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台建筑的哲学思考

 芝诺 2012-04-10

     (一)
    在房地产界,产品创新日新月异。近7、8年来,从双阳台到入户花园,从复式到错层,从转角凸窗到内庭院,从衣帽间到保姆房,从地下室到首层花园等创新点,从出现到现在,大多成为住宅设计的必须要素。但是,以上创新更多是一种功能需要,真正具有人文内涵的建筑空间创新,我认为目前是两个,一是内庭院,二是退台庭院。
     本质上讲,内庭院其实是阳台的变化,是双层挑空阳台空间(大多6米层高),或者是一种深入式阳台空间(有的是层高3米),对于挑空阳台,香港称之为“露台”,如果部分露台延伸至室内,则称之为内庭院。内庭院建筑空间在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如深圳的金地香密山、红树西岸等项目,大量采用内庭院,将传统的院落搬到空中,偷面积之余,营造一种具有传统中式人文的院落文化,在营销中极易煽起60年代以前生人的大院记忆。
     露台建筑余晖未尽,近几年在类别墅项目中,退台庭院盛极一时。记得在2004年参观万科城时,第一次看到4、5层多层住宅的2、3层中,采用层层递退的露台建筑,使中间楼层户户可以拥有天台花园,当然楼顶的天台花园是很容易建造的,同时一楼拥有唯一的地下室和大花园,使产品具备极佳的均好性和卖相、卖点,与此类建筑南北进深过长的硬伤相比,瑕不掩瑜,成为低层类别墅产品一大创举。
     (二)
    退台庭院的建筑价值使市场价值一发不可收,从万科城开始,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退台洋房便迅速走向内陆,在长沙的蔚蓝海岸、托斯卡纳,在成都的橄榄郡、双水岸,一大批退台庭院洋房或联排别墅产品一经面市,便被抢购一空。
     严格讲,退台建筑是介乎于独栋别墅和多层住宅之间的类别墅物业(越来越多的策划人叫它为洋房),与其形态相似的有联排和叠拼,传统的联排和叠拼在阳台处理上,借鉴普通住宅的阳台或露台,建筑外型上下垂直,缺乏梯度变化,与6层普通住宅的形态差异非常小,尤其是4层叠拼,从使用功能、审美形态等方面,我认为是“伪别墅”产品。而退台的出现,使这个“伪别墅”产品出现了新的生命,同时把别墅居住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我了解到,在贵族化气质和慢生活节奏的滋养下,长沙和成都等内陆城市的4+1退台洋房建筑出奇的受欢迎,成为多层住宅中最引人瞩目的新成员。
     (三)
    产品创新的源头应该是一种文化创新,或一种文化的复兴。在思考退台建筑的中国文化之源的时候,我找到了一首唐代诗人元缜的《酬知退》的几句诗句,诗云: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诗句浑身上下,从里到外,弥漫着一种似道似佛的出世思想,同时也是坎坷人生的回望和总结,乍看悲观之气重重,但细细品读后,才知是人生之无悲无喜的真谛。此处暂时不论诗人和诗句的出处,但是个中意境,与退台建筑形神相近而恰如吻合。
     建筑美学是一个集大成学科,在退台庭院建筑,从露天的庭院绿色中,我隐约发现了一个农业文明社会的内心世界,对阳光和土地的眷恋,对私家院落的留恋,纯农业社会时是平行的院落,而工业时代,土地资源的匮乏,我们被迫把院落叠加起来,成为今天的4层退台庭院。
     但是就在这些有形的院落中,仕途折返的陶渊明写下“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归去来兮辞”,南阳卧龙诸葛孔明道出了三分天下之大势,颠沛流离的杜甫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等诗句。在无形的院落里,有姜太公的垂钓、有勾贱的尝胆、有韩信的跨耻等等。简言之,退台是中国文化中隐退蛰伏之所,是一种知退养晦之明,是一种相对于露台建筑的另一种进取方式,是一种中国式的生存智慧。
     具体到居住倾向,退台也是一种到郊区化置业的现实选择,即以中心市区的小户型价格,居住在交通便利的郊区,出市而不出世。距离城市中心远了一点,但与自然接近了许多,如果前者是对浮华的知退的话,后者则是对生命个体的知进。以周国平的美学思想作为诠释的话,郊区化居住就是一种对(城市)“守望的美”。
 
