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细雨,乍暖还寒正清明
春寒四月闹离分,残雪消处草渐深。 嘘唏晨阳遮暖树,一蓬清水又沾尘。 柳枝嫩叶雨纷纷,燕子来时芳草新, 梅雨凝珠清明近,一纸素笺念故人。 清明时雨轻飞扬,清明情怀清明藏。 清风清明半月魂,半梦孤魄醉清明。 寒食清明雨纷纷,方樽斟满祭先人。 一柱清香寄哀思,几缕轻烟慰亡魂。 ——雨馨 鹅黄泛柳,春寒料峭,春社已过,清明又至。清明,是一个节气,表明春暖花开的节气,清明,是一种思念,表达蜷蜷忧伤的思念。 清明,本是一个天清地明的爽朗日子,却由着历史地传袭,背负了一身的泪水和思念。让多少人在这一天里泪抛九泉,凄凄惨惨戚戚;让多少悲泪染成山头杜鹃红,就连子规也带血悲悲啼啼悲悲。 清明,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成为世人祭奠亲人的一种集中方式。飞花逐叶,蝶零草乱。泪沾裳,冷风长,人凄凉,短愁肠。知音自古谁心死,冷暖余生只自知。雨飘风轻春意闹,柳絮飘曳蝶亦绕。如今枝上滴露又于几时知晓,说与谁知道。 在纷纷细雨中,梨花风起正清明,掀动一脉恣意的春风,翻起一些纷繁的记忆,把一年年的思念,折叠在一起,把一束束鲜花放在墓前,也许时间在这里凝固,但却延续着永恒。这就是清明节。 供祭,焚化,叩头,祭拜。墓碑,一排排整齐有序,碑上刻着字,或黑或红,闪烁着阴冷的亮光。时间在这里凝固,但却延续着永恒。 此时,很多的墓碑前已经开出些不知名的小花,细小的花瓣在风雨中摇曳着,隐约透出某个亲人慈祥的微笑。 偶尔会传来几句带韵味抑扬顿挫的哭腔,似乎在缅怀,又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悲喜人生。哭声,只持续了片刻,就随着风声水声远去了。 一切,又归于平静,然后世界又会再次变得喧闹了起来。总是这样的,白天,落至黑夜,平静,然后变得喧嚣,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生离死别,原来只是一瞬间,定格在一瞬间。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到,托体同山阿。”岁月在指缝间溜走,年华在不知不觉中老去。当所有的悲伤随时间渐渐淡去,剩下的是那如丝如缕的怀念,时常爬上心头…… 清明,一个简单的符号,一诗一画一琴一梦,就是清明的写照。无论是仲春绽开的娇艳百花,还是不语的蔷薇,终究抵挡不住清明的眼泪。 清明,带着几许羞涩,让所有的色彩变得忧伤灰冷,记忆发黄变成往昔。 世界给了路,却从未告诉我们该怎么走。家的意义在于,不仅给了我上路的勇气,也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清明易落梨花雨,黯淡芳魂渡。云凝柳泣总关情,杜宇声声啼血化悲鸣。小桥老屋依然在,那管人无奈。是非恩爱已成尘,何故一心追忆倍伤身?愿家人的下半生更精彩。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无论世事如何变,总能乘风归家;幸福是,尚前有家可回;幸福是,推门进屋时,有个声音说:“你回来了!”愿用爱的脚步,去踏平荆棘与困苦,让你的爱无限延伸。 烟雨掠过岁月古老的城墙,梦境一般地流淌在江南杏花的诗情中。塞北孤烟在无边的旷野间消散,一些青梅已成往事,一些时光依旧如流。秦汉古风吹过唐宋的天空,零落于今世的风尘中。回首处,山河共一色,日月照古今。 一语“野棠花落又匆匆””撕开清明孤感般岁月的凄凉,承载那千年沧桑泪痕;一词“一枕云屏寒怯,楼空人去”定格清明时节寒淡写照的思绪,难言多少儿女情长;一片“旧游飞燕能说”画满清明相思惆怅情怀的宣纸,隽写生生世世的南柯梦。 翻阅旧时念想,展开一年一年的清明,仿佛“三杯两盏淡酒”,是一腔无助的写照,那影像那酸楚,历历在目,映嵌出一个女人的孤影与情仇,与殇殇的旧时苦痛日子,折射出历史下的任性与轻狂。 想必易安已经忘记“沉醉不知归路”,那梦中流连的闺情与愉悦,那旧梦依稀不再园过.三番两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已知道“到黄昏 点点滴滴”的惆怅,留给历史眷恋收藏。 被雨打得狼狈不堪的行人,细声回味,总是在耳畔回旋起“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传唱的这首《清明》,经久不衰,雨中的清明清晰明了也惨淡,叙说一个断魂的凄厉年华,一年一年的执着,就是为这清明的情节,写就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仅仅只是心魂或是?尽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记录很冷的一个凄苦节气,但在百姓的哀鸣里,俨然浑然天成,且无雕琢之痕。朴素 自然的风情,在阴冷中深刻而酸楚,茫然而苍白。 清明在历史的刻痕中,渐渐变得事故起来。年年聚,年年记,年年一样,而不一样的是鲜活的思想,把清明的情怀写就。