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4-5 “死不起”,政府不应该去赚死人的钱

 千山暮雪1957 2012-04-05

“死不起”,政府不应该去赚死人的钱

  “现在很多人说北京死不起,不可能”,针对连日来“墓地贵”“葬河北”的报道,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姜晓刚表示,北京“豪华的死不起,经济的没问题”。“有骨灰墙不上,免费撒海不去,一定要求多少平米,北京土地那么金贵,怎么可能?”姜晓刚说,“北京一年死8万人,政府如果保障每人的墓地都至少1平方米,不出几年,北京就成坟场了,这肯定不行。”(4月4日《京华时报》)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竟被某些官员污蔑为一种陋习;在清明节,殡葬官员对民众“死不起”抱怨的如此回应,无异于对祖宗先人的一种亵渎。我相信,作为殡葬暴利的受益者,该官员对自己的祖宗一定扮演着孝子贤孙的角色,却将别人了却同样朴素心愿的行为斥为挑剔;其实总结起来就一个逻辑:有钱的,能给殡葬行业贡献暴利的,就公墓欢迎你;没钱的,不能给殡葬行业贡献暴利的,可以免费撒海,可以上廉价骨灰墙,但没资格抱怨“死不起”——因为你没钱,所以你的亲人不配入土为安。

  对于逝去的家人,做出一个体面的后事安排,表达一份朴素的哀思怀念,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被指责。说白了,清明节就是一个上坟的节日,都免费撒大海了,到哪里去祭奠?当然,不是说骨灰撒大海不好,但至少不应该强迫别人这样做,公众有祭奠亲人的需求和权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靠殡葬发财、卖豪华坟墓的,却对翘首企盼得到一个经济适用坟的人说,你怎么不去撒大海啊,你怎么不上骨灰墙啊,你怎么这么挑剔啊;其实,如果被他们当做贵宾的有钱人都去撒大海了,他们肯定才是最伤心的,绝对不会为“北京不成坟场”而高兴。

  “政府如果保障每人的墓地都至少1平方米,不出几年,北京就成坟场了”,猛一听,这样的话似乎挺有道理;可是,大城市的土地真有那么稀缺吗?为什么那么多占地庞大的高尔夫球场能够违章兴建,公益墓地就拿不出几个山头来呢?更何况,只要规划得当,墓地与山林保护完全可以不冲突,很多国外的公共墓地本身就是绿地公园。最关键的是,该官员提到了一个“人人平等”的问题,也就是不能保障每个人都有墓地,换言之,只能保障一部分人有墓地;那么,挑选的标准是什么呢?

  如果按国外的先贤祠那样,以特殊贡献或特殊牺牲来选择当然没问题;问题是,现实绝对不是这样,放眼全国革命公墓,安睡其中的,除了烈士和军人,一般都只有官员。而且,生前级别不同则待遇不同,死后级别不同则墓穴不同,甚至夫妻因为身份差异都不能合葬。我实在不明白,普通民众希望给家人准备一小块墓地都是挑剔都是陋习,如此等级森严的官员免费公墓制度难道却合情合理?还有,墓地既然如此精贵,为何竟放任其成为昂贵商品,而不能像提供经适房一样平等供给经适墓?

  除了可以进入先贤祠的民族伟人,国家给予公民的基本殡葬待遇应该是平等的,都有权平等获得一块公益墓地,而不只是官员可以免费获得、有钱人可以高价获得,普通人则必须无条件为避免“北京成坟场”做牺牲。说到保护土地资源,公益性公墓只可能比经营性公墓更有利于保护。关键是,政府不应该去赚墓地批租的钱,不应该允许墓地成为一种昂贵商品,而是应该由政府买单,按亡者去世时间先后平等供给墓地,像实现居者有其屋一样地实现死者有其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