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走基层?春耕调查】河北曲周:春耕中忙碌的“科技小院”

 耐晗 2012-04-09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联播):眼下正值春耕季节,也是农技推广最要劲的时候。在河北邯郸曲周县,当地农业部门和中国农大合作建立了“科技小院”。中国农大的师生们在科技小院一住就是三年,致力于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那么这群从北京校园来到庄稼地里的研究生是怎么让曲周的农民接受自己的呢?

  这两天白寨乡的大部分麦地都浇了返青水,气温转暖,是施肥和除草害的关键时期,“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附近的村民们讲课培训。这天晚上,“科技小院”到王庄村讲课,今天讲课的是新人王光州,他刚来才一个月,这是他第一次讲课。

  讲课结巴的现场

  因为紧张,王光州语速有点快,说话有点结巴,准备的幻灯片文字也比较多,十几分钟以后,村民们有点坐不住了,有的就开始交头接耳,县里服务站的农技推广员老黄赶紧上来帮忙。

  白寨乡农技推广区域服务站站长 黄文超:刚才讲的,光州讲的口音不太对,咱是老乡呢,我再重新给说说,不用欢迎了。

  和小王一样,来“科技小院”的每个学生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杨玲:像我们说看看,他们说猫猫,刚开始我就真的听不懂。

  语言关对于这些农大的师生来说,还不算难,最难的还是如何取得农民的信任,让他们接受自己推广的农业技术,真正把技术种进田里。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赵鹏飞:同一块地里我划成不同的小区,我这块地按你农民的正常施肥情况来施,然后这块地就按照我的来施,让农民看到这种效果,到最后我这块地虽然说肥料量上得少,但是跟你的产量也没多大差异,甚至后期遇到了灾害性天气,比如大风天气的话,你那个倒了,我这个没事。

  2009年10月,“科技小院”刚建成不到半年,师生们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没有增加任何的投入,在白寨乡北油村的280亩示范田里,第一次试验就增产了16.7%。村民们开始对这群北京学校来的人刮目相看了。

  白寨乡甜水庄村民 赵亚南:原先的产量六七百斤,现在到了一千斤了,不认识这点不行啊,平均产量普遍提高了,个别产量达到1200斤,有啥不相信的。

  而让“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决定留下来的还有一件事,博士生曹国鑫给我们看了看他曾经拍过的一张照片,当时一个农民正在告诉他自己辨别农药的办法。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曹国鑫:然后他就把肥料蘸一手指头,然后放在舌头上,然后他就告诉我,拿这舌头尝这肥料啊,如果烧舌头,这肥料是真的,如果放在嘴里头一点味都没有,这是假的。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郭孟楚:我们是感到非常的震惊,我之前从来不敢想象,农民会用这种冒险的方式,对他们身体有损害的方式来辨别农药的真假,那么当时看到之后,我们就决定要留下来,因为我们感觉到农民需要我们。

  在曲周县和农民同吃同住、和当地农技人员一起给农民们推广农业技术的经历,也加深了这些学生们对学科和专业的理解。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赵鹏飞:就好比说一项非常简单的追肥技术,我去年教给了一个农民,到今年的时候再去问这个农民,农民就会非常正确地告诉我这个答案,然后他还说这不是你去年告诉我的吗?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就会从心底里面感受到我在这儿呆了一年真是没有白呆,我做的科研工作跟我的人生价值真正地结合到了一起,我觉得特别幸福。(视频编辑:张贝龙 文字编辑:黄杏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