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

 另一种平静宋霞 2012-04-09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走进天安门的皇家大门。过了端门,到了午门前。当年做一个大臣,上早朝,午夜起床,穿越半个北京城,凌晨三点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就要排好队,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依次进入,而且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那时皇上的钱不好挣啊。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2、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3、太和门是紫禁城外朝宫殿的正门。北京故宫最大的宫门。门内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堪称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门。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4、太和殿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基,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殿前设有广场,可容纳上万人朝拜庆贺,整个宫殿气势恢宏,不愧为整个宫城的主体建筑和核心空间。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5、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6、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7、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8、保和殿,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9、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殿内金砖铺地,雕镂金漆宝座。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0、古人把陈设在殿堂皇屋宇前的大缸,称为“门海”,门海者,盖“门前大海”之意,古人相信,门前有大海,就不怕闹火灾。因此,大缸又称为吉祥缸。它既是陈设品,又是消防器材。在科学不民达的古代,宫中没有自来水,更没有消防器材。因此,缸内必须长年储满水以备不虞。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1、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2、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3、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庆贺礼的地方。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4、在交泰殿内左右两旁陈设着古代计时工具,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清代还在这里放过象征各项皇权的玉玺25块,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5、坤宁宫,是皇后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

【原创】明清皇宫:北京故宫 - 视点小宝 - 视点小宝

P16、故宫给人的是一种压迫感、崇高感、威严感,他让你在它的面前觉得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渺小的。至高无上的皇权是天的象征,个人如尘埃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