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遂宁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问道2011 2012-04-05
 1、名    称:千佛岩摩崖造像
时 代: 代
类 型:石窟寺及石刻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安居镇石佛村
简 介:
该处摩崖造像位于庙子坡半山腰,刻于长约15米,高20米的红砂石崖壁上,坐东朝西,共有37龛造像,其中4号龛立面呈拱卷形,高1.1米,宽1米,深0.67米,造像10余尊,为一佛二弟子,主像高0.7米;5号龛为千佛龛,平顶长方形,宽2米,高1.86,深0.7米,有造像百余尊。
 
2、名    称:花园村节孝牌坊
 代:清同治十三年(1874)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花园村1社
 别:古建筑
花园村节孝牌坊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坐西向东,为四柱三间三楼石坊,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该牌坊形体巨大,垒砌牢固,造型美观,宏伟庄重。刻有近百幅浮雕图案,有楷书、行书、隶书题刻十八处,聚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是精美的艺术佳品,也是研究清末民俗文化的实物。
牌坊座西向东,为四柱三门,重檐牌楼式仿木结构石质建筑,山峡石(青石)垒砌而成。通高10米、宽7.25米,石柱方形边长0.57米占地面积80平方米。坊顶盖中脊为一整石雕成,顶为歇山式坊顶,脊正中用石雕成宝珠式脊顶,两边镂空龙护顶,脊两侧雕有卷尾鸱吻,与坊顶盖四翘角相对应,由宝珠顶、鸱吻、活跃如飞的翘角,组成坊顶盖。
正面,坊盖下石梁刻有线雕卷草花纹,石梁下正中镶有“圣旨”二字的竖匾,竖匾边匡刻“五龙捧圣”,两侧上大下小的梯形石柱上刻有花卉祥云、莲花瓣等图案。中部石梁上刻有三幅二十四孝中的《杀狗正妻》,至今百余年,仍纹理明晰,无丝毫风化。石壁正中刻有“人端”二字,楷书、两侧对坊上刻有古装人物图案,两侧石柱刻深浮雕狮子一对,形态生动迫真。下部石壁上刻有潼川府正堂官衔姓名。大石横梁上刻有四川省提督学院赞云:“蒋公承琦,幼业儒身裂成均,议叙六品职衔,德配徐氏,享年六十七岁,公生平敦孝友,尚勤俭。大清同治十三年甲戊仲秋款旦立。”
整座石坊,形体巨大,垒砌牢固。造形美观,雄伟庄重。刻有近百幅浮雕图案,有楷书、形书、隶书题刻十八处,聚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研究清末民俗文化的实物。
 
3、名    称:百福院
 代: 明洪武年间(1368—1398)
所在地: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镇江寺街道办事处百福社区天上街百福巷
 别: 古建筑
百福院前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后殿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原为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947.42平方米,建筑面积676.03平方米。后殿及右厢房于2002年拆除,现仅存前殿(佛爷殿)。前殿坐东北朝西南,素面台基高0.1米,抬梁式梁架,六架椽袱,单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檐下施斗拱20攒,前檐角科为五踩斗拱,后檐角科及柱头科为三踩斗拱。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三间12.4米,通高7.7米。该殿形制古朴,用料粗大,建筑精美,具有元代建筑风格,是研究元末明初古建筑艺术的实物史料,也是遂宁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4、名    称:船山崖墓群
时 代:东汉
类 型:古墓葬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广德街道办事处八角亭社区船山坡
简 介:
该处有崖墓两座。1985年1月发现清理。均系夫妇分棺合葬墓。其中5号墓为券顶“岩洞砖室墓”,葬具瓦棺2具;6号墓系单室崖墓,有一耳室,葬具砖棺2具,并列放置。两墓出土陶罐、瓶、勺、釜、壶、佩刀武士俑、梳妆俑、摇钱树座及五铢钱等。
 
5、名    称: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起义旧址
时 代:清、1929年
类 型: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永兴社区永兴老街
   介:
1929年2月,邝继勋所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第七混城旅进驻此地文武庙,邝继勋在此筹备武装起义。旧址为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坐南朝北,建筑面积530平方米。正殿为单檐悬山式屋顶,抬梁式屋架,面阔三间20米,进深三间9米,通高9米。有左右厢房各一,面阔3.7米,进深5.5米。现房顶已改造,梁架结构完整。
 
6、名    称:席书墓
时  代:
类 型:古墓葬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5社
简 介:
席书墓位于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5社,坐北朝南。席书是蓬溪县吉祥人,明代曾封为当朝宰相,该墓是他的衣冠冢,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墓冢长10米,宽6米,高2米,原来地面有建筑物席书祠堂,早年被损毁,现地面建筑已不存在,只剩下石碑两块,一块是明代嘉靖皇帝为席书亲撰的祭文,另一块记载了席书的生平事迹,第一块碑长2.1米,宽1.米,厚0.25米;第二块碑长1.5米,宽1米,厚0.25米。
 
