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伴随着虚拟网络世界走进凡尘人间,“蓝男红女”成为了时下的流行色,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谷哥搜索“红颜”搜出了1亿5千9百万个结果,远高于“米饭”、“面条”和“饺子”的结果。看来《汉书》所言的“民以食为天”得改成“民以颜为天”了。而2012最给力、搞笑的网络流行语就有“红颜知己红到一定程度就让你绿了!蓝颜知己蓝到一定程度就让你俩黄了!”这么一说。感叹晕眩之余,好奇之心油然而起∶“红颜”意指美女和女子美丽的容颜,究竟何时开始?“红颜”经常与“知己”合用吗?为什么“红颜”的洐生叫“蓝颜”,而不叫“绿颜”呢?
“红颜”意指美女和女子美丽的容颜,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汉武帝最早在词赋里使用了“红颜”一词(“包红颜而弗明”,见《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怀念孝武皇后李夫人。李夫人的哥哥、深得宠幸的宫廷乐师李延年向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时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不过,早期“红颜”甚少像现在那般与“知己”合用(如今网上把红颜定义为“近似情人又胜过情人”),往往带有宿命和悲剧的色彩。譬如,“红颜易改”(清李渔《玉搔头·讯玉》∶“青眼难逢,红颜易改。”),“红颜薄命”和“红颜祸水”。《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唱道∶“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清代诗人吴伟业在他的《圆圆曲》描写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清朝四大美人之陈园园)。”
相比之下,红颜的洐生蓝颜绝对是一个新生事物。稍微百度一番,发现最早的蓝颜记载也就2001年。蓝颜配红颜,就像药行小伙计许仙配上有千年道行的白素贞。
不过,蓝颜和红颜也并非完全不门当户对的。蓝颜根正苗红,和红颜一样都来自高贵的基本颜色一族。常用的基本颜色有红绿蓝三种,为什么红颜的派生不叫绿颜呢?其实,中国文化里“红配绿”源远流长,浑然天成。“红配绿,看不够”固然是乡土美学的不二基石,而“红花配绿叶”俨然是主流美学的共同标准。即便醉生梦死,迷离醉眼茫然望去也是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诗词中汗牛充栋的“红配绿”自不必赘言,偶有提及红蓝,蓝也是个衬托红绿的电灯泡和第三者。譬如白居易千古流传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蓝颜能脱颖而出,与红颜出双入对,结秦晋之好,自有其过人之处。这里咱就搜索枯肠,事后诸葛亮一番,从修身齐家,探索创业,治国平天下诸方面,论证蓝颜配红颜,绝非鲜花插在牛粪上,而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首先,从修身齐家而言,身着蓝色牛仔的蓝领,比起“脸都绿了”的,给人以勤劳可靠、乐于助人的印象。电影《阿凡达》的热播,使蓝颜如虎添翼,多了几分有胆有识的神气和帅气。蓝色的修身功能,并非只是主观感觉。科学研究发现,在所有大自然的色彩中,天空和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5%)本色的蓝色是人最喜欢的颜色(全球有40%最喜欢蓝色),能给人以宁静、深邃之感,具有明显的镇定作用。再者,戴蓝帽远比戴绿帽,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