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图里的哲学韵味

 欧阳笔记 2012-04-08

太极图里的哲学韵味  

  

 太极图里的哲学韵味 - 微尘 - 微尘  WEICHEN

 

 

“太极图”是在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特殊和珍贵的图案,我们除了了解“太极图”的来源之外,更应该探索和了解“太极图”中所蕴含的中国哲学的理念,它不仅代表着浓厚的中国哲学韵味,而且还浓缩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意韵。

首先,“太极图”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理念的基本范畴——“阴阳”。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人认识宇宙与人生的根本观念。在中国古人看来,混混沌沌的世界是有可循的准则的,天地,日月,风云,男女……,对立的因素互相依存,于是,聪明的中国古人就用“阴阳”来表示。不管是后来被称之为“形而上”的宇宙之道,还是后来被称之为“形而下”的日常生活法则,似乎都有着天人关系,都有着“阴阳”的对立与和谐。更妙的是,天地、男女、阴阳,后来居然能用“太极图”来表现,阴阳鱼的对立与和谐,对应与统一,其哲理十分深刻。用近现代的哲学观念来解释,“太极图”充分表现着对立因素是统一体的构成部分,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呼应、互相协调,既对立又统一地共处于一个太极和谐的态势中。从“太极图”中可以看到,“阴阳鱼”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对立,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对立的因素是共处统一体中的,矛盾的双方互相呼应,在动态的衍生变化中促进了事物的发展,而事物发展的终极目标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阴和阳的要素在对立、对应中,在共存与共容中,在包容与调和中,求同存异,扬弃积优,对立的因素在互动中寻找平衡,注重互补,追寻和谐,共创双赢。对应统一,圆润谐和的“太极图”启迪我们,对立中求平衡,矛盾中求发展,互动中求和谐才是最根本最理想的目标。在对立态势中,平衡,包容,互补,协调,创造多元统一的结果,才是事物发展的积优趋势,也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其次,从太极图中,我们识读出了中国古代先民最早概括出来的系统的哲学观念。人们对“太极图”的诠释常常追溯到《易传·系辞上》。“太极”一词可能最早是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中国古代哲学,不仅把“太极”视为宇宙之“本”,而且也视为人世之大道。“太极”运行,使阴阳相分并产生天地两仪,阴阳不断相分,便产生春、夏、秋、冬四象,后来衍生宇宙万物。比如,《老子·四十二章》就表达了“太极”哲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此观之,太极是“一”,是宇宙万物之根,阴阳为二,对立、呼应、互补、协和,之后衍生宇宙万物,可见,生生不息的运动与发展正是太极之本性。 

从现代哲学的观点看,这是相当具有系统思想的哲学观念,万物统一于“太极”,“太极”隐含着对立统一的因素,万物归一,多元统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统一,世间万物构成了一个大系统,生化发展,衍生演进,与时俱进。现代“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中的系统论,其基本思想,不是可以在中国古代“太极图”所隐含的哲理中找到思想萌芽吗? 

再次,从太极图中,我们看到了图解式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理念。在先秦诸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各家各派都这样那样地融合、继承和解释着“太极图”的思想观念,作为儒家六经之首的《易经》,吸取和释解了“太极图”说,儒、道、兵、法,纵横、阴阳等家皆有“太极图”观念影响的影子。先秦之后,历代的哲人对“太极图”作了很多的诠释,表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比如,三国时的魏孟康,以“太极元气,含三为一”来解释太极图。在他看来,“三”是指阴阳鱼太极图中的白、黑及白黑的分界线。“含三为一”表面上指的是指白、黑及其分界线,也就是“太极图”主要的构成要素。而实际上,“含三为一”从哲学观念上看,是指事物由正、反、合三者组成,宇宙是由天、地、人“三极”组成的统一体,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这也离不开太极的和谐哲理。再如,在宋代大儒们的视野中,“太极图”不仅蕴涵着宇宙哲理,而且还蕴涵着人间道理,“太极”为“人极”,天道通人道。周敦颐说,“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见《太极图说》)在周氏看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组成了对应而和谐的整体,天人合一,天道通人道,这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观念。可见,“太极图”以简易的图形表达了一个庞大、深奥、丰富的太极哲学体系,彰显了中华先民领悟宇宙万物变化之道的非凡智慧,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彩表现,有人说,“太极图”是“中华第一图”,这是很有道理的。

太极图里的哲学韵味 - 微尘 - 微尘  WEICH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