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孩子忧患意识的培养

 乐牛德 2012-04-0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谈孩子忧患意识的培养
     简单地说,忧患意识,是指一个人对未来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并由此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重要精神动力。
    忧患意识,是中华主流文化的精髓,是关注社会,面对人生,正视现实的基本素质。《国歌》里唱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古代文学家范仲淹,一直都在颂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民族精神。
    孟子在谈到人的发展时断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指出:“在我们中间,谁能忍受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谁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注意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
    谈忧患意识,不得不强调危机感和责任感。孩子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一个责任心强的人,事业就容易成功。下面的两个案例,很值得家长们深思——
    其一、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打人,李双江亲自到医院向伤者赔礼道歉,把问题全揽在自己身上。这样做会使孩子有恃无恐,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
    其二、美国前总统里根11岁时,踢足球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要他赔偿12.5美元。父亲对里根说:“你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按照父亲的要求,里根到邻居还了钱,便不辞劳苦,边读书边打工赚钱。
    多么鲜明的对比!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家长要以新的观念教育孩子,尤其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
    家长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以一个对工作和生活极端负责任、对未来忧虑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走进孩子心灵的深处,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细致地做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白,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必定遇到许多艰难和挫折。只有临危不惧,坚强面对,才能迎难而上,体会生命的意义。
    要转变家庭教育的价值观,不怕孩子吃苦。家长要创造情景,对孩子进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挫折教育,使孩子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认识到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财富。
    孩子有了忧患意识,就会正确面对艰难困苦。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磨练坚强的意志,培养开拓的精神。
    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开心,但开心只是主流。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主要是培养他们思考事情的意识,做事要有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世事没有绝对的开心,也没有绝对的忧患。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开心中学会承担,在忧患中享受成功。让孩子明白,没有任何人(包括父母),有让他们开心的义务。孩子必须学会自己的事情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并且学会为别人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受挫折和打击时,也保持乐观的态度、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