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

 shelley_wang66 2012-04-08

       

SHU XUE

 

第一章           有理数

一.基本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1)正负数通常用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不一定是负数.

(3)负数<0<正数.(要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有理数 "或  有理数

注:了解几个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非正整数"、"非负整数".

3.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判断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4.(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3)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的绝对值.

 注:①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0;互为倒数的两数之积为1.

   0的相反数是0;0的绝对值是0;0没有倒数.

出现"平方"、"绝对值"、"距离"等关键字的题目,一般有两个答案.

例如:平方为9的数有±3;绝对值为3的数有±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3. 

注:要求能够熟练、快速、准确的求出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倒数(0除外)和绝对值.

 

相反数

绝对值

倒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正数

正数

负数

不存在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就叫做科学记数法.

  注: 是整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是正整数.

6(1)近似数:它是相对于精确数来说的.

(2)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2.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注:加上一个数等于减去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

3.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0乘任何数都得0.

4.除法法则:

 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

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法则: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3)0的任何次幂都是0.

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看作是它本身的1次方.即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在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三.有理数的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2.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 负数一定要用括号括起来,如: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等式: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二.等式的基本性质

1.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不变.即

2.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数,或者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不变.即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括号(把括号和括号前边的符号一同去掉,若括号前边是正号,则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负号的,则变做相反的符号.)

2.去分母(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公分母.注意:是等式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公分母.)

3.移项(通常把未知数移到等式的左边,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右边.注意: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要变作相反的符号.)

4.合并同类项(化简的作用.)

5.化系数为1.

四.利润问题、工程问题

1.利润=售价-进价=进价 利润率(盈利率)

售价=进价+利润=原价 折扣数

利润率利润 进价

2.工作总量=工作效律 工作时间    

 注意:做题时,往往把工作总量看作1.

顺流(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风)流速度

逆流(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风)流速度★ 补充教材

(一)字母表示数

   如:若 分别表示两个数,则加法的交换律可以表示为 ,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 等.还有解方程中的 、圆面积中的 等都表示数字.

☆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简单记作“ ”,数字与字母相乘,一定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并把数字叫做该项的系数.

(二)代数式

等这样的式子都是代数式.

(三)代数式求值

1.填写下表

1

2

3

4

5

11

 

 

26

 

 

4

 

 

25

2.人体血液的质量约占人体体重的67.5%,

如果某人体重是 千克,那么他的血液质量大约在什么范围内?

(四)去括号(比较与添括号)

去括号的法则:

  (1)括号前边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一同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2)括号前边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一同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改变为相反的符号.(即正变负,负变正)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注:平面几何要求熟记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立          体几何要求会作图,知道它们的顶点、棱、面的个数.       

.直线、射线、线段.

 

端点

长短

粗细

表示

直线

直线AB

射线

1

射线AB

线段

2

线段AB

1)两点之间线段最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 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

② 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即:无数个点构成线 ,无数条线构成面,无数个面构成体.

3.角的两种概念: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叫做角.

4.角的度量

1度= 分= 秒.(要求:熟悉单位之间的换算)

例如:(1)2315分=___度. (2)75.5=_______分.

5.余角和补角.(会求任意角的余角和补角)

(1)若两角之和为 度,则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若两角之和为 度,则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同(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据与整理

☆ 调查   

 ☆ 调查的方式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等.

1.收据数据(制作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制作表格)

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给出建议)

☆ 本章:要求会作统计图、会看统计图、会分析统计图,最后得出结论.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基本概念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相交(有一个交点)

  (2)平行(无交点)

☆ 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例.

  三条直线相交有1个或3个交点

2.邻补角(互补) 3.对顶角(相等) 

4.垂直(90o    5.垂足(交点)

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所有的距离都是指垂直距离.

7.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8.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包括条件和结论.一般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可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        

你能找出左图中的邻补角、对顶角吗?

  

二.基本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点可以在直线上,也可以在直线外)

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4.(平行的传递性)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即:如果abbc ,那么ac

(平行的传递性)

  等式的传递性:若A=B,B=C,则A=C.

全等(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6.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你能找出左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吗?

