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气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体会

 nylh 2012-04-05

补气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体会

  笔者运用补气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汇报如下。

  1 理论依据

  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尤以老年人为多,其在体质上有几个特定因素:一是“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二是“五脏之滞,皆为心痛”(明·张景岳语);三是“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本于心”(费伯雄语)。以上诸因素层层相因,由动于中,必摇其精,日久而脏为之损害。仲景所说“阳微阴弦,胸痹心痛,责其极虚。”恰中病机,指出冠心病是一本虚标实证,即心、脾、肾亏损为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闭阻为病之标。秦景明《证因脉治》云:“胸痹之因,痰凝血滞。”龚信《古今医鉴》:“心痹痛者,素有顽痰死血。”上述说明痰瘀交阻胸中乃为胸痹之主要成因。治疗上当以补为主,补中寓通,补不壅滞,通不损正。

  在治疗大法上,痰瘀闭阻应着重于“通”――化痰、祛瘀;脏腑虚损应着重于“补”――补益正气。一般疼痛发作时,先宜治标,治法以化痰、祛瘀为主;疼痛缓解后,宜治其本,治法以补为主。但是标本虚实常互相兼见,治疗上应标本兼顾,务使扶正不助邪,祛邪而不伤正。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的栝蒌薤白半夏汤具有通阳宣痹,化痰行瘀之效,成为迄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剂。本人在临床中,以栝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疗效满意。加减法:气虚明显加黄芪、当归、党参等;痰湿偏重加莱菔子、苍术等;血瘀,浮肿者加当归芍药散;疼痛明显合失笑散;脾气虚弱合四君子汤;脉结代,心动悸,阳虚浮肿者合真武汤及活血剂,如参苏饮(人参、苏木)和当归、红花、桃仁等;血脂高加山楂、麦芽。冠心病的伴随症状繁多,涉及许多脏腑,上述加减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一方一法为基础,然后随证变化,加减化裁,于配伍中以通为补,通补兼施。

  2 典型病例

  李某某,女,50岁。患冠心病已8年,胸骨后闷痛反复发作,曾用中药行气活血之剂治疗,病情时有反复,近半月来,心痛加重,每日约4~5次,服硝酸甘油方能缓解。有胸闷、怕冷、四肢欠温、疲乏无力、腿肿腰酸、胸痛彻背等症,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弱。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证属心肾阳虚,血瘀痰阻。治宜温通心肾,祛瘀化浊。处方:瓜蒌30g,薤白15g,半夏15g,桂枝12g,附子10g(先煎),党参30g,当归12g,赤芍15g,菟丝子30g,补骨脂20g,茯苓15g。3剂后心绞痛停止发作,他症亦渐减轻,续服原方15剂,诸症消失而愈,随访3个月,未曾复发。

  按语:本例为心阳虚之胸痹,说明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心病之后,累及肾脏,鉴于肾主水,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而复归于四脏。心影响肾,故出现肾虚之症,如怕冷、腰酸、腿肿等,当以瓜蒌、薤白、半夏通阳宣痹,以桂枝鼓动阳气,加当归、赤芍活血化瘀,加附子以温补肾阳,加菟丝子、补骨脂调节阴阳,增补元气。如腿肿甚者可加车前子、白茅根利水。

  3 体会

  冠心病是一本虚标实证,心、脾、肾三脏气虚为病之本,痰瘀痹阻为病之标,标实痹阻而发病。气虚、痰浊、瘀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三个重要环节。由此提出补气、化痰、祛瘀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治则,此法适宜于临床各型。临证时认准病机,施以本法,灵活权变往往能获全功。

  作者:陈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