7、名    称:高洞庙及石刻
时 代:明、清
类 型:古建筑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5社
简 介:
      高洞庙位于明月镇高洞村,高洞庙现存正殿及僧房,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正殿坐东朝西,素面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7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九架梁用三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3.6米,进深8.4米,通高7.15米,檐高3.9米,柱径0.41米,覆盆式柱础。僧房素面台基用条石围砌,高2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十架梁用7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1.5米,进深13.1米,通6.9米,檐高2.8米,柱径0.4米,阶梯式踏道10级。
 
8、名    称:兜率寺
 代:明代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水洞街
 别:古建筑
简 介:
兜率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千年古镇——金华镇水洞街,在旅游规划景区内。此寺,始建于南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该寺坐西向东,沿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庙门、弥勒殿、韦驮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药师殿、厢房等殿堂组成复合式四合院,是金华古镇保存最完好的“九宫十八庙”之一。想邻的四条古街:水洞街全长350多米、保卫东街全长300多米、河边街全长800多米、南街全长1200多米,形成一片,古香古色,非常具有特色,以及与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千年古镇、古道观、金湖、水果基地等旅游景点相依相连,吸引着远近的客人。
千余年来,该寺一直为佛教胜地。唐代诗人杜甫、王勃,明代邑人都察院左检都御史杨澄等名家都曾写诗赞扬兜率寺的建筑之古老、香火之旺盛。殿内佛像众多,其中用香樟木雕制的有弥勒菩萨木雕塑像和西方三圣,部分木雕像是早年从浙江国清寺请来。寺内还保存有光绪年间的经书三部,陈列于藏经楼。寺中僧尼大多属高级佛学院毕业的。
 
9、名    称:金华山观
 代:明代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金华镇金华山
 别:古建筑
 介
金华山道观位于川中名胜金华山上,在千年古镇——金华镇旅游规划景区内。山顶海拔381.7米,总面积为126487.3平方米。此观,始建于南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该观坐北向南,汉代名烟墩岭。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陈勋学道山中,结茅为庵。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建金华山观。初唐以后更名为九华观。宋治平二年(公元1066年)赐号玉京观。清末以来,不谓观名,统称金华山,沿用至今。庙宇历代迭有增修,规模逐渐扩大。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建筑,大部分为清代乾隆和光绪年间修建。观内有单坐建筑和群体建筑三十八处。雕梁画栋、翼角飞檐,五光十色、蔚为壮观,依山取势,顺次而上,前山建筑依次为:前山门牌楼、飞虹桥、下山门、前山石梯、大山门、石华表、灵祖殿、五瘟殿、天师殿、无常殿、十殿、文昌殿、城隍殿、东岳殿、十二生肖、观音殿、灶王殿、药王殿、客堂、住房、斋堂、休闲廊、祖师殿、三清殿、财神殿、忠义殿、茶房、玉皇楼、招待所、纯阳殿、老君殿、雨丰墓穴等组成,属四川省四大道观之一。列代皆有各处著名诗人、书法家留下诗篇和墨宝。
 
10、名    称:楞严阁
 代:清 代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洋溪镇牖壁村1组
 别:古建筑
 介:
楞严阁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洋溪镇牖壁村1组,楞严阁山坡,距洋溪镇街500米。楞严阁坐西向东,呈院落布局,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始建于唐玄宗五年(1978年拆毁的五主殿有唐玄宗五年题记),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培修。文昌殿、东岳殿、老君殿保存完好,藏经楼朽坏严重。其中老君殿素面台基,基高2.5米,前施阶梯式踏道12级;面阔三间10.7米,进深三间8.4米,脊高6.5米,檐高4.15米,廊道宽2.2米,鼓形柱础,柱径0.28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10架梁用6柱,单檐悬山式屋顶,灰色琉璃瓦覆面。东岳殿面阔三间10.3米,进深四间11.7米,脊高6.8米,檐高4米,柱径0.25米,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悬山式顶,小青瓦覆面,梁上有“清嘉庆元年修建,道光二十九年配修”。文昌殿面阔三间9.6米,进深四间11.5米,脊高6.5米,柱径0.34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檐下施斗拱5朵,出跳三步铺6作,9架梁用5柱,前后乳栿搭牵1步,单檐悬山式顶,小青瓦覆面。藏经楼高8米,重檐六角攒尖顶。楞严阁对研究明末清初南方地方建筑构造及布局等具有重要作用。
 
11、名    称:泰安酢坊遗址
 代:明代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中街149号
 别:古遗址
 介:
“泰安作坊”位于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作坊始建于唐代,建筑面积为929m2,现存古窖池两处,古井一口,作坊内设施齐全、历史传承真实完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正常生产。经古窖酿制而成的曲酒,具有中国浓香型白酒寒绿、醇甘、清洌之独特风味,被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沈怡方称赞为“中国白酒之典范”。作坊已先后被射洪县和遂宁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作坊”由清末柳树镇开明酒商李明方从古酒坊易名而来,有“举酒恭祝国泰民安”之意。早在唐代,陈子昂携古窖酿出的春酒远赴长安应试,醉倒八方才子,诗圣杜甫为此挥毫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千古绝唱。作坊一直传承唐代“春酒”、明代“谢酒”生产工艺酿制白酒,闻名川中。民国初年,作坊主人李吉安进行工艺改革,聘请成都酿酒名师郭炳林攻研曲酒生产终获成功,酒有“入门便觉鼻生香,发幕先令指取尝 ”之芬芳美誉,一时名噪四川,前清举人马天衢化“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诗意,命名“沱牌曲酒”,沿用至今。解放后,“泰安作坊”改组为地方国有企业射洪沱牌曲酒厂。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专业人员对泰安作坊遗址进行考古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发掘清理出的遗迹单位主要有:建筑基址,灰坑三个,晾堂三处,酿酒窖池六口,接酒池一个,现存地面的古沱泉水井一眼,展示出沱牌泰安作坊白酒酿制工业自明、清以来的发展历程。
 
