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于她的智慧:激情打鼓

 独自在天涯 2012-04-07
打鼓,重塑她们的生活

“看她们打鼓,不到一分钟,你一定会被她们的激情感染。”很多看表演的观众说。因为她们打鼓中迸发出的真诚和激情是你看专业打鼓队看不到的,激情来自她们打鼓时充满青春、亮丽气息的姿势、动作,来自发自内心、充满张力的脸上的笑容,以及把动作、笑容与有京剧特点的疏密强弱组合明快的鼓点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气氛。

这个平均年龄56岁的 “红半天女子鼓乐团”,通过激情四射的打鼓表演,展现中国中老年妇女的精神风貌,感染观众,激励观众,赢得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扬。她们不仅多次被有关媒体报道,还走出国门,先后去过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芬兰、爱沙尼亚,她们连续六年被北京市文化局评为北京市优秀品牌团队。

每周一、三、四上午9点到12点,是鼓乐团的排练、训练时间,鼓乐团的队员不论家在大兴、通州还是石景山,每到排练时间,46名队员基本都能按时到位,常年如一日。来排练的队员都画着淡妆,个个腰身挺拔,穿着时尚,她们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然而,当初,这支群众文艺队伍组建时,队员都是下岗女工,没有任何打鼓的技艺。

15年前,北京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和文化馆的干部单连伟看着办公室里摞着的四面直径一米的大鼓若有所思,那四面大鼓刚刚参加完香港回归庆典活动。沉思中,徐伟提议招下岗工人组织个女子大鼓队。原来主管音乐的单连伟转身变成了一个未来女子大鼓队的队长。

1997年初夏的一天,单连伟把四面大鼓摆到文化馆前面的小广场,雄壮有力的鼓声吸引了周边的人们。听说要成立鼓队,很多人现场就报名。最后,文化馆从中招了80名下岗女工,“红半天下岗职工女子大鼓队”就这样成立了。1998年大鼓队改名“红半天女子鼓乐团”。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