程颢的“芳草绿野恣行事……不妨游衍莫忘归”;高启笔下的“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而吴惟信眼中的清明,乃是另一番风流笔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郑板桥的“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节序太无情,不肯留停,留春不住送春行。忘却罗衣都湿透,花下吹笙。”一个“湿”字,将清明前后多雨阴湿的天气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苏轼的“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由“柳深青”、“柳絮飞”、“梨花开”等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人生几何的无限感叹。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不仅对清明时节桃开李绽、野田荒芜、雷鸣雨洒、龙蛇惊蛰、草木复萌等景物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而且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屈原的“香草美女”李白的“月下独剑美酒”陶潜“菊花与飞鸟”一样,写满了一代一代人的牵念与怀古情节。仿佛写成一种境界,一种发泄的自觉意识。 清明时节,风和日暖,万物复苏,草木争荣,芳菲竞开,这一派阳春烟景不仅在诗词中唯美,更在人生中寄托一片情思。 既而怅惘中,我的清明是什么?是一腔的忧伤,这满腹的忧伤,竟然变得如此摄人般的旖旎与炫美,有些愁怨,有些酸楚来。一个简单的文字,一切平淡的意像,一种借喻的群落,一片苍生的眼泪……铸就我和我笔下的那一丝,那一缕清明情怀。 自由快乐的小鸟,日暮还巢的归鸟,来来去去几千年,重重刻上清明的墓碑,纪念直到永恒。我也写下这篇不经意的文字,做为我的纪念。 有时候觉得做一个人挺悲哀的,既不能决定为何存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预知何时离开这个世界,同时大部分人也不知道在每天的生活中为何要一直不停地做事。 人们的经历也是一样,生命的分离带来了清明节,人的经历的不同也一样可以带来清明节。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毕竟逝者已矣,活这的人还要继续生存,虽然不能把握为何而来,何时而且,但至少能把握这个不确定的生命。 清明,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有两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事情,一是生命,二是人生。 清明,既是大自然的景象,也是文人情怀的意象,也是自然生命的一种炫美景观。清明,一个简单的符号,它被诗人赋予了万般迤逦的意蕴,它被骚客完美了那追求自由的心灵,它被文人彰显了灵魂中光明与俊美人格的刻画。清明情怀的自然,是眼里飘过的丁香味道,是诗情画意下那流水殇殇的幽怨,是古琴月下与杜鹃啼血的惆怅。一诗一画一琴一梦,就是清明的写照。无论是仲春绽开的娇艳百花,还是不语的蔷薇,终究抵挡不住清明的眼泪。 幽怨的情结,一腔幽怨的岁月,一丝不挂的清明,坦诚般惊心,卧在我心底升华,在一种张扬的幽怨中,泣血而歌。 清明写清明,清明写情怀。文字,便是心灵情节的舒展与翘盼,长长久久般回味,永永远远般伤痛。一腔清明的眼泪,化为一世清明的情怀!为史,为我,为记忆! 清明,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简单而值得纪念的历史缘故,成为每个人也要经历的一段心路。人们祈盼着,人们也奢望着,人们还虚假着的许愿着,渴望能够实现那虚无缥缈的梦想。这也叫清明的情怀,是人们在现实中的理想之坦途的唯一进口,我却在寻找出口……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一样的乍暖还寒,一样的烟花细雨,不一样的是每个世人的思想。 风儿还在吹,雨儿还在飘,叶儿还在落,曲儿还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静之中。 来时,想忘掉忧伤、怜悯和酸酸的痛楚;心路,漫长如同一段岁月,要慢慢回味。 年华如水,流不走生命最深切的感动。 风起时节,笑看落花,拈一缕平淡,蓦然回首,却是刹那芳华。 岁月的风声很轻,很柔,如一曲笙歌散尽。 季节的落红很真,很美,如一曲春秋梦寒。 夜的风清冷地回响,回响着所有珍贵的记忆,还有生命中那些美丽的邂逅。 我们在前行,一路风景。 而在这之后,春天的风一天天走向深远、走向辽阔,直到春色满园。 十指连心,这些通过连心手指敲打出来的文字,就是心境的写照。让我用这一段文字为父亲,为母亲,为家,为记忆!
雨馨 2012年4月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