12、名    称:白流寺
 代:清 代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洋溪镇白流寺村
 别:古建筑
 介:
始建于唐代,明天顺四年(1460)重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维修。山门、右厢房已拆除,玉皇殿、大雄殿及左厢房保存完好。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大雄殿面阔三间16.2米,进深四间13.9米,通高7.8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单檐歇山顶,檐下施斗拱24朵(其中五铺作斗拱18朵,六铺作斗拱6朵)。玉皇殿面阔三间11.3米,进深三间7.5米,通高7米,素面台基高2.5米,左右施垂带式踏道五级,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单檐悬山顶。玉皇殿内现存唐僧西天取经壁画5幅。左厢房面阔三间10.5米,进深四间6.2米。
 
1、天上宫简介
名称:天上宫
时代: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2002年~2003年3月迁至现址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西山路611号
天上宫现座落于遂宁市西山路611号,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2002年~2003年3月迁至现址,并复原。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320平方米,建筑87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戏楼、书楼、大殿、壁塔。天上宫富丽堂皇,以雕刻精美著称,以木雕为主,并兼有石雕、砖雕。有典型的四川清代建筑之风格。
自然环境:天上宫所在的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涪江中游。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雨量1006.9毫米,无霜期296天。日照1328小时,相对湿度平均82%。光、湿、水等适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宫后西山是一遍藏密的国有灌木林,它以柏树为主,常年青山。宫前150米处是一条人工渠河,终年满河绿水。
人文环境:2003年9月迁建现址作为遂宁市图书馆使用。每年接待市内外读者、游客数以万计。北有遂宁宋瓷博物馆,东有船山体育场。天上宫交通便利,宫前以北90米处有公共汽车站,19路、8路往南直达市内,往北通遂宁火车站、遂宁汽车客运总站。
天上宫所在的遂宁市是川中交通枢纽,成南高速公路、遂渝高速公路、国道318线、省道215线、成达铁路、遂渝铁路在此交汇,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2、奎阁简介
    名称:奎阁
     时代:清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
奎阁,原名鳌峙阁,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位于蓬溪县赤城镇奎阁公园内。奎阁座北朝南,为五重檐八方形穿逗式与抬梁式结合造型的木结构建筑。奎阁由阁基与阁身组成。阁身为正八边形,建筑面积113平方米。阁基为条石砌筑,正八边形,高2.4米,面积188平方米,前后均施垂带式踏道。奎阁总占地面积220平方米,通高约26米。
奎阁由底层立内柱八根,并逐层墩接至五层。底层首立八根檐柱,檐柱和内柱之间置抬梁,抬梁上立柱作为上一层檐柱使用。以上各层均如此结构。第五层则在内柱间穿枋,置承重梁,置刹心木,角梁攒结于刹心木。基余各层均为在檐柱柱端间置老檐檩,檐柱与用作上一层檐柱的柱脚之间置挑枋,挑枋伸出,置檐檩,承接层面。
宝顶由束腰须弥座形刹座和葫芦形刹尖组成。内部各层均设有楼梯。底层柱础、各层撑栱、雀替、角梁端全部为圆雕或浮雕人物、瑞兽、花草。
奎阁的建筑形制独特,雕刻装饰造型丰富,工艺水平极高。
解放前,奎阁作为本地的人文景观,与鳌峙堰溪水交相辉映,“鳌峙流泉”是蓬溪县城最负盛名的八景之一。1962年被蓬溪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蓬溪县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
奎阁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3、灵泉寺简介
名称:灵泉寺
时代:灵泉寺始建于隋开皇初期, 明孝宗弘治年三年(1490),觉皇殿落成,原半山殿宇仍名大雄殿,观音顶圣水庵改名观音殿,因山顶有灵泉,乃更寺名为灵泉寺。现存部分明清古建筑.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灵泉山
自然环境:灵泉寺所在的遂宁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长江水系涪江中游。在流水侵蚀、切割及冲积作用下,全市丘陵起伏,仅有少量河谷平坝呈带状分布涪江沿岸,地表为红砂岩风化后形成的红色粘土。寺之四围,山数峰壁立,林壑深邃,气象幽徐,东西北三面环抱若椅形。灵泉寺位于山正中,东为青龙,西为白虎,正南隔小坪坝为木鱼坡。现今灵泉山已古木森森,幼树丛丛,森林面积达400余亩,有植物30个科,60余种,数万余株,其中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木共有900余株。自然环境良好。
人文环境:历经1400余年的观音菩萨古道场灵泉寺,每年接待文人墨客、游客、香客数以百万计,影响遍及西南地区,远至东南亚。特别是每年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为纪念观音菩萨的诞生日、成道日、出家日而举办的“香会节”十分隆盛,信众游人年逾百万,来自国内外的雅士、墨客骚人、包括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日本、美国、德国、丹麦、加拿大、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际友人,或题诗词,或垂匾对,佳作记于史志,翰墨流芳。
寺前政府设有公共汽车站,直通市内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4、慧严寺简介
名称:慧严寺
时代:明代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
慧严寺(原名“五鼓庙”),位于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寺座北朝南,现存大雄殿、左侧厢房等古建筑和大雄殿壁画。
大雄殿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单檐歇山抬梁式木结构,面阔三间共11.45米,进深三间共10.8米,通高8米,柱径0.4米,素面台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均为五铺作单抄双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内梁架的驼峰、雀替镌有仙草琼花,样式精美且保存完好。大殿东西两壁现存壁画共五幅计17.4平方米,属供养朝觐的尊像画,总赋名《仙、天朝贡》,绘有天王、龙神等仙佛人物二十二位。壁画技法为白地素描淡彩画法。慧严寺壁画是目前遂宁市范围仅存的少量古代壁画之一,其保存完好,尤为珍贵。省文物专家评价为:“慧严寺壁画为明末作品,是民间仙佛画卷的又一风格”。
厢房建筑年代不详,面阔六间22.65米,进深四间5.4米。
    2004年1月6,慧严寺大殿及壁画被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慧严寺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5、常乐寺简介
名称:常乐寺
