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当“画家”

 白水神木山人 2012-04-08

退休当“画家”


日期:2012-04-08 作者:雷镜湖 来源:新民晚报

 
 

  • 图片说明:金秋银杏道(油画)

  • 图片说明:雷镜湖在创作

  • 图片说明:紫色鸢尾花(油画)


  • 退休当“画家”

      ◆雷镜湖

      真没想到,退休了,还当上了“画家”。我的“大作”,甚至从画廊走进了百姓人家。

      

    1 开始油画第一笔

      2005年,我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退休后,即开始装修位于市郊的新房,准备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在这里颐养天年。

      我虽是学理工科的,但从小喜欢艺术,于是就有了点想法:能不能让新房有点艺术气息呢——“弄得像个文人的样子”?要达到这个目标,自然少不了要布置几幅画,尤其是我喜欢的油画。

      想是这样想,但油画哪里来呢?去买?上海不少画廊里倒是有名人油画,艺术品位也高,但那个价格不是我这号人玩的。地铁站口也有摆摊的所谓油画,那是绝对看不上眼的。去宜家超市,见到几幅油画感到有格调,但都是印刷品,挂在自家的墙上真有点“附庸”风雅了。不免左右为难。

      一天,去逛了居家附近的莘松路花鸟市场。有个摊位算是“画廊”吧,店主自画自卖。看得出来,虽不是名家,但受过专业训练。于是和店主攀谈起来,感到价格、档次和我的要求还匹配。我家门厅需要的画幅较大,要高4米、宽1米,我问他是否可以到我家去画。他回答可以,但要看管店面,只能早晚来画,需一个星期,5000元。画布画框则要我找木工自己解决。

      回来想想,也挺麻烦的。又一转念:既然请人来画,何不自己动手试一试呢?要说自己动手,也不是“白手起家”的。我中学时代就喜欢画画,还得到过美术老师的好评。大学时期学过机械制图,我这支笔对线条、图形还是有感觉的。再说,本来就有退休后学画画的想法,何不就此开笔?

      说干就干,我先去了学生时代常去的福州路美术用品商店购买颜料和工具。说实话,毕竟是平生第一次和油画打交道,在柜台前看来看去,还真不知该买些什么。营业员倒很热心,问我要买什么。为了掩饰窘态,我连忙说:“是小孙子学油画,请给配一套工具和材料。”

      提着“全套”回家,又让装修新房的木工做了一个大木框,把油画布一绷上去,还真有“画室”的感觉了。

      首先临摹的是丁绍光的画。我很喜欢丁大师的画,他的表现手法独特,装饰性很强,上海大剧院大厅都挂过他的画作。我觉得丁大师的画线条明确,色块清楚,感到临摹起来更有把握一些。

      那天阳光灿烂,坐在客厅的画布前准备开笔了。不料,第一支选什么画笔,颜料又 用哪种,我竟一时没了主意——不知从何下手啊!忽然想到远在东京工作的儿子,他在名古屋大学建筑系读书时上过正规的油画课程。

      马上打开电脑,通过SKYPE向儿子呼叫。我问题还没提完,儿子就给了答案:“用什么颜色起草问题不大,关键是开始时用松节油或调色油将颜料调得薄一点,以后一点点加厚。一般油画颜料的特点是不透明的,浅色的可以覆盖深色的,这与在中学时期用水调颜色情况不一样”。于是,我在不锈钢调色罐中倒了点松节油和调色油,挤进了一点土黄颜料搅拌均匀,开始了我的油画第一笔。

      

    2 亲友纷纷下订单

      从此每天上午画,下午也画,虽说有点累,但倒也乐在其中。半个月下来,基本上有点像“画”了。老婆看了也赞扬起来,说:“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你有这一手。”听话听音,这不就是说我“有一手”吗?这个评价太鼓舞人心了,虽然可能有一点“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的意思。再经过几天细细修整,我将这张临摹丁绍光《人权之光》的处女作高高挂到了墙上。嗨,你可以说水平还不到位,但毕竟是自己一笔一笔涂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呀!

