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2-04-08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田林县平塘中心小学  宋泽捷

 

21世纪呼唤创新型的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成为新世纪的人才,已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解包括两方面,即:“一是心理学层面,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获得与改进。二是实践层面,就是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可见,学生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获得知识的进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具有价值的,就是创新。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想象丰富、思维发展无定势的特点,充分挖掘蕴含在新教材中创新潜质的关节点,精心设计,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观察,诱发他们质疑,引导他们想出颇具创新色彩的提问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让他们以多种形式动起来,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语文学习能真正“活”起来,并运用多种手段,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张扬个性。

一、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创新欲望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有目的观察,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想像力的形成依赖于生活实践,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作为教师就是要努力找出新教材中的“空白”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空白”,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点燃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新的天地里翱翔。

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们幼小的心灵世界,却蕴藏着是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正是在他们的争论中,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如,在观察春天特征时,我提出问题: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什么?自己找找看。讨论后,我让学生们进行情境讲述: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柳树,也吹绿了小草。”还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各种树,也吹绿了路边的冬青。”这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个同学说:“不对,松树冬天也绿,冬青冬天也绿,不能说吹绿了各种树。”显然,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获得了新知,创新的欲望被充分激活。

二、诱发学生质疑,预留创新时空

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才能促进“学”,“教”为“学”服务。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有趣提问,教师要鼓励,要提倡,要引导。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而且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给学生预留教材中可创新的空间,营造学习气氛,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1、预留质疑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求知欲强,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比如《第八次》教学时,刚导入课题,学生就问:“第八次干什么?为什么要干第八次?……”这下教室里就热闹了,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他们自己读课文,在书中找出答案划出来,让他们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助于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

2、创造讨论机会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把握学生提出的好问题展开讨论。

3、开拓求异空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流动的思维,才能激发创造的火花。比如《《要下雨了》,观察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除此之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蚯蚓出窟、石头冒“汗”预示着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

三、激励学生实践,挖掘创新潜质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这是语文课改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一年级学生的训练重点是字、词、句和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能为中、高年级段篇的学习及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在一年级下学期搞了“写完整的话”、“讲课文故事”两项小实验。其目的一是巩固已学过的汉语拼音、生字词,二是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调动学生说话、写话的积极性,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1、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小学儿童活泼好动,在活动中讲述课文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复述的情趣,而且可以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东方之珠》,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时,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进行复述,我先拿出一个话筒,在大屏幕上展示香港的四处景,然后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口齿伶俐,现特向同学们招聘导游讲解员四名,望大家把握机会,踊跃应聘。”由于此类游戏形式新鲜,有时代感,而今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普遍较强,因此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此时课堂趣味浓厚,气氛活跃。

再如教《狐狸和乌鸦》,由于课文的复述占时长,跨度大,述者困难,听者厌烦,我让学生以同桌之间分角色扮演“狐狸”和“乌鸦”,自编课本剧,可加上动作、表情甚至是心理活动,让人一看就懂。如一组学生在表演狐狸见到乌鸦的肉时,抹着嘴巴,咽着口水,转转眼珠悄悄自语:“哇!那么大块肉,味道肯定错不了。嗯——这可是个好机会,我一定要把它骗到手!”这样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了合理的创造想像。另外,我还让其他同学作“评委”,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满足了学生“爱动”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写诗写话

按自己的意愿写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一来,学生没有了束缚,摆脱了限制,写话的热情就更高了。在训练中,学生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比如;我让学生运用“有时……有时……”写一句话,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天上的月亮有时圆,有时弯,真是奇怪。”一句简单的话,表达了小作者对自然界的好奇之心,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创作吗?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形象思维的结果表现出来,这和成人的创造发明同样难能可贵。

3、运用激励机制,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儿同成年人一样,同样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被肯定被认可的需要。渴望成功的火焰,在学生的心中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点点的小火苗,作为教师,就是寻找到这样的火苗,并寻机让火苗燃烧起来。所以,对于每位学生写的话,我都以不同的方式给予鼓励。对于一般的学生,只要写了,我就在作业本上画朵小红花,以示获奖;对于较好的,我读给同学听,讲评什么地方写得好,并在学习园地的写话专栏里张贴,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从而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写话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创新实践,从而挖掘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和先天限制,都有机会成为杰出的、有思考力、有觉察力和有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做到了;“解放”儿童的眼睛、脑子、双手、嘴巴以及他们的空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陪伴下“活”起来。作为教师,就应该充分挖掘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做到精心设计、重点突破,在课堂上预留创新的空间,让具有创新色彩的提问和想法在课堂上闪光,使求异的思维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创新的亮点。



来自:百色教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