时代:明——民国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炮台村
常乐寺位于蓬溪县常乐镇黄龙山麓。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二(638),后因兵祸毁废。明宣德年间(1426—1436)寺僧镜影募修大雄殿;清乾隆二十五年至五十二年,住持僧晋兴募修天王殿、无量殿、两廊精舍(已于民国年间重建)等;清嘉庆元年,寺僧灯鉴募建藏经楼、无水三孔桥。至民国时期仍陆续有增建、扩建。现存常乐寺建筑由各自独立的前后两进院落(俗称前殿、后殿)组成,均为四合院布局,总占地260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58平方米,规模较大。
前院(俗称前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殿、无量殿(现称“玉佛殿”)、两廊精舍(弘仁阁、明道轩)、藏经楼。后院(俗称后殿),有山门、大雄殿、厢房(僧舍)。
常乐寺倚山修建,侧有小溪环绕。寺内殿宇迴廊曲折,三洞起拱平桥横跨院中,桥两侧至今仍有国内罕有的千年罗汉松,极为珍贵。
1950年至1986年前,常乐寺先后用作粮库、疗养院、“五·七”干校、农干校,但寺内建筑保持基本完好。1986年4月,蓬溪县文化局设立“常乐寺文物管理处”,对常乐寺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1986年遂宁市人民政府开放常乐寺为遂宁市佛教活动场所迄今。1988年,由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寺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6、高峰山(寺)简介
名称:高峰山(寺)
时代:清——民国
地址: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高峰村
高峰山,又名高凤山,位于蓬溪城北25公里处文井镇高峰村,属文井镇所辖,与射洪、西充二县交界。高峰山海拔高度547米,是蓬溪县境内较高的山峰。山中有寺名为高峰寺(又称广教寺),山腰筑有古寨墙,开有东、西、南、北四门。
    据《四川通志》、《蓬溪县志》记载:高峰寺建于初唐,至今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后因兵乱屡废屡兴。到清末约1100年间一直是佛教寺宇,是时有古庙房屋面积100余平方米。清朝末年,有道人名王源清者寓此传道。清光绪24年(1898年)邻县西充缝纫工匠范明清弃艺学法,来高峰寺投拜王源清为师,授道号名范云峰。王源清于1919年仙逝。1932年10月,经国民革命军29军第一路司令李炜如所属西(充)蓬(溪)两县公产清理处提卖此庙产业,由范云峰出资买下。从此,范云峰及其门徒、信众合力经营,对寺庙进行了两次大的培修和扩建。1933年至1939年,由范云峰主持培修山门、三教殿、药王殿、玉皇殿、韦驮殿、宗师殿、罗汉殿、西南客厅、王范碑亭、戏楼、柴房和塑造了全部神像。1939年至1947年,由范云峰的五个门生经手,扩建寮房、丹房、西南客厅和王范碑亭、像亭,使寺庙一新,规模渐增。范云峰及其五个徒弟,同国民党政军要人往来目频繁,据查先后有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于右任、戴传贤、陈诚、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王陵基、王缵绪、杨森、冯玉祥、邓锡侯、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名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向高峰山寺庙书额赠匾。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寺庙中陈列有各地名人题署的匾对300多块(幅)。因此,高峰山寺庙成了四川省有较大影响的道教寺庙之一。
解放初,党和政府对高峰山寺庙十分重视。1950年3月25日,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副主任秦仲方、刘聚奎发布布告严令对高峰山进行保护。与此同时,蓬溪县人民政府也出布告强调必须保护好高峰山寺庙及林木。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起,特别在“文革”破“四旧”期间,高峰山寺庙及文物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部分建筑、雕刻、全部塑像被损坏,木制匾额对联被毁坏或分散移作他用,山上古树大量被伐。尽管如此,由于一直被有关单位轮流使用,高峰山文物古建筑的主体框架一直保持着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基本格局,为以后高峰山(寺)的维修、复建留下了基础。
1985年,蓬溪县文化部门派专人进驻高峰山,行使文物保护和管理职责,并着手文物修缮以及散失文物的清收。1986年,遂宁市人民政府开放高峰山(寺)为道教活动场所。由此至今二十余年,经过各方面的多方努力,高峰山(寺)历经浩劫遗存下来的古建筑已得到完好的培修,部分散失匾额被收回,碑刻文存得到妥善保护,风景林木渐次复苏,新的配套景观已经形成。2003年10月,高峰山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
高峰山(寺)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现存文物由主庙、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门四大部份组成,另有石碑、匾额三十余块。
主庙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循山布局,上下二层或三层,由山门、三清殿、老君殿、文昌殿、客堂、寮舍组成。三清殿建于清末,居主庙最高位置,座北朝南,其余各式建筑多建于民国时期,依山取向,密集围绕三清殿,形成楼阁环绕,结构复杂巧妙,间设暗室、暗道、隔壁墙,天桥、楼梯重重叠叠的壮观景像,被世人称为“迷宫”建筑。
王源清墓及碑亭:墓在“文革”中被扰乱。其碑亭为1989年重建,又叫真仙境,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原建于民国。面阔5.4米、进深7.3米、通高10.5米,祀王源清。
范云峰墓及碑亭:建筑面积697平方米。墓在“文革”中被扰乱。其碑亭又叫选仙台,建于民国,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面阔十五间64.3米,进深六间10.5米,通高6.5米,祀范明清。亭内现存多处戏剧人物浮雕构件,另有民国时期水墨水墨仙佛人物壁画23幅,工艺水平均较高。
寨垣及寨门:相传建于宋元时期。位于山腰,按需间次修建,现总长约3公里,最高处约13米左右,形势险要,解放前乡村地方武装常设冬防岗哨于寨上。东、西、南、北设寨门四道,保存情况不一,但无改建现象。高峰山寨垣及寨门是保存较完好的山寨遗址。
匾、对、碑刻:从清末至民国时期,高峰山寺庙中陈列有各地名人题署的匾额300多块。据查民国时先后有林森、何应钦、孙科、居正、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澜、戴季陶、陈诚、陈果夫、陈立夫、张群、王陵基、王缵绪、杨森、冯玉祥、邓锡侯、白崇禧、刘湘、刘文辉、田颂尧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山寺庙书额赠匾。但幸存至今者,仅有三十余块。匾额中“为善最乐”匾系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1867—1943)于民国三十一(1942)年二月十五日所赠;“山中逸士”匾系民国时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冬月所赠;“接武重阳”匾系民国时四川省主席邓锡侯于民国三十一(1942)年三月五日所赠;于右任书的“川北胜景”最佳。
风景林木:山中有古柏十余株,其中一株三人围抱,树龄约500余岁。其余柏树香樟等风景树5000多株,各种果树1000余株。
高峰山(寺)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7、郭子仪后裔清墓群简介
