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后之迷茫的一代:为什么都想去当公务员?

 杨潮爷 2012-04-07

国外的一家调研机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研,问他们国家的普通老百姓,听到“中国”二字,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们的普遍认知是什么?最集中的答案就是“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中性的答案,没有好坏之分,人们只是不清楚中国将何去何从,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很复杂,有希望,有赞赏,有担心,有害怕,有敌视,有恐惧。因为我们还没有清晰地、有效地按照西方人的思维逻辑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说法,更无法把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带有明确里程碑的改革开放路线图描述清楚,所以大家感到很迷茫。

同样道理,今天80后面临的困惑也与“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人们无法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未来,无法给自己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才变得迷茫。这个问题不是80后本身的错,而是家长、老师、上司的错。其实,在一个人15岁到25岁这段时间,是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人们长大了就不会迷茫,遗憾的是绝大多数80后的家长、80后的老师迫于社会的压力,整天忙着自己赚钱,却没有履行好自己的义务,没有把下一代的价值观塑造当做大事来看待。虽然老一代人通过自己的奋斗给80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享受,但是却没有在关键时期给80后应有的精神引导和价值观塑造。于是80后看到的都是拜金主义的行为,对什么都不再相信,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很多人迷失了,他们没有信仰,没有生活目标,没有事业目标,没有个人追求,不知道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当他们看到曾经非常有信仰的一代人放弃了原有的信仰而没有底线地整天拼命捞钱的时候,他们的心灵被扭曲了。就像一个中学生独自去美国很容易学坏一样,因为免疫力有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迷失,很容易被周围的坏孩子影响。

为什么很多80后都想去当公务员,难道他们真的喜欢做公务员这个工作吗?未必!主要原因就是公务员这项工作最踏实、最保险、最稳定。不管自己喜欢与否,公务员的工作是确定的,待遇是确定的,前途是确定的,这就是“公务员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人们急需摆脱“不确定性”,能让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得到什么,不需要过多地担心,不需要拼命地努力,是一条相对容易走的路,尽管不能大富大贵,却可以活得无忧无虑,很多人把这条道路当做无奈的选择。至于那些认为当公务员将来可以利用权利寻租,可以捞到好处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在没有任何信仰,没有任何理想,拜金主义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的环境中,很多80后越来越迷茫,有句话说得好: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变化太快!于是80后对很多东西都失去了信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相信什么都不如相信钞票。于是大家把关注点转向了自认为最可靠的那样东西——钱。可是钱这个东西很奇怪,没有它不行,可是仅有它也不行,很多有钱人内心深处都非常空虚。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我曾经给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营销咨询,在项目结束的那一天,老板请我一个人单独吃饭,一来表示感谢,二来想和我聊聊。当我们聊完了工作上的正事之后,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高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私人问题吗?我说当然可以!要知道,如果有人和你谈论他的私人问题,那是绝对信任的信号,如果上司或同事愿意把他个人的私人问题和你谈,希望你帮忙,希望你出谋划策,那是把你当做好朋友的表现,一定要把握好才对,这比一般的工作关系要近很多倍。那位老板这样问我:过去我买一辆奔驰S600,至少能高兴一星期,可是,现在不管买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你说怎么办?

对我来讲,这是头一次听到有钱人居然会有这种困惑。所以我就问他有没有什么爱好,他说没什么爱好,我问他经常出国旅游吗?他说不喜欢出去!我问他是否喜欢打球,他说没有兴趣!于是我问他最喜欢做什么,他想了好一会才说:工作!他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日。听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惊讶,没有想到一个亿万富翁的内心是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空虚,这样的迷茫。我又问他你这样一天到晚努力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已经有这么多钱了,干吗还要这么辛苦?他想了很久才说:我好像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那一刻我立即想到了那句著名的玩笑话:穷得只剩下钱了。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人,所以在这里奉劝大家一句话:不要根据远距离看到的形象去评价一个名人,更不要根据道听途说去判断一个人,一定要做认真细致的调研之后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很多东西都是距离产生美,在你不了解实情之前感到很美,而了解了实情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如果有一天你知道了某一位“打工皇帝”是抱着当太监的心态忍辱负重才换来的财富和地位,你愿意那样做吗?