      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我临摹了不少名家的欧洲风景画。儿子在日本黄金周时放假回沪,特地向我传授了在日本上油画课的所得。他还指着两幅画说:“这两幅就挂在我的房间里!”这不跟他妈一样,认为我“这一手”还行吗?

      画着画着,胆子渐渐大起来了。一次,在临摹莫奈的睡莲时竟将花朵的形状改动了。似乎有点自说自话,但自己看着开心,于是就挂上了墙。

      那天,一位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来访,看了这幅“改良的莫奈”竟十分喜欢,于是索去挂在了自家的墙上。前一阵他碰到我,说:“那天我们同事谈论莫奈的画,说好贵好贵。我告诉他们,我家也有一幅!”虽然是玩笑话,但亲戚认可的态度无疑是坚决的。

      新房装修好了,我们搬了进去,当然布置了好几幅我和老婆都满意的“画作”。乔迁之喜,一段时间就忙着招待亲朋好友来访。真没想到,众亲友们在一片惊讶、赞许之后,还纷纷下了“订单”!

      老邻居王先生说:“下个月小儿子结婚,请给他们客厅画一幅欧洲农村风景画。你的礼金免了。”

      大学的徐同学看了那幅日本合掌村雪景画,要我按她的想法作一些改动,再画一幅给她。现在,这幅画和她著名画家哥哥的画及收藏的名人油画一起挂在了她家的墙上。我说:“太抬举我了,感到难为情!”她说:“让我哥看看我们理工科同学的画,意义不一样!”她还把她哥的热情点评“全文转播”给我听。

      加拿大回来的一位朋友,以“皖南民居”为题给了我具体尺寸,也下了订单。说在海外这么多年,看到中国农村的老房子感到特别亲切。

      

    3 有缘亲近艺术家

      我的“名声”渐渐鹊起,有朋友开始认真地给我介绍老师——认准我是棵好苗子,值得栽培啊。经新闻界张方夫妇引见,我结识了画风令我十分喜欢的林加冰教授,开始了较为正规的学习。

      目前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教油画的林教授,原在安徽师范大学任教,曾任安徽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林教授不仅给我这个初学者作细心指导,还亲临我家对我的“画作”一一分析:这幅画中这部分不错,不错在哪里;那部分不行,为什么不行……林教授还在我家现场示范,最后,这幅以干花为题材的示范画还赠送给了我。

      2008年5月,林教授带学生去安徽屏山写生,约我同行。我这把年纪,满头白发,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如果在外写生,人家怎么看也像个大学美术教授啊!可我画的画怎么能与之匹配呢?因此,每当有围观者在背后看我写生,我只好不断地解释:我是退休后画画玩玩的……怕人家大跌眼镜啊!

      当时,林教授的几位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也带了一大群大学生来写生。林教授的学生现在也是系主任或副教授一级的了,他们相见格外亲切。在切磋画艺时,林教授也拿出了我的写生画。这些老师们一致的点评是:“结构可以,调色不行。”从此,我在观摩老师们写生时,就更注意他们的调色技巧。

      十天的写生结束了。林教授指着我最后写生的两幅画说:“你的进步很大。”后来,在艺术超市上,率先卖掉的也正是这两幅画。

      2008年底,林教授的大型油画《人桥》拍出了566万元的高价。随后,作为浦东证大艺术超超市的签约画家,他介绍自己学生的作品进入该超市出售,我也跻身其中。位于大拇指广场的这个艺术市场的销售理念是——“让原创艺术进入千家万户”,故80%是新人的低价艺术品。2009年底证大艺术超超市开张,第一个月结账时,我就卖掉8幅画。这正应和了我多年的想法:普通老百姓需要提高生活品位,需要原创艺术装点生活。

      后来,我还和上海美协的几位老师同去东欧四国采风游览。

      在匈牙利国家博物馆,艺术家们发现了一幅从未发表过的莫奈的小木船的作品。张培成老师、林加冰教授及其他几位艺术家们对这位印象派鼻祖的用色和光线的处理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我有幸聆听了他们精彩的分析和讨论。

