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李泽厚2010谈话录

 天使的指引 2012-04-07

李泽厚2010谈话录

日期:2011-05-09 作者:李泽厚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李泽厚2010年谈话录》是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李泽厚的最新著作,围绕他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哲学观点以及中外哲学、文化、社会发展等主题,以九个话题为纲领,充分梳理了李泽厚的学术创建和独特个性。正如作者之一刘绪源称:该书“不仅有助于了解李泽厚的思想、作品和治学道路,对于今日中国的大学教育,对于新一代学人的成长成才,也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陈寅恪治史,所用材料也是不多的


  李:《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五十年代写的,一部分是七十年代末写的,后者在材料上,没有五十年代时用得那么多。所以有的人认为,我后来的文章没有像早年的文章那么“扎实”,王元化先生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我没和他讨论过。
  但搞现代思想史的金冲及,当时却跟我说:你最近的几篇文章,比过去的好。他是指后来写的,就是我那些材料不多的文章。真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七十年代写的那些,今天看来是普通常识,例如对梁启超、王国维的评价等等,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颠覆。
  其实陈寅恪先生治史,所用的材料也是不多的。他材料看得极多极熟,但用的时候,只把关键的几条一摆,就定案。他主要是有insight,洞见。有见识、史识。王国维、陈寅恪、钱锺书,是今天人们羡称的三大家,我以为,论读书多,资料多,恐王不如陈,陈不如钱;但论学术业绩,恐恰好相反。王国维一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抵得上多少本书啊,太了不起了,有洞见!
  刘:你的比较,很独特,很犀利,事实也是如此;但好像还应考虑到他们生存的时代。这三个人是在三个不同的年龄段,他们能安静做学问的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不一样的。我还有一点疑问,就是陈寅恪的材料功夫非常扎实,有时运用考证材料,简直是不厌其烦、车轮大战,像《柳如是别传》……
  李:我不是指《柳如是别传》,我对这本书评价不高。真正能代表陈寅恪治学水平和治学方法的,还是他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那些书。你看一看那里的材料和观点,就清楚了。他的书常常并不厚。此外,他似乎随意讲的几句话,也极有见识,抵得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例如他说到秦代的那一套是从孔夫子那里来的,我经常引他这句话,其实他这句话只是提到一下而已,也并未论证,但极有分量,与传统说法根本不同。又如陈讲儒家长处在伦常制度,而不在学说思想方面等等,也没去论证,但这片言只语的洞见我以为抵得上好些书。他史识极高,有如王国维,比起郭沫若、侯外庐硬套公式,更接近唯物史观。这我说过许多遍了。当然,郭对历史学还是大有贡献的,如对甲骨文的研究,如《青铜时代》中的一些文章。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