名称:郭子仪后裔清墓群
时代:清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光明办事处东南方八公里的崇英村
郭子仪后裔清墓群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光明办事处东南方八公里的崇英村,据墓志铭文可知,现存墓群是清代乾隆至同治年间逐步形成的清代墓群,它铭记了“湖广填川”的重要史实,是立体的移民史教材,为研究郭子仪及其后裔变迁的实物资料。
郭子仪后裔墓共有墓葬近一百处,虽经文革破坏,但幸存的三十多处仍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墓碑形式多样,其石刻更是叹为观止,堪称“书画艺术”的宝库,书法有颜、柳两种体栽,一万多字。绘画为民间遗风,足见其大家风苑。
目前,遂宁的仁人志士已将郭子仪后裔作为参观敬仰之场所,载入了多种地方史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作了多次宣传及阐释。
     8、毗卢寺简介
名称:毗卢寺
时代:宋—— 清
地址: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
毗卢寺位于四川遂宁安居区白马镇西面5公里,为广德寺分寺。全寺占地面积7560平方米,建筑面积5512平方米。寺庙依山而建,石阶连贯,庙宇魏峨,寺后层峦叠嶂,绿荫如盖,白安河绕山流过。座南朝北,对称布局,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为山门戏楼。文武天官殿、灶王殿、大雄殿、灵官殿、清烈古佛殿等,依次排列,层层叠起。大小殿宇,僧舍64间,主次分明,右左对称,有宋代建筑布局风格。
自然环境:毗卢寺所在的遂宁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受天气候的影响,在流水侵蚀,切割及冲积作用下,全市丘陵起伏,地表出露红砂岩风化后形成的红色粘土。毗卢寺前有白安河,后有遂宁大型水库之一麻子滩水库,容水量为673771立方米,灌溉面积19.89万亩。寺后山坡名华藏山,灌木丛生,寺前有古柏、榕树等,自然环境良好。
人文环境:自建寺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云集,有安岳、乐至、简阳、大英、中江等地,佛事活动极盛。民间传说毗卢寺的癫师爷非常灵念。寺后岩壁上有宋代摩崖造像及题记等,题记“大宋遂宁府小溪县棠政乡白杰夫妇…………,时甲寅绍兴四年十月,孙女定娘,孙女毗俊寇谨记”。
    9、谭家大院简介
名称:谭家大院
时代:清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以东二公里的三溪村二社。
谭家大院位于遂宁市大英县象山镇以东二公里的三溪村二社,为清乾隆时期的古代民居,也是谭家人氏贡奉列祖列宗的宗祠。它既反映当地百姓祭祖习俗,又是古建筑学的实物教材,还是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重要资料。
谭家大院是一座木雕艺术的宝库,因地方偏僻又是谭氏宗祠而未被“文革”破坏。其古建不仅是清朝的代表作,而且还是研究清代画风的参考资料。木刻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种类、风格都令人惊叹,有高山流水图、农夫耕作图、渔猎弋射图、马到成功图、荷塘采莲图、小桥流水图、乡山庭院图等等,共130余幅,大者气势袭人,小者精细入微,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目前,大英县的诸多书画爱好者几乎都要到此参观学习。地方史志也对其作了详实的记载。
    10、吉安寨遗址简介
名称:吉安寨遗址
时代:明代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古柏办事处五凤村
吉安寨遗址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古柏办事处五凤村,为明代中晚期的防御工事,它为当地百姓躲避匪害及逃避白莲教战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吉安寨遗址为椭圆形寨墙,多处寨墙建在险峻陡峭的岩石上,东西寨门给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势。吉安寨遗址寨墙修造考究,石缝的连接处十分平滑,战路线条伸展清晰,虽有因年代久远而呈现的沧桑,但其总体构造依然是气势宏伟,令人无不产生对当年战乱的遐想。
东寨门“吉安寨”三个大字完整无缺,通过布满岁月沧桑的石级梯道走向寨门,有如叩醒存封的历史。吉安寨遗址之“吉”与“安”不正是乱世百姓祈祷平安的铁证么?
目前,远近皆有游人到此一游,他们观后,一步一回首,是呀,历代百姓,谁不盼望吉祥平安。
     11、卓筒小井简介
名称:卓筒小井
时代:宋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
卓筒小井位于四川省大英县卓筒井镇以东一公里处,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的一项伟大发明。“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它是一种用椎架子套铁质圜刃,以冲击式方法向地下深处开凿小口径盐井的钻井技术。这种钻井技术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井盐生产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开采盐卤的过程中,发现了深埋地下的油气资源,世界的能源革命由此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卓筒小井现有9灶、41眼井,分布在卓筒井镇七个村落,现重点保护大顺灶。大顺灶有井三口、晒盐坝一处、晒盐(水)架一架、筒车一个、花车和羊角车若干、计量缸三个、大平坦盐锅两口、卤水储存桶四个、生产工具共计一百一十八件,灶房一处、盐工住房一处。
卓筒小井具有历史性、科学性和唯一性,载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中国钻探技术史》,它是近代石油钻井之父,堪称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12、饶益寺
饶益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南2公里的通济山上,始建于大明永乐九年(1411年),清光绪(1880年)进行了培修、扩建。该寺座西向东,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群面积2000多平方米,为歇山式屋顶抬梁式和悬山式屋顶穿逗抬梁架,以大雄宝殿为主体,次为弥勒殿、藏经楼、观音殿、右有厢房,左有戒堂,呈5个四合院布局,该寺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线条明快,斗拱古朴大方,脊饰雄伟壮观。长期以来皆为佛教重地,寺内众僧皆为男性,宗教类古建筑众多,各具特色,且保存较好。
1986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此寺庙书字牌《饶益寺》和《大雄宝殿》。
1987年12月20日,射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6月3日,遂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3、寂光寺
名称:寂光寺
时代:隋、唐、明、清
地址:遂宁市大英县蓬莱古柏办事处
寂光寺位于大英县西南方十公里处,座北面南,正统八年、弘治十三年大有修造,后因匪犯破坏较大,清代续修。现存有隋唐遗址,明代古建及清代建筑,是一个规范宏大的古建筑群。寂光寺自古为佛教活动场所,自下而上呈阶梯状,由魁星楼、弥勒殿、钟楼、大雄宝殿、转轮殿、观音殿、念佛堂等古建筑群组成。围墙长500米,作用:防止匪犯。寺内存壁画圣像三幅,色彩线条清晰流畅,其形神韵十足。寺前有千年古井一口,三百年以上古柏及银杉各一棵,气势参天,庄严肃穆。
 