      在奥地利国家博物馆,看到鲁本斯如此之多的巨幅精美人物作品,林加冰教授对着我轻轻地直呼:“呆了,呆了。”

      

    4 抛砖引玉送画忙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画廊,是浙江美院油画系毕业的一位老油画家开办的,他谦逊地将其定名为“徐氏画吧”。我常去那里观赏学习。

      去年的一天,老画家约我送一些画作在他的画吧中展示。半个月后,有邻居买去我的一幅静物瓶花。以后,每有朋友或同学来我家玩耍,我总是喜欢带他们去画吧逛一圈。的确,小区里能有这样的小型画廊,让小区具有了艺术氛围。

      我的画似乎还蛮有“商业价值”,但其实,这些年来,我的画送人的更多,只要有人喜欢我就送。一是我的画确实不值几个钱,二是我在国外呆过几年,看到我国民众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欧洲发达国家有差距。长期以来,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想法:让原创画作进入千家万户。这与证大艺术超超市的经营理念完全一致。

      在意大利,我去过不少普通百姓的家。我注意到,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一般家庭,无论是城市住宅还是乡村住宅,几乎家家都有几幅原创画作,尽管档次高低不一。记得几年前,我们上海不少居家都是以月历作为装饰的,最近几年好多了,原创画作已经陆续进入家庭。我个人送画,力量虽小,但从我做起,抛砖引玉嘛。细细算来,这几年我送掉的、卖掉的油画也有200余幅了。每想到这里,心里就甜滋滋的。赚到几个小钱不算什么,但人家拿去,不管是挂在饭店、办公室或家里,毕竟都是艺术装点,美化了生活。

      我的送画,还闹出一段趣事。

      一次,班上的同学每人带一只菜到我家聚会。我怀着对老同学的特有情感,也带着几分百无禁忌的自鸣得意,对所有在场的同学说:“只要喜欢、只要需要,每人都可以在我这儿选一至两幅画作,我配好画框后送给你们!”大话一出口,下手快的同学一下就把几幅“精品”拿下了。尽管还有一些画放在那里,可几位同学不中意,他们没有选到“精品”,很不满意,说:下一轮聚会时再来拿画!

      我知道,他们的眼界高,可一时间,我哪里赶得出这么多“精品”呢?无奈,再次聚会时,我只得将放在小区商铺出售的作品拿回家供他们挑选。由于粗心,没有及时把价格标牌撕掉,“500元”、“800元”还粘在上面。我的同学看到不由得“生气”了,发声音道:“前面的同学拿画都没掏钱,今天怎么标起价格来了!”我说:“少啰嗦,快点拿。今天继续免费赠送,哪一天我'出名’了,情况就更不一样了!”于是,他们赶紧把未来将成名的“大画家”的画作席卷而去!

      

    5 艺无止境路还远

      我真的希望,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一幅我的油画。我也希望,我的同龄人也像我一样拿起画笔,美化自己的生活。

      我就有这样一位朋友,她也是退休后拿起画笔的。这位李老师说得好:“胆子大一些,手脚放开些。画画不就是玩点线面,玩色彩吗。画得不满意,涂掉。满意的,留下。潇洒轻松玩一回!”她的画作已连续两年入选上海市小幅油画展。

      今年6月,她的一幅抽象油画作品《韧》,经层层筛选,成功地进入上海市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大展。她激动得打电话向我倾诉喜悦。要知道,即使知名的专业画家的作品,要进入这样的美术大展也是不容易的。我在由衷祝贺她的同时,感到我们每个新手只要有勇于开拓的精神,努力学习,认真探索,在包容性很强的现代文化生活中都会有机会的。

      艺术是需要追求的。认识不少艺术家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教导我:不要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变!

      前年春节年初一,林老师带我去他的老师张自申老教授家拜年。此时,林老师的画风已完全改变,奔放而流畅的线条贯穿整个画面。手捧着刚出版的《林加冰热寂》,张教授问了句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话:“不回去啦(意即不再画写实作品了)?”林老师平静地回答:“不回去了。”

      艺无止境。虽然是业余“画家”,我知道,前面的路还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