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赏析

 mp寒梅 2012-04-09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C
大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完成于1798年,并于当年在布拉格首演。虽名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却比他的《降 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的完成要晚三年,只是由于前者出版早而被定为第一号。从作品本身来看,第一号比第二号要成熟许多,在管弦乐法上,本曲已加入了单簧管、小号与定音鼓等乐器。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年轻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音乐意气风发, 主部主题坚定有力,副部主题优雅柔美。 整个乐章旋律虽然平稳,但渐渐装饰得异常华丽,主奏钢琴的技巧性很强。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A大调,2/2拍子,三段体。 曲调抒情、柔美,平缓如歌的主题平和、安宁,充满希望。
第三乐 诙谐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钢琴若无其事地奏出了回旋主题,显得非常轻快,错落有致的节奏显得朝气蓬勃。随后是管弦乐充满气势的反复,主奏钢琴在发展部分,充分体现出作者日趋成熟的作曲技巧。最后,在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之下,全曲结束。

 

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于1794~1795年间完成之后,当年便在维也纳首次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亲自演奏了这首作品。维也纳市民为他的这次演出折服不已,贝多芬也因此开始名闻遐迩。这首第二号钢协作品是早期古典乐派的典型代表,虽然受关注程度不及其他四部,但却是五部钢琴协奏曲中风格最难掌握的一首。第二号钢协明显继承莫扎特与海顿的传统,其艺术表现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平衡中的美。
1、活泼的快板 在这首协奏曲里,贝多芬仍然遵循着前代大师,尤其是莫札特的范本。这一乐章由乐队开始陈述主题:乐队的呈示部在全终止上结束,仿佛是乐队谢幕退去,让位于独奏的钢琴。和莫札特的一些协奏曲一样,钢琴部分以它自己的副题变奏进入,一直等到乐队再一次插入时独奏者才弹奏那个由乐队开始的精力充沛的主题。一个更富于抒情性的流动主题在小提琴上出现;独奏钢琴用一段传统性的辉煌音阶音型和技巧的炫示结束了展开部。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对话在主题片断材料此起彼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活跃。开始主题的再现遵循着当时常见的古典主义样式,其中包括了乐章结束前常见的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
2、柔板 慢板乐章的旋律宽广而流动,像是在进行哲学式的凝神沉思:第一小提琴在乐章的进行中,它被加工修饰;一直到最后它才以原始的形态在pp 中出现。
3、回旋曲:很快的快板结束本协奏曲的跳跃性小回旋曲建立在一个叠句上,它具有贝多芬式的独特的切分音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本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 而他本人对此曲也充满自信。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主奏钢琴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全曲洋溢着年青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这首《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显示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层楼"。而贝多芬的交响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小调,2/2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 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
第二乐章  最缓板,E大调,3/8拍子,三段体形式。 乐章主题由主奏钢琴静静地呈示,如祈祷般复杂、深沉的情绪回荡其间,更有醇厚的和弦来加强乐曲气氛。
第三乐章  快板,c小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 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攀登山坡般的急促感觉,继而由双簧管予以反复和发展。 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作为终结部的基础,灿烂地结束全曲。

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在维也纳古典时期,创作一首乐曲是要受多么大的限制呀!写交响曲要写四个乐章,协奏曲要写三个乐章……,往往看到一下这样千篇一律的事:XX作品: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内容要有朝气,轻快。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内容要温柔。第三乐章,极快板,回旋曲式,内容最欢快……。这样,束缚了多少作品?扼杀了多少乐思?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以最冷静的方式悄悄的改变了这一切。
人们总说小贝的第八交响曲是最来源于生活的,但如果仔细听听这首G大调钢琴协奏曲,你会发现什么呢?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也是来源于生活的现实作品。
似乎相对于小贝,他的后辈们的描写功力更强。在小贝开创的浪漫主义以及他的分支------民族乐派中,我们能听到鳟鱼发生的不幸,能感受到沃尔塔瓦愤怒的浪涛声,甚至能感受到中亚草原的一草一木。但耳朵有点不好使的小贝也做到了,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东西,日出,爱情,生活,田园……
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是描写得相当真实的作品。这部作品究竟
……
打第一乐章的一开始,小贝就与传统抗争上了------已开始竟让钢琴领奏,这在1805年以前是前无古人的,钢琴的轻松与从容使整个作品的第一乐章充满了浪漫与安逸的迷雾,随后,贝多芬又开始展现它的拿手本领------超远关系的调式并用,第一主题是G大调,乐队马上已B大调做出回应,然后,希望的太阳升起来了,人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于是人们满怀希望的忙碌起来,这是钢琴也醒了,开始了第二主题。奏出了生命中的愉悦,随后是展开部,你可以看到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实际的情况,其中不乏钢琴与长笛的互相嬉戏,与单,双簧管的娱乐协作,钢琴追逐着乐队像个顽皮的小姑娘……,随后是再现部,这不是简单的再现,我们可以想象,那是贝多芬靠在一颗非常非常大的树下作曲时在打盹中预见的梦境:在钢琴的再次协奏主题的情况下,一样的第一主题却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梦境:那是贝多芬的回忆,那是美丽的海利金斯塔特,漂亮的琪夏尔笛,温柔的约瑟芬……,也是对他最爱的,他的母亲的回忆,在这美妙的回忆中,铜管乐器却不和人情的宣布太阳下山了,钢琴却不满意一天只有这末短,开始了华彩乐段,(我最喜欢博恩.阿勒特那个版本的)最后,慢慢的,当浪漫的气息漫布了听众的整个心田后,第一乐章终于结束了
……
突然,命运,噩神敲响了贝多芬的大门,在强大的大提琴的合奏下,钢琴的哀求显得那么的软弱无力,善良(钢琴)与邪恶(大提琴与乐队)开始了对话,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呢?是贝多芬让死神放过它的母亲?是贝多芬向他的命运求一个女人,琪夏尔笛?约瑟芬?特莱莎?还是他的耳聋?后来,钢琴声越来越越小,大提琴率领的乐队也生息尽无,那是为什么呢?那是贝多芬决定了要反抗,向命运反抗!

