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凡凡充电站 2012-04-10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2010-03-11 22:21:4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

一、课文知识

1.《古诗词三首》(会默写三首诗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

《独坐敬亭山》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闲”是形容云彩自由自在飘来飘去的样子, “厌”是“满足”的意思。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只有”两字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呈现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把辽阔的洞庭湖说成“潭面”意味着作者广阔的胸怀。“和”是指和谐,水色月色融为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把洞庭湖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把君山比喻成青螺。)

《忆江南》词牌名。

“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能不忆江南?反问句,江南的风景如此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其它描写山水的诗:《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

2、《桂林山水 》(会背诵全篇课文)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写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却”字表示转折,说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虽美,但都不如漓江水美,体现出漓江之水是多么迷人。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概括了山的形状各异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

3、《记金华的双龙洞》(能背诵5.6两个自然段)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行文中还有一条线索,即作者多次写到

眼前一片明艳”这一句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景色

写外洞的特点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写内洞的,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写孔隙窄小的特点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写出。

4、《七月的天山》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

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起过渡作用。

 二、课后题解答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个“迎”字,点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句子前后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2.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说明孔隙窄小的特点。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三、写话练习

1.仿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

我喜爱甲天下的桂林水,喜爱水平如镜的西湖水,但我更爱朝夕相见的家门前的小溪。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见水中的石头、细沙和鱼虾;小溪的岸真绿啊,绿得像盖上绿色的毛毯,青草根根,绿叶附在其间,像人工把它们铺成的一样;小溪的物真丰啊,水中满是鱼虾,河鱼箭般穿梭,鲫鱼缓缓喝水,小虾自在嬉戏……偶尔用捞机一捞,鱼虾就在网内活蹦乱跳。

2.写一段话,用上“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奇峰罗列”这几个词语。

安徽黄山闻名天下。远远望去,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像石笋、像莲花、像仙女,真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走进这峰峦雄伟的群山之中,仿佛是进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美丽画卷。

3.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句话。

老师读课文时,那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缓慢,同学们听得简直入了迷。

4.将下面这一句话写具体。

那棵柳树枝叶十分繁茂。

只见它向四面尽情地伸展着枝条,千丝万缕的枝条上缀满绿色的叶子,一层层,一片片,翠绿翠绿的,一片片叶子像起伏的扁舟,一阵微风拂过,枝条轻轻摆动,犹如绿色的彩带,叶子在枝头轻舞,像一叶叶扁舟在荡漾。

    四、园地一的日积月累(会默写)

1.

2.

3.

4.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