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阜阳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一类具有简单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的DNA分子呈环状且具有染色体结构
C.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D.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2.下图中的翻译过程哪一种物质或结构,彻底水解的产物种类最多

A.① B.④ C.③ D.②
3. 科研人员测得一多肽链片段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其密码子分别为: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U、CCC、CCA)、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 GUC、GUA、GUG)。控制该多肽链合成的相应DNA片段为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解旋酶作用于②处,使氢键断裂形成核糖核苷酸单链.
B. 基因突变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为DNA解旋形成完整单链,结构不稳定。
C. 若该DNA片段最右侧碱基对T/A被G/C替换,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D. 一般来说基因插入三个碱基对要比插入一个碱基对更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
4.右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图,其中a和b分别代表不同分子或离子进出绌胞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时②的含量减少
B.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C.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③分子制成微球体用来包裹重组DNA分子,作为运输工具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相应的受体细胞中,这是利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如图示为神经细胞膜静息状态,则a、b可分别表示K+和Na+.

6.某研究小组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核仁 |
叶绿素 |
叶绿体 |
线粒体 |
中心体 |
核糖体 |
纤维素酶处理 |
甲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乙 |
+ |
- |
- |
- |
+ |
+ |
无变化 |
丙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丁 |
+ |
+ |
+ |
+ |
+ |
+ |
外层破坏 |
A.甲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没有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乙生物一定是真核生物,但不可能是植物
C.丙生物由于没有叶绿体,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D.丁生物一定是绿色开花植物
7.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现有一种细菌,其S蛋白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蛋白不能与链霉素结合。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S蛋白变化的原因是细菌基因结构的外显子中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
B.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菌的特效药
C.该细菌内S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D.S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链霉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8.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 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右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9.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DNA分子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先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序列已知的八核苷酸的探针,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靶核酸序列,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TATGCAATCTAG(过程见图1)。

若靶核酸序列与八核苷酸的探针杂交后,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如图2所示,请分析溶液中靶序列为( )
A.AGCCTAGCTGAA B.TCGGATCGACTT
C.ATCGACTT D.TAGCTGAA
10.目前,欧洲、亚洲许多国家再度发现了禽流感疫情,并引起了人体感染,造成多人死亡。科学工作者经研究,发明了数种快速检验禽流感病原体的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镜检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病人的痰液或血液,以发现病原体
B.PCR;体外基因复制技术,可在几十分钟内把病原体的基因扩展到数百万倍
C.抗原抗体法:用特殊制备的病原体蛋白质与病人血清中的相关抗体特异性结合,以发现病原体
D.DNA探针技术:用发射性同位素、荧光因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 分子杂交原理来检测病原体
11.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供体性状相同的代孕母羊子宫内
12.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识别序列是CCTAGG,它在A和G之间切断DNA。下图表示用该酶处理某基因后产生的片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正常基因中有4个CCTAGG序列
B.产生的DNA片段可用核糖核酸连接酶连接起来
C.用该酶处理得到图示基因片段要水解3个磷酸二酯键
D.若该基因某处有一个CCTAGC突变为CCTAGG,用该酶处理后将产生5个片段
1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B.CO 2 C.胰岛素 D.K+
14.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粉状硫
10g |
K2HPO4
4g |
FeS04
0.5g |
蔗糖
10g |
(NH4)2SO4
0.4g |
H20
100ml |
MgS04
9.25g |
CaCl2
0.5g |
I |
+ |
+ |
+ |
+ |
|
+ |
+ |
+ |
Ⅱ |
+ |
十 |
+ |
|
+ |
+ |
+ |
+ |
Ⅲ |
+ |
+ |
+ |
+ |
+ |
+ |
+ |
+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足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15.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16.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17.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而致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能生长,-不能生长)
|
A |
B |
C |
D |
E |
甲突变菌 |
+ |
- |
+ |
- |
+ |
乙突变菌 |
- |
- |
+ |
- |
- |
丙突变菌 |
+ |
- |
+ |
+ |
+ |
丁突变菌 |
- |
- |
+ |
- |
+ |
分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可以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
D. 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 B D A C E
18.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的质粒 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
B.清楚肿瘤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培养基中生长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19.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人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20.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外受精是指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在相应溶液中受精
B.受精卵发育到原肠胚阶段才能进行胚胎移植
C.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通常都需加入血清
D.试管婴儿技术主要包括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 1975年科学家首次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克隆指个体、细胞、基因等不同水平上的无性增殖物,单克隆抗体中的克隆是指细胞水平上
(答细胞名称)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二分裂),所产生的抗体特点是 。
(2)如图所示的单克隆抗体来自 , 应用于人体,会作为 产生 ,加速排斥反应,以及完整的抗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过大,难以穿透肿瘤组织,达不到有效治疗的浓度等问题,制备出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单克隆抗体,成为科学家们的主要研究课题。
(3)制备单克隆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般从 (器官)中采集。从下表看,用于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是特定的 培养基。
培养基特殊成分 |
主要作用 |
次黄嘌呤 |
骨髓瘤细胞不能利用 |
氨基蝶嘌呤 |
阻断DNA合成 |
胸腺嘧啶核苷 |
脾细胞用于合成DNA |
(4)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① 体外培养法,可获得10μg/mL的抗体;② 动物体内诱生法可获得5~20mg/mL的抗体。你选择的方法及原因是 。
22.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既提高了产量,又有了安全保障。下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在此工程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水平的现代生物技术主要有: 。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②为 ,能实现②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 。
(3)图中①一般经 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去核后做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原因是:
_。
(4)从A—D中选出④到⑤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方法 ,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 。

(5)⑦是⑥生出的后代,那么⑦的遗传性状和 最相拟,为什么? , 要实现⑦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⑦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_。
(6)用这种方法生产药物与工厂化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在于 。⑦和某些转基因羊可通过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类所需药物,这类的转基因动物被称为 。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基团)。
(2)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_____方式。
(3)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右图中[③]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 ]________。
(5)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右图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
Ⅱ .下图为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它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已经叶绿体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光合作用光反应需要PSⅠ、PSⅡ、Cytb6/f、ATP酶四类蛋白复合体,暗反应则需要同化C02的酶,为了探究C02同化场所在哪里,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请你协助完成“探究C02同化场所是在叶绿体的基质还是在叶绿体的被膜或类囊体的膜上”的实验。

(一)、设计思路:
首先要提取出完整的叶绿体,然后把_ ____ _分开,分别检测暗反应活性。
(二)、实验步骤:
(1)在适宜的条件下,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完整叶绿体。
(2)将提取的完整叶绿体放入_ ____ _溶液中,然后高速离心,上清液中含有_ ____ _,沉淀物为_ ____ _。
采用以下测定可判别C02同化场所:
(3)分别在上清液和沉淀中加入_ ____ _,检测有无含有14C-光合产物的生成。
(4)也可将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和沉淀物进行电泳,只有从上清液中能分离得到_ ____
(三)、请写出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24.下列三图分别表示基因的结构示意图和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图C中的目的基因是从图A和图B中的哪一个图所表示的基因提取的? ___,图C中科学家在进行[①]操作时,一般要用___ ____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 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通过___ ____而结合。近十年来,PCR技术(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也可用来获取目的基因,请说出PCR技术扩增DNA与生物体内DNA的复制所需条件有哪些不同(至少答两点):
⑵[III]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2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