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季幼儿多发疾病及防病常识

 sN飞雪 2012-04-10

,万物复苏,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也伺机而动,孩子的呼吸道首当其冲被侵害,感冒、咽炎、扁桃腺炎以及出疹性传染病纷至沓来,成为受害的“重灾区”。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懂得一些相关知识,以便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哦!

:水痘


病因: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是传染性很强的小儿急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疱疹的疱浆及血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前,均有传染性。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疱浆内所含病毒通过衣物、用具等也能引起间接传染;易感儿童接触患者,容易感染。春季发病较多,并后终身免疫。
症状:

水痘起病急,幼儿常无前驱症状,病后低热、头痛、全身乏力。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就开始出疹,呈向心分布(躯干多,四肢与头部少)。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或血疹,周围有红晕,骚痒,易破裂、溃疡;1~3天后中心开始干缩,并迅速结痂。起病后3~6天内,新皮疹又分批出现。所以,检查时往往可以发现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全病程约1~3周。
预防:

         1   必须及早隔离,直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2、病室要通风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治疗与护理:剪短指甲,保持手指清洁,以防抓泼水痘而继发感染。

医学常识二: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是传染性极高的急性眼病,常由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也可由病毒引起,主要是病人眼睛的分泌物经手、手帕、毛巾、洗脸盆等传染。
症状:

       1、球结膜浅层血管和睑结膜明显充血,有时伴点状或片状的结膜下出血。
       2、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眼中,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多,早晨起床时,上、下睑常被分泌物黏住。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眼中的分泌物呈水样。
       3、球结膜水肿,多见于病毒性结膜炎患者。
       4、眼内有异物感、灼热感,或轻微的疼痛感,常流泪。

预防:

       1、将患儿隔离,工作人员要用肥皂洗手,防治交叉感染。
       2、毛巾、手帕、洗脸盆应分开使用。

医学常识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痄腮。临床特点是腮腺的飞化脓性炎症,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
  Ⅰ 感冒

  症状:多为低烧,初期有咽干、咽痒、咽痛或灼热感,数小时后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涕,以及轻微咳嗽、身体酸痛等不适。部分病儿可有腹痛,又称为腹痛型感冒。

  危害:可能成为咽炎、扁桃腺炎、颌下淋巴结炎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导火线。

  处理:西药可酌服病毒唑、双嘧达莫等抗病毒药物,不可随意给宝宝服用抗生素。中成药宜在中医大夫指导下对症选用,如小儿解表颗粒、小儿清解冲剂、小儿清解冲剂、小儿咽扁冲剂等;若连用2~3天症状不减或加重者,应及时看医生。

  预防:综合预防,如居室通风、勤洗手、多到室外活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并换内衣、家人得了感冒尽量避开孩子等。反复感冒的宝宝可接种相关疫苗。

Ⅱ 咽炎


  症状:轻者低烧、咽部干痒、灼热、吞咽时疼痛;重者寒战、高烧、头痛、食差、便秘、口渴,或恶心、呕吐。咽部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悬雍垂可出现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化脓者在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小点。下颌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

  危害:可能引发风湿热、肾炎等疾患。

  处理:病毒感染者可选用吗啉双呱、金刚胺、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者可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另外,酌情含服溶菌酶片、杜灭芬喉片、碘含片、六神丸等。也可用用复方硼砂液、洗必泰漱口液、温淡盐水含漱,或用抗生素雾化吸入。

  预防:同感冒。

  Ⅲ 急性扁桃腺炎


  症状:急性扁桃腺炎起病急,有寒战、高烧、吞咽困难、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腺红肿且有触痛感。若炎症1年中发作4次以上,则属于慢性扁桃腺炎,表现为咽干,有堵塞感,分泌物黏稠而不易咳出,扁桃腺肥大、充血或可见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危害:除易殃及周围器官发炎,如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颌下淋巴结炎外,还有引发风湿热、皮肤病、心肌炎、肾炎、哮喘、糖尿病等疾患之虞。

  处理:急性扁桃腺炎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如阿莫西林、头孢类等;局部酌服含片。慢性扁桃腺炎反复发作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

  预防:同感冒。




  Ⅳ 颌下淋巴结炎


  症状:来自鼻、咽、扁桃腺、牙龈等处感染灶的细菌,经淋巴管侵入颌下淋巴结而发炎。急性期表现为发烧,食差,乏力,颌下肿胀、疼痛,皮肤发红、发热。慢性期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微痛或不痛,可以活动,无全身症状。