  

8.(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 

(坐标原点)

纵坐标

横坐标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一般情况下:(a,b)≠(b,a)

      点的坐标就是一个有序数对.

   原点O的坐标是(0,0,x轴上的坐标是 (x,0),y轴上的坐标为(0,y).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

 1.左右平移,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左减右加.

 2.上下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上加下减.

 

第七章 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三角形 2.多边形(凸、凹) 

3.正多边形(各个角相等,各条边相等) 

4.内角(简称为角,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

5.外角(三角形、多边形的外角) 

6.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7.三角形的高(垂直,即90o)、中线(线段相等)、角平分线(角相等)

二.基本性质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依据)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o;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o

4.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o

5.(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基本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方法

1 .代入消元法(代入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加减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 如何消元更简单?

    如果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是1,那么通常

  情况下采用代入消元法;如果两个二元一次方

  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 数相反或相等时,那么

通常情况下采用加减消元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学习方法:学习本章要结合前面的等式、方程、方程组进行对比学习,注意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一.基本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解的集合(解集):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结合叫做解的集合(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

    如果 a b,那么a±c b±c

    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 bc(或

  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

        方向要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 bc(或

三.解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

  系数为1(系数是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四.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解设找出不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求解不等式(组)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

作答.

☆ 到底是选择方程(组)还是选择不等式(组)解题,主要是看是否有以下关键词:

  不能完成任务,提前完成任务;超过,不超过.

                                

 

第十章 实

一.基本概念

1.平方根:若x=a,则称x是a的平方根,记

  作:x=± ;其中x= 叫做a算术平方

 根,x=- ,叫做a的负的平方根.

 " "读做二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2.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若x=a,则称x是a的立方根做:x= ;" "读做三次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

4 开立方: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算术平方根(1个)

平方根

(2个)

立方根

(1个)

正数

正数

互为相反数

正数

负数

不存在

不存在

负数

5.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它包括

    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6.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2)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在进行实数的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等同样适用.

二.实数的两种分类

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 2.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

一.基本概念

1.  常量:数值不发生变化的量.

2.  变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3.  自变量(x);函数(y);函数值;函数图象.

二.两种重要的函数

 1.正比例函数y=kx k0

它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⑴当k0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上升;y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图象过二、四象限;下降;yx的增大而减小.

 2.一次函数 y=kx+b k0

⑴当k0时,;上升;yx的增大而增大.

k0时,;下降;yx的增大而减小.

☆ 当b=0时,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

三.函数图象的平移

        直线y=kx+b是由直线y=kx平移 ︱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四.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即用函数图象解方程(组)与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

   把一元一次方程化为axb=0(a0)的形式,把左边看成一个一次函数y=kx+b,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条直线,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对应两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方程组的解(横坐标是x的解,纵坐标是y的解).

 3.解不等式

   把不等式化为ax+b>0ax+b<0的形式,解不等式可以看作:函数值大()0,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关键还是看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常见题型和做题方法

    1.常见题型

      ①怎样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②怎样判断一个图象是不是函数图象?

   ③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概念?

    2. 做题方法

    ① 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 题目中说:某个点在函数图象上(函数图象经过某个点),通常情况下需要把这个点的坐标代入函数的解析式.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频数:(城市)个数.

 2.频率=频数÷总数.(总数=频率×总数)

 3.组数.

 4.组距:前后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5.组中值:各个小组两个端点的平均数叫做组中值.

二.几种常见的统计图

  要求:会作图、会看图(分析图).

 1.条形图

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

作图和看图时:需注意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条形图中应该有几"条".

 2.扇形图

   特点: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作图和看图时:需要有图例,注意扇形图中有几个扇形,能求出各个扇形所对的弧长、圆心角的度数、扇形面积.

  L弧长=圆周长×百分比

  S扇形=圆面积×百分比

  圆心角=360°×百分比

3.折线图

  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作图看图时:需要注意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坡度越陡,变化趋势就越大.