1、名    称:鹫峰寺塔
    号:6一0702—3—405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代:宋
类 型:古建筑
所在地:四川省蓬溪县
    介:
    鹫峰寺塔位于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塔坐西向东,为方形十三级楼阁式塔,砖石结构,通高36米,底层边长5.7米,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方形须弥座塔基高0.85米。塔身每层各面分为三间,砖砌仿木倚柱、斗棋等。砖叠涩塔檐出檐较大,角部有明显起翘。塔身二层以上每层各面均开佛龛三个,以供佛像和采光、通风。塔内攀石阶可盘旋至顶。各层塔室均辟佛龛,龛壁彩绘背光、祥云。塔刹为宝瓶葫芦顶。
    蓬溪白塔体态高大,各层外观均采用仿木作工艺,历8 0 0余年,仅各层塔檐有局部损伤,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水平。
 
2、名    称:广德寺
    号:6—0703—3—4 06
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
时 代:宋至清
类 型:古建筑
所在地:四川省遂宁市
    介:
    广德寺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卧龙山麓,是川中佛教胜地,占地约4 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现存有宋塔1座、明代建筑1 0座、清代建筑9座。寺依山而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圆觉桥、哼哈殿、圣旨坊、碑亭、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法堂、三官殿、佛顶阁,依次排列,逐级升高。广德寺中轴线之东有千佛楼、燃灯殿、千手观音殿等古建筑。中轴线之西有观音殿、轮藏殿、善济塔、玉佛殿等古建筑。另有宋碑、玉印、玉佛等附属文物。
    广德寺建筑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殿宇形制多样,风景优美。保持了比较完整的唐宋建筑布局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3、名    称:宝梵寺
    号:6—0713—3—41 6
公布时间:2O06年5月2 5日
时 代:明至清
类 型:古建筑
所在地:四川省蓬溪县
    介:
    宝梵寺位于蓬溪县宝梵镇宝梵村,始建于北宋,称罗汉院。宋治平元年(1064年)宋英宗赵曙敕封为今名,是川中著名的佛教胜地。现建筑为明清遗存,总建筑面积约1700余平方米。寺依山而建,中轴对称布局,有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厢房等。主体建筑大雄殿
设计精巧,结构严谨,为明代中期建筑遗构。殿内壁画《西方境》作于明成化二年(1 4 6 6年),是佛教徒用作供养朝觐的尊像画,面积1 04平方米,工笔重彩贴金画法。另有清代《西游记》天花木板彩画5 2.5平方米。1986 年由附近定静寺迁入《诸天朝贡》明代壁画2 5平方米,以及宋碑等文物。
    宝梵寺建筑题记年代完整、明确,建筑原始形制保存完好,明、清壁画精致,是古建筑、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的珍贵资料。
 
