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蒲华书画展上“蒲竹”赏析

 江边风 2012-04-09
高节人相重 虚心世所知
——蒲华书画展上“蒲竹”赏析
2012-04-08
(图1)疏笋也抵千钟粟图 叶常青家属捐献

温巧燕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有拂云擎日之志,傲雪凌霜之质,高风亮节之品,临风弄影之姿。千百年来,竹子一向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历代不乏画竹高手。相传墨竹一法为五代李夫人所创,“月夕独坐南轩,竹影婆娑可喜,即起挥毫濡墨横写窗纸上……遂有墨竹”。至北宋时期,经文同、苏东坡将其完善,墨竹始得成熟。明末以来,竹谱更是普及,自清初石涛到扬州画派金农、郑燮,在竹画上可谓各有特色,同时也为后人树立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峰。而在清末,竹画领域能睥睨当世的非蒲华莫属。

蒲华是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与吴昌硕、虚谷、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幼年家境贫苦,青年时期曾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中年客游宁波、台州等地,晚年鬻画沪上。

蒲华能诗善书,工山水、花卉,尤擅画竹,他的竹画被称为“蒲竹”。蒲华一生画了大量的墨竹图,在其存世作品中,墨竹和其他山水、花卉题材约各占一半。大至丈余巨幅,小至扇面小品,不计其数,真正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温州博物馆藏有蒲华墨竹作品8件。

蒲华的墨竹大体分两种面貌,一为长竿通天的巨竹,如《疏笋也抵千钟粟图》(图1),纸本。纵145厘米,横40.2厘米。左上题款:“笑吾道人不食肉,砚田多种万竿绿。偶亦聊人称富翁,疏笋也抵千钟粟。胥山野史蒲华。”钤朱文方印:“蒲作英”。画中石后双竿直立青云,下不见根,上不见梢,粗枝大叶,笔势纵横,傲气凛然。二为细竿挺劲的秀竹,如《芝仙祝寿图》(图2),纸本。纵182厘米,横40厘米。左上题款:“芝仙祝寿,鼐芗仁丈大人七秩大庆,癸酉长夏蒲华拜手。”钤朱文方印:“秀水蒲华。”钤白文方印:“作英”。画眼处奇石瘦透,下方水仙清丽,灵芝生动,辅丛篁数茎,嫩叶簇拥交错。画面清雅祥和。前者以墨竹为主体,或一枝独秀,或数枝交错,以巨石为根基,顶天立地,长毫饱墨,肆意挥洒,虽粗枝大叶,而法备气至。后者以墨竹为辅助,往往出现在画面的附属位置,作为其他花卉或者巨石的陪衬,丛篁数茎,小枝交错,树叶清秀。总的来说,节长、灵动和柔中带刚是“蒲竹”的三大特色。

对于画竹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水墨造诣上的不断深化,“蒲竹”也愈来愈加重水的分量,越来越湿润淋漓,用“元气淋漓障犹湿”形容毫不为过。蒲华年轻时的作品多用浓墨,竹叶干黑,气势逼人。老年所绘的竹因为更多地运用了水加墨的变化,层次显得更为丰富,气韵上也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

蒲华性格豪放,作画随意,且有求必应,作品数量众多。墨竹作品中,亦有草率雷同、清气不足之弊。但这对一位身世孤苦、以卖画为生的潦倒艺术家来说,未免过分苛求。

一代名家谢稚柳说:“蒲华的花竹与李复堂、李方膺是同声相应的,吴昌硕的墨竹,其体制正是从蒲华而来。”(《海上名画》)前言)吴昌硕评价“蒲竹”:“墨沛淋漓,竹叶如掌,潇潇洒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芙蓉庵燹余草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