4.直方图

  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作图看图时:需先找出数据中的最大数据和最小数据,确定组距(≥3)、分出组数(5至12组),确定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全等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① 对应点: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② 对应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③ 对应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公共边、公共角

二.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①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②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由此可知:要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

      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通常通过证明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

  2.角平分线的性质:

    ①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 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1.任意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②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③ 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④ 两角及其中一个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直角三角形(Rt)全等的条件: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HL)

 

 

第十四章  轴对称

一.基本概念

 1.轴对称图形:(1个图形)相关概念,对称点、对称边、对称角.

 2.成轴对称图形:(2个图形)

 3.对称轴:其实质是一条直线.

   注意:(成)轴对称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但全等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4.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

 5.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动作)叫轴对称变换.

   注意:对称轴方向和位置发生变换时,得到图形的方向和位置也会发生变换.

 6.等腰三角形:相关概念,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腰、底边、顶点、底角、顶角.

   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二.几条重要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联系角平分线的性质记忆)

  (1)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作某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作对

    称轴的依据).

  (1)任意一对对称点的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

  (2)对称轴垂直平分任意一对对称点的连线段.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记为"等边对等角")

     注意: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它们的逆定理同样成立,例如:等角对等边.

  (2)三线合一(三线是指:底边的高、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

     注意区分中线、中位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

   (2)有一个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顶角为90,两个底角都为45

  6.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为(x,-y.

 2.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为(-x,y.

 3.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为(-x,-y.

.记住几条重要的直线

.两种重要的作图(根据轴对称的性质)

  (1)求作对称轴.

  (2)作某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第十五章 整式

一.基本概念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系数.

  (2)次数:所有字母的指(次)数的和叫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4.同类项: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              

相同.

5.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次数不变.

6.公因式: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因式叫公因式.

7.分解因式:也称做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叫分解因式.

二.整式的运算

 1.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 单项式

   系数与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 多项式

其实质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

 (3)多项式 多项式

    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整式的除法

   因为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所以可以类比整式的乘法进行运算.

 三.重要公式

  1.     2.

  3.       4.

  5.

  6.  

  7.(1)

    (2)

  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

  ☆ 上述公式中的底数 均不等于0和1,指数m、n为任意实数.

☆ 不仅要熟记公式,而且还要求会用文字表述.

 四.因式分解的两种方法

  1.提公因式法

  2.公式法

   (1)

   (2)

    3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基本概念

 1.分式:形如 AB是两个整式,且B0),分母B中必须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做分式.

 2.通分:把两个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而不改变分式值的过程叫做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把分式的分母进行因式分解,找出最简工分母.

   3.约分: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而不改变分式值的过程叫做约分.约分的关键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4.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三.分式的运算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加减法则:

(1)

(2)

     4.乘方法则:

     5.开方法则:

  以上法则不仅会用公式表示,还要求会用文字叙述.

  四.基本公式

  1.

    2.

  ☆ 上述公式中的底数 均不等于0和1,指数m、n为任意实数.

五.怎样解分式方程

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从而化作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检验,即把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0,则原分式方程无解;若不等于0,就是原

 分式方程的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形如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1)当 >0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下坡,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 <0时,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上坡,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 关于坐标轴对称.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无限的接近,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三.学科交叉

 1.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 .即电压一定时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斜边长c,那么

☆ 勾股数(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组).

☆ 能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作出  等无理数.

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为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十九章  四边形

 


一.     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图形)

1.         概念: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2.         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4)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矩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1.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判定

 (1)概念

 (2)四(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三.菱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1.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2.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判定

(1)概念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正方形(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1.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3.判定:概念.

四.梯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概念: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 梯形的上下底是以长短分,而不是以位置分.

 2.等腰梯形性质

  (1)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概念

  (2)同一底边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重心

  1.概念:物体的平衡点叫物体的重心.或物体的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

  2.几种常见几何图形的重心

  (1)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2)平行四边形(包括正方形、矩形、菱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

六.相关知识

 1.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3条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梯形的中位线: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段叫梯形的中位线.一个梯形只有一条中位线.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上下底之和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算出来的平均数,排出来的中位数,数出来的众数.

2.平均数反映的是一般水平;中位数表示大于和小于它的数各占一半;众数表示出现的次数最多.

