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馆--宋天圣铜人的下落之谜

 猴小妹小姐 2012-04-05
宋天圣铜人的下落之谜



  宋天圣铜人在北宋铸成后,一具放置在医官院,一具放置在大相国寺。约一百年后,即北宋末年靖康之乱(1126年),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失陷于金人,当时在汴京的这两具铜人也都相继流落到民间,而有着不同的命运。

宋天圣铜人中的第一具在金人攻占汴京后,即告失踪,它到底在哪里呢,对史学家来说仍旧是个未解之谜。

关于第二具宋天圣铜人的下落,至今已经真相大白,抑或也是个未解之谜?

在汴京失守后,第二具宋天圣铜人曾辗转流落至襄阳(今湖北地区)。据北宋周密《齐东野语》所记,他的舅父章叔恭曾在襄州(今湖北襄阳)做官时,见到该铜人流落于当地民间,后来由赵南仲重新献回南宋政府:

“又尝闻舅父章叔恭云:昔倅襄州日,尝获试针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外俞穴则错金书穴名于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汞,俾医工以分析寸,按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汞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后赵南仲归之内府,(章)叔恭尝写二图,刻梓以传焉。”(《齐东野语》)

第二具铜人送回南宋政府后,只保留了很短的时间就于1233年转送给蒙古政府。这次的经过是经蒙古使节王楫之手带去的。

“帝(即元世祖)命取明堂针灸铜像曰:‘此按抚王楫使宋时所进。’”(《元史》)

据《元史·王楫传》,王楫原为金人,后改仕蒙古,任安抚等职。公元1232年随蒙古军进攻汴京,此时汴京为金国京城,汴京很快被攻破。1233年,蒙古政府派王楫出使南宋(王楫以使节身份先后到南宋谈判的次数达五次之多),当时南宋正处于战败国的地位,南宋政府为了委曲求全,苟且贪安,将仅存的第二具针灸铜人作为贡品献给了蒙古。

遭遇战乱,颠沛流离,铜人表面开始缺损。据《元史·阿尼哥传》记载,蒙古政府曾于元中统年间(1260-1263)请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修整过此铜人。在铜人重新修好后不久,蒙古政府又将这具铜人由汴京转移到北京。

明代建国初期即洪武元年(1368)左右,铜人被移入宫中。其记载可见于明初由政府编纂的《大明一统志》中,该书在提到京师顺天府(即今之北京)三皇庙内存放的铜人来源时说:

“三皇庙……东有神机堂,内置铜人。针灸图二十有四,凡五脏旁注为溪谷所会,各为小窍,以导其源委。……元至元间(1264-1294)自汴移置此。洪武初,铜人取入内府。”

明英宗在正统八年(1443)下令铸制了一具针灸铜人,即明正统铜人,此时,第二具宋天圣铜人虽“昏暗难辨”,明政府也未再修补,此后,第二具宋天圣铜人的去向一直是史学家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线索如下:

1965-1971年间,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在配合拆除北京明代城墙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发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残碑五方,经专家确认为宋代汴梁(开封)大相国寺“针灸图石壁堂”的遗物。

1983年4月,在北京朝阳门南雅宝路东口附近又发现一方残碑和一件仿木结构碑檐转角石雕。此残碑碑面阴刻楷书,字体工整清晰。此刻石内容属《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都数”卷(即第三部分)。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碑与宋天圣铜人曾同时被放置于大相国寺内,如今针灸石碑已找到,那么,宋天圣铜人的下落何在?

时至今日,这仍旧是个谜。 

有的史学家认为明英宗当年下令仿天圣铜人铸造正统铜人时,可能像宋天圣针经碑被砌入北京城墙的命运类似,宋天圣铜人被扔进了熔炉。

也有的学者认为,宋天圣铜人是在明代的某次战火中被烧毁。 

值得注意的是,在史书记载之外,明、清两代政府和民间还铸造了若干针灸铜人,而且,并非所有官制铜人均见诸史册,如明洪武年间(1386-1398)以来,数次从我国传入日本的铜人,均为我国史籍所不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