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和洞里一只蝙蝠的自白

 zhanbs795 2012-04-08

奇和洞里一只蝙蝠的自白

詹柏山 撰稿
 
  我是黑色的小精灵,奇和洞里的一只蝙蝠。

  不知多少万年以后的今天,我依稀记得奇和洞初形成的样子。那时,阳光普照大地,鸟儿叽叽喳喳地蹦跃在枝头,树木努力朝下扎根,向上抽着枝条,小草刚刚发芽,翠绿葱茏完整地包裹着新生的奇和洞。洞内悬挂着许多造型奇特、巧夺天工的钟乳石,还有滴答滴答的泉水在演奏着美妙悦耳的小夜曲。

  奇和洞是我祖祖辈辈世居的老家。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这里生活着,并耳闻目睹这里来来往往的人类过客。

  今天,我要向您——世间主宰细细道来,回望历史进程的沧桑变化,感知人世间的兴衰冷暖。

  先说我们最早、最好的朋友吧。一万多年前,最早和我们和睦相处、友好相伴的是奇和洞人。他们远道迁徙而来,辗转流离,来到这里,过着穴居生活。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在这里钻燧取火,刀耕火耨,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奇和文明。随后,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他们沿着九龙江顺流而下,远徙他乡,凭借惊人的航海技术,搏击海浪,在南太平洋上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岛屿,造就了今天一个壮大的海洋族群——南岛语族人民。据说,属于南岛语系语言的人口约有2亿7千万人。

  商周时期,古越族先民迁徙到这里。他们图腾蛇鸟,断发文身,随山种畲,去瘠就腴,编荻架茅以居。千百年后,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畲、瑶、苗、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现今本土漳平境内,桂林街道山羊隔、象湖镇龙门、溪南镇尖祠、赤水镇香寮等村分布有畲族人口近二千人。

  唐高宗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从中原入闽平乱,驻守漳州,开发九龙江流域,被人尊称为“开漳圣王”。当时,其部下有一部分将领携家眷溯江而上,抵达九龙江上游各支流地带。他们在漳平感化里奇和洞这里安营扎寨,艰苦创业,播下文明的种子,创造了九龙江流域千年文明,中原河洛文化在这里扎下根,不断发展壮大,繁荣至今。

  安宁、祥和的时光总是很快流逝。眨眼间,到了北宋仁宗时期,征闽大元帅杨文广(1012—1074)率领大军南下,奉命剿蛮平闽十八洞。他们在奇和洞这里,彻底剿灭了伪装成我类的蝙蝠精。进剿行动大功告成,杨元帅被封为平南王。那时候,蝙蝠精为非作歹,闹得我们不得安宁。他们被剿杀,我们可高兴呀!此后,我们又过上了平静、祥和的生活。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转眼已是清王朝。咸丰七年(1857)七月,一支宁洋农民起义军进攻宁洋县城不克,转攻漳平城,遭到漳平知县陈懋德、甲长陈升郎的坚决反击。他们只好转移至感化里蒋田、奇和、内林一带,在奇和洞里躲避官方追击。当时,听到了一阵阵的枪声,我们躲之不及,只好夺命而逃!

  民国时期,奇和百姓艰难度日。为了生存,他们种了一大片鸦片——罂粟,最终招来了政府军的抄家追剿。这一次,又让我们吃尽苦头。为了避免无辜伤害,我们只能躲得远远的。

  抗战胜利那年,这里还发生了激烈的“剿共”战斗。县民团团长曾文光率部近百人到长塔、奇和等革命基点村实施清剿,残酷杀害黄黑式、张取教、詹五猴等五名地下游击队员。当时的枪弹声嗦嗦作响,吓得我们四处逃难,逃生保命,唯恐不及。

  说起以上的几次遭遇,真是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千百年来,看惯了人世间的拼杀、争战与血雨腥风,我的心里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千言万语,难以言表。作为世间的主宰——高等人类,同类残杀何时休?我始终无法明白你们是怎样想的。异类的心思真难懂呀!

  还是转个话题,说说你们对我的看法和我现在的处境吧。

  人类著名作家鲁迅在《谈蝙蝠》一文中这样写到:

  人们对于夜里出来的动物,总不免有些讨厌他,大约因为他偏不睡觉,和自己的习惯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微行”中,怕他会窥见什么秘密罢。

  蝙蝠虽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誉却还算好的。这也并非因为他吞食蚊虻,于人们有益,大半倒在他的名目,和“福”字同音。以这么一副尊容而能写入画图,实在就靠着名字起得好。还有,是中国人本来愿意自己能飞的,也设想过别的东西都能飞。道士要羽化,皇帝想飞升,有情的愿作比翼鸟儿,受苦的恨不得插翅飞去。想到老虎添翼,便毛骨耸然,然而青蚨飞来,则眉眼莞尔。……

  西洋人可就没有这么高情雅量,他们不喜欢蝙蝠。推源祸始,恐怕是应该归罪于伊索的。他的寓言里,说过鸟兽各开大会,蝙蝠到兽类里去,因为他有翅子,兽类不收,到鸟类里去,又因为他是四足,鸟类不纳,弄得他毫无立场,于是大家就讨厌这作为骑墙的象征的蝙蝠了。        

 ——引自鲁迅著作《准风月谈·谈蝙蝠》

  原来,西洋人不喜欢我,硬是编出一个伊索寓言来诽谤我,把我当成间谍的代名词。流毒害死我们呀!伊索害得现今的我好惨!我好冤枉呀!这都是伊索毁谤我惹的祸。

  我申诉,我无罪。我独立特行,我在夜间四处游荡。我已习惯了黑夜,我的眼睛坏了,竟怕那刺眼的光。我属于黑夜,我赞美黑夜。静谧的夜,没有喧嚣和花样,生灵们脱下各自的外衣,放松着,安心着,放纵着,有时还有那窃窃私语和可笑的思考。我诅咒光明,白昼令人类披上了各色的外衣,戴上了各式的面具,活动着,欢呼着,四处征服大自然;白昼更是包裹着虚伪的假面具,和那令我们看不懂也看不透的人类真理。

  时光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居所奇和洞上洞竟然惨遭破坏,害得我们东躲西藏,颠簸流离,居无定所,伤心至极。人类的孬种——个别“坏人”利令智昏、唯利是图、肆意妄为,竟使我们的生活不得安宁,真让我们好伤心呀!是你们当中无耻的渣滓,破坏了我的家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诅咒你们——伊索和那些不得好死的破坏者。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大救星!几年前,一支又一支的考古队陆续走进奇和洞,他们在这里考古,从而发现了远古文明——奇和文明。我们的居所——奇和洞瞬间声名鹊起,闻名遐迩。奇和洞遗址,国之瑰宝,价值连城。“省市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十大发现评选”、“国宝申报”,这些冠冕堂皇的高帽一齐戴在奇和洞上,让我们倍感欣慰。

  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从“无名小卒”到“全球看点”,奇和洞的身价一路飙升,其影响不亚于帝王将相。功不可没呀,这些都是考古专家和考古队员的功劳!没有你们的到来,我的居所将荡然无存,我们将挥泪告别这里,远走他乡。谢谢你们——考古队员,我们的好朋友,是你们保护了我们的家园。请接收我们——全体蝙蝠的崇高敬礼!

  今天,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奇和洞遗址正熠熠闪光。从今以后,我们——奇和洞里的蝙蝠,也将以主人的身份,热情欢迎来自四面八方和平友好人士的来访。

  我们向人类大声呼吁!请爱护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永不离弃的奇和洞!我们张开巨大的翅膀,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的到来!

(詹柏山撰初稿于2012年3月2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