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块玉·别情

 沧海二粟603 2012-04-09

四块玉·别情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四块玉·别情》意象图   
《四块玉·别情》意象图

《四块玉·别情》是著名元曲家关汉卿的作品。这首小令是在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这部作品是中学教科书课改版九年级上册选用的课文。

目录

作品简介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作品中心
作品译文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四块玉·别情
  作者:关汉卿
  朝代:元朝
  体裁:小令、元曲
  内容:爱情,恋恋不舍,惜别[1]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
  人去也!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四块玉:曲牌名 别情:标题
  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
  杨花雪,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作者用“杨花飞絮”来设障与下文的“斜”、“山”构成多重障碍,加深缠绵的愁思。

编辑本段作品中心

  这首小令表现了 女子送别远行爱人的依依不舍、相思之情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舍难分,对你的满腔思念的情意在心中萦绕。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与你相见,好让我不再相思。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去如雪的杨花,以免妨碍视线。然而你的身影已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路,心上的人,真的走远了。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作品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文句虽短,但语言生动形象,巧妙地表现出了带有思念之情的楚楚少女。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重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1]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注:匾,同“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 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