二.数据的波动(极差、方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方差:一组数据 的方差记作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基本概念

  1.二次根式;    2.代数式;

3.最简二次根式. 4.同类二次根式.

.重要公式

2.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注意公式的正用和逆用)

(1)    

(2)  

 4.二次根式的加减(化简):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

一.怎样解一元二次方程(思想就是降次)

 1.配方法:如果方程能化为

的形式,那么可得

 2.公式法:

   

☆ 根与系数的关系:

   ;   .

 3.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几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再使这几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的方法.

 4.换元法:如解方程

   设 =y,则原方程变作 ,从而解出y,再分别解出x.

二.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审”→“设”→“列”→“解”→“验”→“答”.

 

 

第二十三章 旋转

( 图形变换包括:平移、轴(中心)对称和旋转、位似变换.)

一.与旋转有关的概念

 1.旋转;  2.旋转中心;3.旋转角;

 4.中心对称;5.对称中心;6.中心对称图形;

 7.对称点.

二.旋转的性质

 1.对称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 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决定.

 

 

 

第二十四章 圆

一.与圆有关的概念

1.圆、半圆、直径、半径、圆心、弧(优弧、劣弧)、弦、弦心距.

2.圆心角、圆周角.

3.切点、切线、割线.

4.内接多边形、外接圆、外心;外接多边形、内圆、内心.

二.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

三.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

 1.点与圆

  (1)当d>r时 点在圆外;

  (2)当d=r时 点在圆上;

  (3)当d<r时 点在圆内.

 2.直线与圆

  (1)当d>r时 相离(有0个交点);

  (2)当d=r时 相切(有1个交点);

  (3)当d<r时 相交(有2个交点);

 3.圆与圆

(1)有0个交点时

  ①当 外离

  ②当 内含(同心圆是特殊的内含)

(2)有1个交点时

  ①当 外切

  ②当 内切

(3)有2个交点时

  当 相交

四.几个重要的定理

 1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3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1)直径⊥弦;(2)平分弦;(3)平分弧.

4在同圆或等圆中:弦相等、弧相等、圆心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5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o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

五.几个重要的公式

 

六.几条重要的结论

 1.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外心,外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2.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圆锥的侧面积等于扇形面积.(由此可以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4.圆锥的剖面图是等腰三角形,圆锥的母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腰,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 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  一定发生的事件.

 2.不可能事件: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3.随机事件: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4.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小的事件.

 5.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为

     P(A)=P.

☆ 0≤P(A)≤1.当P(A)=0时,是不可能事件;当P(A)=1时,是必然事件.

6.古典概型:(1)结果为有限种;

(2)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7.用列举法求概率:列表、树形图.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图象是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决定开口方向和大小:当 >0时,开口向上;当 <0时,开口向下; 越大开口越小.其中,顶点式中的 决定着左右平移,当 >0时,左移;当 <0时,右移. 决定着上下平移,当 >0时,上移;当 <0时,下移.

名称

顶点式

一般式

解析式

对称轴

最值

顶点坐标

平移

左正右负(在 上),上加下减(在 上)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二. 的图象特征及性质

顶点坐标是(00),对称轴是y轴. 的图象关于 轴对称.

三.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当 时,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方程有两个根;当 时,图象与 轴有1个交点,方程有1个根;当 时,图象与 轴有无交点,方程无解.

 

 

第二十七章  相似

本章的学习需要结合第13章全等三角形

一.基本概念

 1.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

 2.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3.位似: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的两个相似多边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二.相似多边形(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平行、相似)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AA-)

四.位似的性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 -k.

☆ 本章要求: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一.基本概念

 1.正切:

 2.正弦:

 3.余弦:

☆ 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坡度(坡比);正切、正弦值越大,坡度越陡;余弦越大,坡度越小.

二. 角的三角函数值

 

1

 

  ☆ 本章要求:准确使用计算器,已知一个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或者是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出这个角(反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1.投影:(影子)

2.投影线:(即光线,太阳、探照灯为平行光线;灯泡、蜡烛为点光源)

3.投影面:(平面,墙面或地面)

4.视图:即正投影.

5.三视图

6.

☆ 本章要求:实物图 三视图 展开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