4、名    称:陈子昂读书台
    号:6—0726—3—429
公布时间:2 O 06年5月2 5日
    代:清
类 型:古建筑
所在地:四川省射洪县
    介: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县金华镇金华山,是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青年时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玉虚阁一带。至清初,建筑坍坏。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1828~1831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陈子昂读书台坐北朝南,分前、中、后三院,占地54O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
    陈子昂读书台建筑群清幽淡雅,颇具清代江南园林的风韵。其清代木刻《陈伯玉先生别传》、《陈伯玉先生全集序》等,是研究陈子昂的重要史料。
 
遂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名称
年代
管理单位
一、国家级
 
 
1
广德寺
明、清
船山区
2
宝梵寺大殿及壁画
 代
蓬溪县
3
鹫峰寺及白塔
明、清
蓬溪县
4
陈子昂读书台
 代
射洪县
二、省级
 
 
1
毗卢寺及石刻
 代
安居区
2
灵泉寺
明、清
船山区
3
天上宫
 代
船山区
4
寂光寺
明、清
大英县
5
卓筒小井
 代
大英县
6
谭家大院
 代
大英县
7
郭子仪后裔墓葬群
 代
大英县
8
吉安寨遗址
 代
大英县
9
慧严寺大殿及壁画
  
蓬溪县
10
常乐寺
 代
蓬溪县
11
蓬溪奎塔
 代
蓬溪县
12
高峰山古建筑群
清代民国
蓬溪县
13
饶益寺
明、清
射洪县
三、市级
 
 
1
千佛岩摩崖造像
唐 代
安居区
2
节孝牌坊
 代
船山区
3
百福院
明、清
船山区
4
船山崖墓群(书台山崖墓群)
 汉
船山区
5
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起义旧址
1929年
船山区
6
席书墓
 代
大英县
7
高洞庙及石刻
明、清
蓬溪县
8
兜率寺
 代
射洪县
9
金华山观
 代
射洪县
10
楞严阁
 代
射洪县
11
泰安酢坊遗址
 代
射洪县
12
白流寺
 代
射洪县
四、县级
 