在小提琴奏出回旋曲的主题后,第三乐章开始了,在小提琴之后,钢琴也附和了一次,然后便开始了越来越精彩的变奏,在他与命运抗争之后,小贝又重新发现了生活的乐趣,像是重生了一样。最后,这部作品的结尾的结构,和命运交响曲是一样的,但不是胜利的凯旋,而是淡淡的,非常中性的结局,代表什么呢?
整部作品是具有革命性的,第一乐章写成如此浪漫的,在此之外我还没见到第二部,而在人们印象中,第二乐章倒应该是轻松的,但小贝的第二乐章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那部回旋曲,既不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那样动听,也不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那样大力宣扬他的民主自由观,他只是求实的一种描写而已。整部作品在当时看来是不合理的,但现在的评价呢?我认为在钢琴协奏曲当中,它是能排在前三位的。(另两位我认为是皇帝和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还感觉,这也为贝多芬那些伟大的晚期钢琴奏鸣曲开辟了思路,比如说是第2830钢琴奏鸣曲,朋友们可以体会一下。
据说贝多芬的老师海顿在听过这部作品后,和像听了命运一样震撼
我收集了许多版本的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有威廉。肯普夫的,吉列尔斯的,还有博恩.阿勒特的。我还要收集更多的。
知道贝多芬是由于命运,了解贝多芬是由于英雄,佩服贝多芬是由于合唱,感谢贝多芬是由于田园,陶醉于贝多芬是由于月光,而听了第四钢琴协奏曲后,你才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小贝……

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本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而事实上,本曲也确实具有堂堂王者风范。但是皇帝这一标题并不是贝多芬自己命名的,也不可能和某一位特定的皇帝有关,公认的说法是由于本曲在当时被誉为无可争议的协奏曲之王,故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在本曲中,作曲技巧炉火纯青的贝多芬,又设计出众多崭新的思路,整部作品在工稳的结构中蕴含着壮阔的波澜、变化无穷的旋律,尤其以主奏钢琴的花奏开始的第一乐章,一开始便给听众以极端宏伟、华丽的印象。
贝多芬自1808年开始着手创作此曲,并于第二年完成。当时由于拿破仑率领法军占领了维也纳,使得本曲迟迟不能上演。据说在法军四处作乱的时节,贝多芬曾遇见法军军官,他当即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如果我对于战术也像对对位法一样有深入了解的话,非给你一点颜色看看不可! ”直到1811年,本曲才在德国的莱比锡得以首次公演。当时的音乐杂志《大众音乐报》曾这样评价本曲:毫无疑问,这是所有已经创作出来的协奏曲中最富创造力、最富想象力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同时也是在技巧上最为艰深的一部。全曲共分三个乐章,其中第二、三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  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协奏风奏鸣曲形式。 主奏钢琴即以花奏方式弹奏出分解和弦,进而引出了管弦乐部分演奏的乐章主题,非常简洁而又华丽绚烂, 此处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之精致。乐章经过高潮之后,在极强的兴奋状态中结束本乐章。
第二乐章  稍快一些的慢板,B大调,4/4拍子,自由的变奏曲形式。和传统的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本乐章同为优美的徐缓乐章。乐章的主题似牧歌般悠扬、恬静, 经过管弦乐部分对主题的充分演绎之后,主奏钢琴像编入万千光彩的绵绵音乐一般,持续奏出这一祈祷性的、淳净恬美的主题。
第三乐章  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在第二乐章逐渐减弱之时, 主奏钢琴就开始反复轻轻提示出第三乐章的主题,突然主奏钢琴以爆发般地,以无比猛烈的威力奏出辉煌的主题,标志着全曲进入了第三乐章。旋即由管弦乐对这一主题予以反复。主奏钢琴继而导出曲折的新主题,交响曲和协奏曲交相辉映,手法精致绝伦,充分反映出贝多芬超人的写作技巧。乐章结尾时速度再度转快,作最后冲刺的主奏钢琴猛然跃起,最后由管弦乐部分强而有力地结束全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