写。
有一位给学校送纯净水的工人,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水哥”。天冷时“水哥”戴一个黑色的只露眼睛和鼻子的帽子,上下楼梯像飞一样。我和鱼鱼谈起过“水哥”,鱼鱼说,那人有点像“恐怖分子”。对“水哥”有这样的评价,很新奇!细想一下,电视里的恐怖分子也是这样戴头套的。我问鱼鱼,想不想把“水哥”写下来?他表示同意。我看他不反对写下来,又说,为了更好的写出这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咱们观察一段时间再写好吗?这算是命题作文吧,先留几天观察的时间,或许能写的更好。因为一次意外,这篇作文没有写成。几天后妻子调走了,鱼鱼跟着妈妈转学。再后来“水哥”也走了,又换了许多送水的工人,哪个也没干几天,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水哥”那样给大家留的印象深刻。
鱼鱼转到新学校,我们每周见一次面,他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可能因为他作文比较好,有一次老师把学校征文的任务交给他。老师告诉他,如果写不出来可以让家长代写。妻子打电话给我,问我能不能替儿子写这次征文,我当即拒绝。我跟鱼鱼在网上聊天时说:“爸爸写文章时抄过别人的吗?”“没有。”“爸爸让别人代替写过什么文章吗?”“也没有。”“老师让你写征文,这可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你可不能轻易放弃。‘畅想2011’就是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我相信你能完成,写好后记着给爸爸看一下。”鱼鱼很快就写好了文章,在网上传给我,让我给指点一下。他自己都说,那是他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鱼鱼又参加了许多次征文比赛,虽然没获得过什么大奖,但是每篇文章都是自己写的。我认为,只要能自己写,得不得什么奖都是次要的。
我从来没给鱼鱼买过作文书,也不引导他看作文选。他比较喜欢看科普读物、经典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感恩励志故事等。只所以不给他买作文书,是因为那些文章都是与他同龄的孩子写的,如果看多了便会不自觉地模仿,慢慢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则不一样,他离大师们很遥远,读这些作品只能体会感悟,根本不用担心他模仿,即便想仿也仿不来,仿不到就会有创新。
每当听到某老师要求学生人手一本作文选,每人要背会指定的几篇作文,真的很痛心!为了能考出好成绩而不择手段,是对孩子无情的残害。前几日,有一位小同事(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不到两年)说:“我不会写文章,只记得上学时老师让背的那几篇作文,从小学用到中学,到不同的年级增加一些内容。”我开玩笑说:“谁让你背的作文,你现在去找他,让他重新教你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