 
1
宗教寺经幢
 代
安居区
2
长安寺
 代
安居区
3
分水白塔
 代
安居区
4
龙居寺石刻及摩崖造像
安居区
5
长年坡摩崖造像
唐 代
安居区
6
龙潭寺摩崖造像
唐 代
安居区
7
大佛岩摩崖造像
元 代
安居区
8
中共遂蓬南中心县委旧址
1947年
船山区
9
五显庙
 代
大英县
10
老庙及摩崖造像
 代
大英县
11
精忠祠
 代
蓬溪县
12
张氏祠
 代
蓬溪县
13
定香寺僧房
 代
蓬溪县
14
关庙
 代
蓬溪县
15
洪济宫
 代
蓬溪县
16
净室堂
 代
蓬溪县
17
马道子湾民居
 代
蓬溪县
18
任隆蒋家祠堂
 代
蓬溪县
19
回水李氏祠
 代
蓬溪县
20
响滩大院
 代
蓬溪县
21
薛家老房子
 代
蓬溪县
22
金仙寺星辰车殿
 代
蓬溪县
23
鹫峰寺天王殿
 代
蓬溪县
24
南池寺
 代
蓬溪县
25
普光寺
 代
蓬溪县
26
常乐寺
明、清
蓬溪县
27
静悟院
明、清
蓬溪县
28
准提庵
明、清
蓬溪县
29
东山寺
 代
蓬溪县
30
东岳庙
 代
蓬溪县
31
洞宾寺后殿
 代
蓬溪县
32
二龙庙
 代
蓬溪县
33
法仙寺
 代
蓬溪县
34
范家庙前殿
 代
蓬溪县
35
佛子寺正殿
 代
蓬溪县
36
福兴桥
 代
蓬溪县
37
高桥
 清 代
 蓬溪县
38
高桥
 代
蓬溪县
39
广教寺正殿
 代
蓬溪县
40
郭家桥
 代
蓬溪县
41
何公庙
 代
蓬溪县
42
何氏祠
 代
蓬溪县
43
槐花关庙正殿
 代
蓬溪县
44
任家沟崖墓群
 汉
射洪县
45
太平桥崖墓群 
 汉
射洪县
46
广寒寺
 代
射洪县
47
金华文庙
 代
射洪县
48
文庙
 代
射洪县
49
东岳庙
 代
射洪县
50
佛照寺
 代
射洪县
51
桂花池牌坊
 代
射洪县
52
金家村字库
 代
射洪县
53
太和镇古城墙
 代
射洪县
54
通家山大雄宝殿
 代
射洪县
55
文星桥
 代
射洪县
56
金华古城墙
 代
射洪县
57
土桥村崖墓群
 汉
射洪县
58
向家岩崖墓群
 汉
射洪县
59
新场村崖墓群
 汉
射洪县
60
杨家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61
油房咀崖墓群 
 汉
射洪县
62
地母坡墓地
 代
射洪县
63
董家嘴墓地
 代
射洪县
64
何家祠墓群
 代
射洪县
65
蒲家嘴墓地
 代
射洪县
66
武南村墓地
 代
射洪县
67
小坟山墓地
 代
射洪县
68
寨子坡墓地
 代
射洪县
69
王家大山墓地
 代
射洪县
70
谢氏家庭墓地
 代
射洪县
71
谢向民墓
 代
射洪县
72
陈家洞寨遗址    
 代
射洪县
73
长生寨遗址    
 代
射洪县
74
龙泉寨址    
 代
射洪县
75
马鞍山猿人化石出土地点
 代
射洪县
76
贺成生平陈列馆
 代
射洪县
77
射洪烈士陵园
 代
射洪县
78
马墩村钱币窖藏
宋 代
射洪县
79
四垭村钱币窖藏
宋 代
射洪县
80
王爷庙
 代
射洪县
81
董家嘴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2
何家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3
红堡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4
黉门洞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5
火烧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6
梁子嘴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7
六龙观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8
龙背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89
龙头山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0
鸾凤垭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1
马老贝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2
青杠林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3
青龙村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4
青龙嘴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5
桐籽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6
杨家洞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7
圆山堡崖墓
 汉
射洪县
98
寨子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99
安乐寺崖墓群
东 汉
射洪县
100
卧龙坡崖墓群
东 汉
射洪县
101
白鹤林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2
蔡家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3
槐树嘴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4
李家坡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5
梁家嘴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6
青山湾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7
三房湾竹林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8
万龙村土冢墓
清 代
射洪县
109
谢文□夫妇墓
清 代
射洪县
110
百岁坟
 代
射洪县
111
茶树湾墓地
 代
射洪县
112
陈氏墓地
 代
射洪县
113
陈雨丰墓
 代
射洪县
114
何淮号夫妇墓地
 代
射洪县
115
李发滨墓地
 代
射洪县
116
李兰芳夫妇墓
 代
射洪县
117
李普泰墓地
 代
射洪县
118
刘氏四娘墓
 代
射洪县
119
周家祖坟
 代
射洪县
120
中山沟古墓群
清代
射洪县
121
龙洞子摩崖石刻
南 宋
射洪县
122
陈子昂墓
 代
射洪县
123
白骨亭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24
洞孔嘴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25
何家湾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26
猴子堡坡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27
龙洞子石刻
清 代
射洪县
128
大佛寺摩崖石刻
唐、明
射洪县
129
黄家岩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30
里仁村崖墓群 
 汉
射洪县
131
龙垭村墓群 
 汉
射洪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