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长寿,齿常叩

 把快乐带个他人 2012-04-09

叩齿是我国传统的养生之道,简便易行效果佳。据文献记载,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时的名医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明朝有位长寿者叫冷谦,史载活了一百五十岁,他的长寿经验就是:“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据说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所以说,牙齿不仅仅是咀嚼器官,还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年老齿全说明身体非常健康。 

叩齿的方法主要有三,即轻叩、重叩、轻重交替叩。一般来说,牙齿好者宜重叩,牙齿不好者宜轻叩、轻重交替叩。叩齿时要求心静神凝,自然闭口,先叩臼齿三十六次,次叩门牙三十六次,再错牙叩犬齿各三十六次,最后用舌舔牙周三五圈即告结束。每天只需花两分钟的时间,即可收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当然,古人提及晨起叩牙三十六下的方法,应用中在何时做均可,次数也不必限制在三十六下,适当多些更好。宋代养生家蒲虔贯还认为,在大小便时叩齿,还对排泄功能有所裨益,因此时叩齿会使注意力转移,降低了尿道和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使其功能更自然和通畅。另外还有一种紧齿法,即在小便时闭目屏息,上下牙紧紧咬合,这也叫“闭天门”,能使牙齿紧固,还有助于尿液的顺利排出。

叩齿健身好处多多,主要健身功能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1.健齿 谚语曰:“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因为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振动牙髓及牙床,经常叩齿可促进牙床、牙龈和牙体的血液循环,改善这些组织的营养,使牙齿变得更加紧硬而有光泽,使咬肌及牙齿的要基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已经有牙病的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2.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饮食物)”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3.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4.健骨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  

5.健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6.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7.美颜荣发 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因此,建议老年朋友们:养生莫忘牙保健。要长寿,齿常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