  危害:急性炎症可引起颌下区弥漫性蜂窝组织炎,重者可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处理:酌情给予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局部可用物理疗法(如热敷、超短波等),已化脓者须及时切开排脓。慢性淋巴结炎一般不需治疗,但反复急性发作者,应寻找病灶,予以清除。

  预防: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与牙病,消除炎症来源。

  Ⅴ 幼儿急疹


  症状:突发高烧(体温高达39℃~40℃),食欲稍有减低,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精神好转,疹子“闪亮登场”,即“烧退疹出”——此特点是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的最大区别。疹子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鼻颊、膝下及脚掌等处一般没有),大小如粟粒,淡红似玫瑰(又称婴儿玫瑰疹),多在24小时之内出齐,持续1~2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危害:高烧可能引发抽搐。

  处理:休息,多喂白开水或菜汤、果汁。高烧时用物理方法(如温水擦浴)或药物(如扑热息痛)降温。可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

  预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避免与病孩接触,密切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时间为2周。



Ⅵ 水痘


  症状:起病较急,发烧、头痛、全身倦怠。发烧后24小时出疹,先发于前额,再向躯干、四肢蔓延,呈向心性分布。初为红色斑丘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水疱,周围红晕明显,水疱中央呈脐窝状。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若因搔抓继发感染者,可留下轻度凹痕。由于疹子分批发生,故在同一处皮肤可同时见到丘疹、水疱和结痂。整个病程约2~3周。

  危害:易诱发水痘性肺炎、肝炎、脑炎、中耳炎、关节炎。极少数病孩的病毒可潜伏多年,成年后引起带状疱疹。

  处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细菌感染。酌情使用无环鸟苷、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肌肉注射维生素B12等。禁用激素,以免病毒扩散。

  预防:接种水痘疫苗。

  Ⅶ 风疹


  症状:发烧、咳嗽、乏力、胃口差、眼发红。发热1~2天后出疹,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蔓延全身。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疹子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疹子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的色素痕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病孩饮食玩耍如常。

  危害: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炎等并发症。

  处理:休息,饮食清淡且易消化,防止搔抓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引起细菌感染。酌情给予退烧、止咳药物。若有并发症须选用抗生素,必要时住院治疗。

  预防:接种风疹疫苗。

Ⅷ 猩红热

  症状:起病急,高烧(38℃甚至40℃以上),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甚至化脓。舌红,舌乳头红肿如草莓,称为“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发热1天左右出疹,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24小时内蔓延全身。疹子为针尖大小的鲜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疹间肤色潮红(与麻疹不同)。面颊部潮红无疹,口周皮肤苍白,谓之“口周苍白圈”。腋窝、肘部、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疹子密集,颜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称为“帕氏征”。持续6~7天后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脚大片脱皮。

  危害:少数病孩可能在病后2~3周发生风湿热、肾炎等变态反应性
疾病

  处理: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敏感抗生素,但须注意使用前进行皮试。

  预防: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已接触过者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青霉素预防性注射2~3天。

  Ⅸ 肺炎


  症状:发烧,从低烧到高烧不等。频繁咳嗽,气促,口周与鼻唇沟发紫,鼻翼扇动,烦躁憋气。精神、食欲差,或有轻度腹泻、呕吐等。

  危害:易引起脑炎、脑膜脑炎、心脏、肝脏损伤等并发症。

  处理:应及时就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炮菌素、罗红霉素等。病情较重者须住院治疗。

  预防:接种肺炎疫苗。

  Ⅹ 流脑


  症状:早期发烧、头痛、咽痛、流鼻涕、咳嗽,很像感冒。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皮肤与口腔黏膜、眼结膜出现出血点,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大则成片状出血斑。严重者颈项强直、频繁呕吐、怕光、狂躁,甚至出现昏迷。

  危害:重症患儿可死亡,或留下瘫痪、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处理:及时就医并住院治疗,选用脑膜炎双球菌敏感的抗菌药,如磺胺类、青霉素等。

  预防:接种流脑疫苗。

  文中所提及的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爸妈不得擅自给宝宝用药。将这些药物一一罗列出,主要是让爸妈对各种发热性
疾病的用药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