渴望成功是大多数80后的共同特征,也是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但是成功有捷径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捷径是因为成功的路程可以缩短,只要找到明白人指点,只要遇到“伯乐”就会加速成功;说没有捷径是因为成功的道路是艰难的,要有耐心和恒心。过去十年,各种成功学和夹杂着成功学的培训风靡中国,很多人愿意花很多钱去上成功学的课,遗憾的是这种培训的确成就了很多讲成功学的讲师,让他们真的成了成功者,却没有造就几个成功的学生。要知道,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和经理人往往都没有学过“成功学”,而那些接受过“成功学”训练的人却很少能在普通行业取得成功,除了保险行业、直销行业、培训等特殊行业以外。在这三个行业中,很多企业都把“成功学”当做训练员工的法宝,而年轻人在接受了成功学的训练之后热血沸腾,短时间内群情激昂,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可是激情过后必然是失望和迷茫。当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当欲望被挑拨出来的时候,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没有耐心慢慢地挣钱,而是想一夜暴富,一些80后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可是却不得不接受当一个普通人的现实,这种落差带来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先是失望,接着是迷茫。

要知道,成功不是通过学习或者训练就能达成的,也不是仅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就能实现的,成功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换来,需要付诸行动。只要一个人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有“十年磨一剑”的心态,就一定能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沉住气,不能急于求成。

当大多数人都往某一个方向走的时候,你能否冷静地思考,不去凑热闹?这是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当年我20多岁的时候,很多人都去考研、出国,那是最风光的,但是我没有选这两条路,而是选择了去当时无人看好的外企,因为多年来我一直信奉“换个方向就是第一”这个座右铭,我坚信:要想出类拔萃,必须与众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不去跟人争,不去跟人抢,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计划和时间表,扬长避短,非常从容地实现“不战而胜”的目标。

可以说,一个年轻人最忌讳的就是想法太多,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今天尝试一下这个,明天尝试一下那个,到头来什么都干不好。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统考的作文题,就是讲的这个道理。那是一个看图作文题,画面上一个人在某个地方用锄头刨地,希望能挖出水来,可是刨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水,就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刨,还是没有水,于是他换到第三个地方再刨,结果还是一样,于是这个人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地方没有水,就放弃了。其实,这三个地方下面都有水,只要他在任何一个地方坚持下去,再多刨几下,就能出来水,遗憾的是他没有坚持下去,结果很惨,白忙活了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到头来只有挫折和迷茫,见右图。

今天的80后如果能回味一下这个故事,也许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也许就不再迷茫了。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苦心经营,就像一个中小企业需要苦心经营一样,在企业刚刚起步时,最重要的法则就是聚焦,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某一个非常小的方面,从而在一个非常窄的领域形成相对优势。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应当努力在1%的领域成为专家,在剩下的99%的领域敢当学生,虚心求教,谦卑地向专家学习。

 因为缺乏引导,缺乏关怀,很多80后都在重复着同一个错误:只要今天有饭吃,就不管明天是否有粥喝。结果每一天大家都是忙碌地低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在出门之前没有准备好地图,更没有把路径规划好,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经常讲这样一个概念:昨日之选择,今日之结果;今日之选择,明日之结果。就像老祖宗说过的那样: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如果不能把眼光放远,就一定会迷茫。我认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既不是看他的记忆力有多好,能背出来多少经典文章来,也不是看他是否擅长“脑筋急转弯”,会猜谜语,会成语接龙,更不是各种智力竞赛的表现,那些充其量都是小聪明(却是很多国人最擅长,也最津津乐道的领域)。真正的大智慧是看一个人能看多远,如果一个人能看到未来5年,甚至10年的话,他就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准备,非常从容地过日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只有当一个人看清未来的时候才能“倒着活”,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当然要看清未来,需要一双慧眼,需要“贤人指路”,需要学会借力。绝对不能把自己“宅在家里”冥思苦想,一定要走出门去交流,去拜师学艺。要知道,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与谁同行。

这个问题不是中国的80后所独有的,其实中国的众多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也很迷茫。很多企业家(或者说老板)都不知道未来将会怎样,大家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借力的意识,二是存在思维误区,所以没有几家企业愿意花时间,花金钱把自己的未来规划清楚,把企业的五年战略规划做好,因为他们固执地相信“计划赶不上变化”,以为未来无法预测,无法规划,其实这种思维是错误的,人们只是给自己不做计划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的通病,那就是喜欢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喜欢“想当然”地去做事情,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去做调研,去搜集数据,去科学论证,因为拍脑袋做决策最简单。

80后今天的问题与他们成熟的晚有关,因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6个大人面对一个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缺乏独立意识,所以延缓了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有些人尽管已经30岁了,可是心理成熟度只有25岁,有些人已经25岁了,心理成熟度只有20岁。与70后和60后相比,大概有5年的滞后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80后有看法,到了成熟的年龄不成熟,到了理智的年龄不理智,到了奋斗的年龄不奋斗。希望全社会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一些耐心,这一切都不是他们的错,只要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多给他们5年的时间,很多人都会从迷茫中走出来,把一个30岁的80后当25岁对待,把一个25岁的80后当20岁对待,也许大家就不再对80后有成见了。其实,我们看到很多步入30岁的80后已经从迷茫中走出来了,他们已经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已经理性地看清了自己,看清了社会,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不过我还是要给广大的80后一个建议,今后遇到各种困惑,各种迷茫,一定要记得一个原则:有困惑,找专家。这样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长和成熟,少交学费,少走弯路,能尽快从迷茫中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