 
编辑推荐   建筑哲学是人在深夜听着窗外风声雨声,对人类建筑文明的一声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幸福的好人。所以真正的哲学家都是幸福的好人。在德国,我常同德国人同桌吃饭。在拿起刀叉之前,德国人习惯闻目合掌祈祷。我问他们祈祷什么?回答:
  是感恩;感谢主,赐给我们这顿丰盛的晚餐!
  听后,我暗自叫绝。很好。人要学会感恩。
  不过要把“主”换下来,换成“大自然”更好些。
  于是,每天夜晚,在我们入睡前,我们也应闭目合掌感恩,感谢木屋,感谢两室一厅,赐给我们有个屋,有个家,有张床,能安安稳稳入睡。
内容简介
   作者是一位颇有灵性的学者,他对建筑,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热爱。每次路经上海外滩,昂首凝视那一座座直指蓝天白云的欧式建筑,他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胸中都会涌荡起莫扎特幽雅而流畅的乐曲。创作此书他调动了几十年来感情,人生体验和学问的积累,有许多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许多艺术的灵感在进射,堪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作者称此书为他致建筑世界的一封公开的情书。 本书取材新,知识新,见解新,图文并茂,激情荡漾,是赵鑫珊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赵鑫珊,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教授,作家,上海世博会顾问.庐山艺术学会主席。出过62本图书。
  2008年已出版4本《艺术是个救生圈》、《罗马风建筑艺术》、《孤独与寂寞》和《观念改变世界》。
媒体评论
     我撰写这本书是试图为建筑世界寻找到一个不变的、颠扑不破的哲学基础。
  爱,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是不顾一切的!
  浪漫派画家爱一棵百年伤残的枯树。母亲爱孩子,男人爱女人,或女人爱男人。
  我因为爱建筑,爱了许多年,爱得揪心揪肺,所以才决定拿起笔来撰写这本书。——这是我写给“建筑世界”的一封公开情书,非常长的一封情书,里面既有感情又有理智,但更多的是哲学,有关建筑世界的哲学思考。
  ——赵鑫珊
目录
卷首语
献辞
绪论
我和建筑艺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人类“洞穴情结”——兼论卧室与子宫
稻草小屋和牧羊人小屋——回忆往事
作为人造世界的建筑
建筑是我的精神导师——建筑也有人的性灵、个性和表情
我和圆明园废墟
教堂·皇宫·银行大楼——上帝·权力·金钱
实用→经济→诗意——建筑艺术第一哲学原理
哦,建筑尖顶艺术
痛苦建筑和建筑痛苦
我们的建筑评论在哪里?
飘忽思绪——我的建筑梦
建筑与时代——建筑是时代的衣装
有关“建筑哲学”的定义
作为人类求生存强力意志和表象的建筑——兼论建筑世界的逻辑结构
时代精神是只看不见的手——作为时代精神一面镜子和映象的建筑世界
一 什么是时代精神?
二 建筑与政治
三 建筑与哲学思潮
四 什么是建筑风格?
五 中国建筑界迎来了黎明曙光
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
18、19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影响——再论建筑与时代精神
从巴黎埃菲尔铁塔看建筑与时代精神
开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先河的“包豪斯”(1919—1933)——四论建筑与时代精神
一 历史背景
二 “包豪斯”运动的主要艺术家
三 从包豪斯教学方针和内容看它的设计哲学与美学
神庙:人和神对话的场所——宗教建筑艺术与宗教信仰
一 神庙建筑柱式艺术的进化
二 将雕塑、绘画、音乐和建筑艺术集于一身的上帝住宅和天堂大门
上帝偏爱圆形或椭圆形——评圆形和椭圆形穹顶及其变奏
一 罗马圆形穹顶
二 拜占庭圆穹顶建筑艺术
三 文艺复兴圆穹顶建筑语言
四 现代圆形穹顶建筑几何语言
江西传统民居(乡土建筑)的艺术成就——同黄浩先生一席谈
关于当今旧城改建的若干思考——同阮仪三教授的对话
有关建筑语言风格的再思考——兼论建筑史与建筑历史哲学
一 建筑语言风格的六个特点
二 人类建筑史上的79种风格
三 建筑史与建筑历史哲学
哭建筑世界和哭世界建筑
——寻得一安身立命之所
建筑语言哲学——世界建筑逻辑结构和建筑世界哲学基础
建筑“荒残美学原理”
巷子或胡同建筑场——世界各地城乡建筑艺术中的散文诗
监狱的墙和集体宿舍的墙——人性与墙的哲学
从男性荷尔蒙看建筑物的主入口大门
建筑与象征主义,兼论“三重我别墅”——同留日归来的精神分析学家李先生的对话
建筑语言与服饰语言
当代西方“建筑现象学”里面有“皇帝新装”
一 胡塞尔现象学
二 当代西方建筑现象学理论和它的设计观念
建筑艺术恒有进步性吗?——兼论建筑世界既喜新又恋旧原理
一 两个永恒的形而上轮子
二 评当今美国五名著名建筑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作品
当代西方建筑语言的异化和疯人的言语——解构建筑(De-Architecture)和我的爱憎
一 疯人的建筑观念和言语
二 哲学上的一场冲突
三 摇滚乐——流动的解构建筑
存在主义建筑哲学:屋一家——天下第一首建筑哲理诗
一 屋
二 家和家庭
从语言哲学看建筑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建筑语言的深层语法
一 我的历史错误和疏忽
二 关于建筑语言的本质
三 建筑语法与音乐语法
四 建筑语言的要素和建筑语言的空筐结构
五 建筑语言游戏和建筑语言语法
六 数理建筑语言学
建筑艺术有极限
建筑美与数学美
海峡两岸中国人都在寻找失落的建筑空间——评台湾当代建筑风格
关于家具第一哲学原理——我对家具的感恩
尾声
造物主是位最伟大的建筑师——幕落时的几句旁白
挡不住的诱惑和冲击波——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